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家庭、学校、社会形成教育合力是非常必要的。而家访是维系教师、学生和家长的桥梁和纽带,对学生的教育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家访可以深入了解每位学生的生活状况和家庭环境,从而争取到家长对教育教学工作的支持和配合,增强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参与教育的意识,最终达到提高教育质量、实现因材施教、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目的,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第一中学施行全员育人“导师制”德育模式,每班分配有3—4名任课教师作为本班的导师,每位导师负责1—2组学生,通过主题活动、日常交往、定期家访等形式,给学生以思想引导、学业辅导、心理疏导、生活指导等。为了方便导师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导师对所带小组成员会进行每学期不少于一次的入户家访。学校要求导师应该提前对学生进行观察、了解,对学生及其家庭情况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进而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确定家访的主题和内容,尽最大可能制订详尽、可行的家访计划。
一、导师家访的内容
导师家访的内容既有常规内容,也会根据不同的年级有所侧重。
1.家访的常规内容
一般而言,导师家访的常规内容主要包括:①向家长介绍学校的办学宗旨、办学理念、育人目标、课程设置、发展规划,目的是为了获得家长对学校的认同,使家校教育的目的趋于一致;介绍学校近期的主要工作,如学校近期在“深度学习”的实践中,强调学习新知识前的“预评估”,那么家长就要充分认识这一学习策略的意义和方法,才能在家庭学习中对孩子督促落实。②了解学生家庭的真实情况。包括家庭结構、成长环境、家庭教育、成长经历等,这是学校教育有效开展的起点,也是导师走进学生心灵的关键桥梁。③了解学生在家的主要表现,并告知家长学生在校的基本情况,包括学生的学习、生活、品德、思想、纪律等各个方面,使导师和家长都能更全面地认识学生,从而因材施教。④协调处理学生与家长的关系。青春期的孩子与父母的关系直接影响其社会交往能力的形成,而多数家长对此的敏感度、关注度不够,导师需要从中引导协调。⑤征求家长和学生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在轻松的家庭氛围中,家长和学生往往会畅所欲言,积极为学校的发展建言献策。
2.不同年级家访的内容侧重点不同
学校要求导师与家长交流学生情况时,对不同的年级,应有不同的侧重。比如,针对七年级学生的家访工作,应重视学生的习惯养成教育,帮助学生对自身进行全面评估,确定自己的不足及今后应当努力的方向;针对八年级学生的家访工作,应重视学生的自主管理,帮助学生拟定各学科的学习策略和计划,并注重发挥其特长优势,在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同时,培养其团队精神;针对九年级学生的家访工作,应重视学生的心理疏导,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和情绪变化,使学生充满信心,并愉悦地面对中考和升学。
二、导师家访的主要形式
学校就导师家访的形式对家长作了一个问卷调查,发现家长接受度最高的是教师入户家访,其次是家长访校,最后是电话家访以及其他形式的一些家访活动。
1.入户家访
一般情况下,导师通过与学生在课堂和课下的交流基本能对学生的在校表现做到心中有数。然而,学生在家里的表现如何?学生家庭的教育环境如何?学生在学校的哪些表现受到了家庭的影响?这些问题只有通过上门家访,同家长、学生面对面地沟通交流,才能有所了解。所以说入户家访是教师、家长、学生心灵沟通最直接、最有效的桥梁,它能使大家在谈心的过程中拉近彼此的心理距离,有利于交换彼此意见,达成共识。
2.家长访校
众所周知,毕业班的导师非常忙碌,平时很少能抽出时间到学生家中入户家访。那么,约请家长到校进行家访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这不仅能让家长更直观地感受到孩子在校的生活,而且能让家长更加理解教师的工作,从而更好地配合学校,促成更加和谐的家校合作关系。
3.电子式家访
假如遇到的问题是比较简单且易于解决的,或者学生的家庭住址距离学校比较远,短时间内无法到达学生家中,这时,导师就可以选择“电子家访”的形式。比如,某天导师发现学生没有按时到校,一个电话就可以询问家长原因。现在,随着网络的不断普及,QQ、微信等软件中的视频功能也为家访提供了新思路。方便快捷的电子家访为加强家校联系提供了简单有效的沟通形式。
三、导师家访的障碍处理
在导师进行家访的过程中,总会出现个别家长对家访认识不够、部分学生对家访有抵触心理,以及导师自身对家访工作准备不充分等问题,这些问题给家访工作带来了重重障碍。因此,导师要充分认识到家访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做好充分准备,才能使家访工作有效推进。
1.让家长认识到家访的重要性
家校联合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因此,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让家长充分认识到家访的重要性是导师能否做好家访工作的前提。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班主任可以利用常规家长会向学生家长介绍家校联合的重要性等信息,慢慢扭转不够重视家访工作的家长态度。学校还可以适时召开专门的家长集结会,比如,可以组织九年级学生家长会,向他们普及中招录档线、学籍制度、重点高中院校等信息,这些都有助于家访工作的顺利进行。
2.帮助学生明确家访的目的
学校要求各位导师在找好本周的家访对象之后,不可盲目进行家访。而应该先与学生坐在一起谈一谈,了解学生对家访的看法,告知学生导师家访的目的并不是向家长“告状”,而是通过了解学生成长的文化背景、生活状态,做到因材施教。让学生深刻理解导师家访的良苦用心,扫除学生对导师家访的心理障碍,从而让家访工作顺利开展。
3.完成家访前后的延展性工作
导师在家访前应先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和内心想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取舍与家长交流的内容,明确家访的目标,继而有计划地开展家访工作。家访后应及时将家访情况和家访心得记录下来,建立配套的跟踪措施和反馈机制,以保证家访效果的持续、深入。
四、导师家访的优势与成效
与传统的家访相比,“导师制”家访更加受到学生的欢迎与好评。大部分初中生处于青春发育期和心理叛逆期,他们不愿意向家人敞开心扉,但又想要被重视,内心细腻敏感。而导师在这个阶段就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会用一种轻松愉悦的座谈方式,在谈话中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并加以引导,从而帮助学生打开心扉,树立信心。这不仅增强了师生之间的信任感,还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被家访的学生会认为自己受到了更多的重视与理解,从而更加热情地投入学习和生活中,这无形中有助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有序进行。
“利用课余时间联系本组成员家长,接到电话的家长们在结束一天的忙碌后,早早回到家里期待着我的到来,我们一起聊孩子在家、在校的生活,聊孩子的目标和实现梦想的途径,当我离开时总能看到孩子的笑脸和家长对我感激的眼神。”这是我校刘小丽导师分享家访感悟时的真挚话语。触摸到一颗颗纯真而美好的心灵,听到一个个对未来充满希望的声音,帮助一批批学生走过内心的波折与矛盾时光......这无形中提升了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实施“导师制”家访以来,学校受到广大学生及家长们的一致好评。通过调查发现,家长们对于孩子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状况比较放心,对学校的工作更加支持。课间时分,在校园里处处可见导师与学生的身影,那洋溢在导师脸上的笑容和学生脸上的自信,是校园里最美的风景。
(本文系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导师制”德育模式下中学生家访实践研究(JKGHA-0114)研究成果。)
【马春广,河南省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第一中学校长,高级教师】
责任编辑︱李 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