长沙市第六中学的“幸福工程”

2018-12-01 00:42
中小学校长 2018年8期
关键词:六中教职工青年教师

□ 章 捷

长沙市第六中学为湖南省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是一所有着百年辉煌历史的传统名校。原名 “湖南私立兑泽中学”,1905年由时任政府内阁总理兼财政总长熊希龄先生创办。无产阶级革命家林伯渠先生、曾任教育部副部长的林汉达先生等先后执教于此。1952年更名为长沙市六中。百余年来,一代一代的六中人,秉承先贤的精神和品格,发奋图强,努力开拓,先后为国家培养了4万多名合格的毕业生。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陈明仁将军、著名史学家向达(中科院院士)、原子弹之父黄祖洽(中科院院士)、药学大家彭司勋(工程院院士)是他们中的杰出代表。

漫步百年六中的校园,笔劲墨润、底蕴深厚的文化墙,书香袭人、安静温馨的 “兑泽书屋”,历届知名校友的雕像静静地诉说着办学的成就,曲径通幽的兑泽园让师生感受到心灵的安宁惬意,青蓝底色的校徽标识恰当地出现在林荫路边,彰显出百年老校的勃勃生机。

长沙市第六中学就是这样一所让师生欢笑有常、幸福满满的优质学校和精神乐园。

一、用心抓好发展规划设计,用美好的发展愿景凝心聚力

继承厚重的百年校史,立足校情,在实践反思中科学勾勒学校发展的美好愿景。学校在重新梳理办学思想、办学理念的基础上组织制定了学校章程。以学校章程为纲,我们组织学术委员会认真构思、讨论、修订了学校新的五年发展规划,发动全校师生讨论修改,共同描绘了学校发展的美好愿景:立足校情,培养特色,内涵发展,提升品质,打造 “兑泽教育”的新高地。在这一过程中,着力做好了两点工作,一是在阶段目标设置上,实事求是地确定好学校发展的“最近发展区”,让学校阶段发展能够有实效、见成效;二是注意将学校发展的愿景和教师个人发展的愿景进行有机的融合。美好的发展愿景,点燃了每一位六中人的心灯,学校呈现出师生齐心谋发展的可喜局面。

二、以生为本,增强体验,全面构筑有温度的教育管理 “生态工程”

教育,就要 “真诚地以一个生命关注、尊重和引导好另一个生命共同成长的过程”。基于对教育的这一理解,六中教师和管理团队积极创设条件,实践学生的自主管理。

学校合理利用内部教师资源、场地资源和设备资源等,先后组建了文学社、兑泽之声、摄影社、书画社等二十多个学生社团。在校园艺术节上有优秀社团的节目展演,在学校开放日有记者团、摄影社的积极参与,以及校园文化进社区、进家庭等活动,精心组织,有序开展。社团活动繁荣了校园的文化生活,提升了办学品味,受到师生追捧。坚持活动育人,如在校运会上,获奖运动员将接受特别的授奖仪式——学校特别邀请一线优秀教师、离退休教师、社区 “五老”代表作为嘉宾来颁发奖牌;精心组织高考、中考、学业水平考试的 “加油喊楼”活动;组织师生共同参与摄制祝福加油视频等。在这种 “生态体验式德育”过程中,以各种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体验中受教育,在实践中增效果,增强仪式感和自信心。

坚持面向高一年级全体学生开设近三十门校本选修课程。其执教队伍中,高级教师14人,中级教师19人,外聘专家5人……课程涉及五大领域,包括思想政治与道德素养、科学素养、艺术素养、体育素养及综合素养等。我们在学生中间发放 “课程菜单”,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符合自己兴趣特长的1至2门课程,最后根据学生的喜爱程度和课程要求确定具体开设的课程及学生人数。学生选课踊跃,参与率达100%。“校园”真正成了学生们学习的“乐园”。

同时,两年前长沙市六中已经启动了英语、数学、物理、化学四个学科在高中两个年级的 “走班分层教学”试点工作。最大限度地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 “学习条件”和 “必要的全新的学习机会”,得到了应有的关注,得到最好的发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潜能,逐步缩小差距,实现整体优化,也让教师们提前适应对接新高考改革。

在推进全员育人的过程中,学校在聘请校外法治辅导员的基础上,专门组织成立了以校领导带头的 “教师护校队”,护校队员坚持午间及晚间在校园及周边巡查,及时发现行为或心理偏差学生,及时进行心理辅导与有效矫正,打造平安校园,给师生以安全感;定期组织 “集体备班”德育活动,行政干部下年级,进班级,全面了解学生情况,共同研讨解决方案,发掘推广优秀经验做法,主动为班主任“解压增效”,打破班主任老师单打独斗、经验式管理的固有模式,构建出立体的教育责任网络和研究式管理模式,真正形成全员育人的合力。

三、抓青年教师成长机制,落细落实,体会专业成长的幸福感

教师的幸福,不仅来自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也来自教师本身的专业成长。为此,学校积极关注青年教师的成长,不断打造青年教师的发展平台。

认真引导做好青年教师职业发展规划。我们按照入职教师—优秀教师—骨干教师—教育名师的梯级路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帮助每一位教师做好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建立个人成长档案,促进教师不断成长;实施青年教师成长 “青蓝”工程,落实了师徒结对,加大对青年教师成长的培养力度,不断打造名师梯队。

面向各个学科,各年龄层次的优秀教师选拔、组建了 “学术委员会”,既让青年教师有充分的 “话语权”,又让他们及时接受专业的引领与指导;同时,我们进一步完善师徒结对,采用 “一带一”的形式,师傅在备课、上课、作业、命题、课题研究,班级管理等方面给予徒弟全面指导;不遗余力地推荐优秀青年教师参与省市级 “名师工作室”、各级各类课题组和微课题研究等,使青年教师的业务水平得到快速提高,大大缩短了年轻教师的成才期。一大批年轻教师已成为教学新秀、岗位能手。

采取互动交流的培训方式,调动教师参与积极性。每学期开学初,学校以集中培训的形式抛砖引玉,以组内学科研训活动为拓展延续,采取为青年教师推荐个人阅读书目加强自学的方式,拓展个体发展的广阔空间。很多教师借阅教育专著系统阅读,撰写出教育论文,学校搭建组织评比和交流分享的平台,为青年教师营造了一个研训学习的氛围和环境,青年教师既是受训者,又是培训者,让大家的教学积淀、教育智慧、经验特色最大限度得到共享。

重视青年教师团支部的建设,定期组织开展青年教师班主任经验交流会,与长郡双语、雅礼中学、汕头聿怀中学等省内外学校,开展教研互访、“同课异构”等活动;定期组织青年教师的户外拓展活动、研学旅行活动,开展教育热点讨论等,以青春无敌的活力与智慧表达自己的教育理想,展现教育姿态,培养青年教师追求幸福教育,促进青年教师快乐成长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增强被关注感。

四、抓民主治校,畅通诉求渠道,落实保障,做好温暖的民心工程

在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建立起民主平等的关系,优化管理环境,让被管理者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中,产生共鸣,完成思想认识的“内化”。

行政工作重心前移,学校建立了专门的领导联系群众制度:校领导联点教研组制度,中层干部联点年级组制度;每天中午、晚上都有校领导在学校食堂与学生同餐交流;每天由一名校领导和两名中层干部全面负责教学巡查、家长接待、晚自习管理、寄宿部安全巡视等工作;不定期组织师生座谈会、教代会、教职工大会等,及时了解教职工诉求;学校在校园网站上设立了校长、书记邮箱,在校园内设置了意见征集箱、校务公开栏,随时接受各方意见建议,有力畅通了师生与行政间的沟通渠道,及时保障和维护了教职工合法权益。

用心解决教职工的具体困难。我们精心创设了教职工低龄子弟托管中心——“放心吧”。“放心吧”里面有玩具、有书籍、有课桌,配备了护眼节能灯,聘请有爱心的退休教师担任专职陪护员,教师志愿者轮流担任 “妈妈老师”,教给孩子们益智游戏或辅导作业。陪护孩子,养育未来,有效解决了年轻教职工疲于照顾幼童与应对繁杂教育教学工作的矛盾,被老师们称为 “校园幸福工程”。

学校下大气力对旧的平房改造装修,为班主任教师提供舒适实用的午休房;为近年新进的免费师范生和编外合同制年轻教师,想方设法腾出一些公用房,并安装配备桌椅、空调、热水器等,创设了可免费入住两年的 “兑泽青年之家”。

五、丰富校园文化活动,积极改善校园环境,用人文关怀幸福人

我们用阅读分享促进教师的快乐学习与成长。学校以文学沙龙的方式,定期向教师推荐优秀书目,寒暑假给教师布置 “特殊作业”,倡议教师书写读书心得,组织 “阅有所得”读书分享会。

我们在加强 “教工之家”建设的同时,精心设计了 “心灵氧吧”、兑泽书屋,开辟画室、书法艺术室,在体艺馆设立乒乓球室、形体室、舞蹈室、瑜伽室等,聘请专业教师指导教职工进行礼仪指导、服饰搭配、瑜伽训练等,大大提升了教师的幸福指数。

我们倾心经营 “心灵驿站”。关注师生心理健康,除心理咨询室的咨询服务外,对于工作和学习压力大的特殊群体,专门建档,定期排查,定期组织进行专题心理讲座,开展心理疏导活动。按季度组织教职工的集体生日庆祝会,组织一年一度的教职工趣味运动会、新春登山祈福活动、退休教师 “银发风采”才艺展示活动等,营造出兑泽大家庭其乐融融的氛围。

对教育教学硬件进行提质优化,对校园景观进行清理美化:智慧云黑板和节能护眼照明系统配备到班使用;小鱼欢快畅游的知恩泉;雕有经典励志故事、励志名言的校园文化墙、图腾柱;刻有百年兑泽校史沿革的 “校史墙”、校歌墙;整修后焕然一新的知名校友雕塑……无不体现出学校的文化底蕴和品味。

校园内每一栋楼门前悬挂的木刻对联牌匾,并非名师大家撰写,而是全部出自六中学生之手,这一做法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自豪感和爱校热情。我们将学生的艺术作品精心布置在各楼层走廊;组织进行以年级为整体的班级文化设计、文明寝室竞赛,将原本冷冰冰的教学楼铁艺栏杆加挂了盆栽花篮……努力 “让学校的每一堵墙壁都能说话”,增添了生机与韵味,“润物细无声”,全方位营造了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陶冶情操,提升师生幸福指数。

作为校长,我很幸运,我在六中遇到了一群志同道合的人,我们有着共同的奋斗目标,这种感觉非常好,很开心。爱和温度都是一种能量,能量是可以被传递,被相互转换,相互激励的。

如果非要明确一个具体的温度,我认为是37℃——这是人体最健康、最舒适的温度。适度地让师生每一个人在兑泽校园里,都能相互感知自己和他人和谐存在,同时作为独立的个体被关注、关心和引导。接下来我还打算在校园内不同的一些地方做一个小策划,将六中的校徽和37℃结合,以logo形式体现,时刻提醒六中师生保持舒适的温度,做有涵养的人,平等相处,互相尊敬,发出温润的光芒。

猜你喜欢
六中教职工青年教师
渭南师范学院“喜迎二十大 奋进新征程”教职工书画作品选登(一)
重视“关键事件” 助推青年教师专业成长
喜读十九届六中全会公报
写在中共十九届六中全会闭幕时
结合能动专业地方高校提升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的探索与实践
适应脱贫攻坚新形势,加快构建服务农村中小学教职工保障体系
青年教师“赴考”
新时代青年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探析
多措并举,助力青年教师实现教育梦想
从教职工福利谈高校工会工作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