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慧珍
【摘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已成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特别是在单亲家庭子女的教育中更应该去关注他们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而不是过多的去关注他们消极的一面。所以本研究以积极心理学为导向,改变以往仅以解决问题为主导的被动教育模式,倡导调动和培养单亲家庭子女的积极心理品质,预防消极问题产生,促进其健康快乐成长。
【关键词】单亲家庭子女 积极心理学 积极心理品质
一、单亲家庭概念的界定
(一)单亲家庭概念
西方学者斯卡莱辛格(Schlesinger)将概念界定为“以男性或女性为家长,同被抚养子女生活在一起的家庭,这样的家庭各自由死亡、离婚、分居、抛弃或者未婚的形式”.
(二)积极心理学与积极心理学品质
积极心理品质是指个体在先天潜能和环境教育交互作用的基础上形成的相对稳定的正向心理特质。
二、研究背景
本研究是以西宁回族中学的304名回、汉、藏、撒拉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回族学生占90%以上,回族作为多民族中的一员,它也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以及教育理念。回族的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很强,这种榜样作用将会传承给孩子一种积极向上、坚韧的精神,从而在培养孩子积极心理品质方面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研究结论
通过本次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单亲与否在积极心理品质方面无显著差异,在积极心理品质量表的智慧和知识维度、认知维度、勇敢维度、人性维度、公正维度、节制维度和超越维度这6个维度中均无显著差异。
也就是说消极影响并不能与单亲家庭这种家庭结构划等号,相反教育方法和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才是关键。
(2)男女生在积极心理品质方面是有差异性,不同性别在“人性维度—人际的力量”“公正维度—公民性力量”“节制维度—避免极端的力量”在这三个维度中都存在显著差异,且男生得分低于女生得分。
分析其原因,现在很多家庭都有重男轻女的传统思想,导致孩子不管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相比于女孩更脆弱,面对来自于外界的压力时表现得相对胆怯。
(3)通过个体访谈和与家长的沟通得知:某些单亲孩子存在消极心理是因为家庭环境和家长的教育方式造成的,而非单亲这种家庭结构形式。
四、教育对策
(一)改变公众对单亲家庭子女的错误认知
单亲家庭作为社会高速发展的副产品,留给孩子的是灾难,这是社会的缺憾,需要依靠社会的进步来净化,在世俗人的眼里有着对单亲家庭错误的刻板的认识,孩子无形中就收到暗示,认为自己就是比别人差,比别人低一等,因此降低活动的积极性,在人际交往中处于被动地位,因此改变这种错误的认识是关键。
(二)家庭层面的教育对策
(1)重视家庭环境对心理品质培育的影响。父母双方相继出自内心地关心子女,履行职责,一肩挑起“严父”“慈母”两幅担子,把握好平衡,注重把爱和教育结合起来,相信每一個单亲家的孩子都可以健康快乐的成长。
(2)以团队活动为主体,构建家校互动机制。家长和孩子可以开展“角色互换活动”模拟一个家庭,让孩子亲身体验做家长的艰辛,学会分享,懂得感恩,从而让这种积极的感恩种子生长在孩子的内心,驱除不良心理,为形成积极心理品质打下基础。
(3)单亲家长应加强积极健康的思想教育以及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家长不要给他们灌输不正确的“特殊”的想法,对孩子不溺爱,不放纵,与其他孩子一样,重视子女积极心理品质的培育,学习关于怎样积极健康的教育子女的书籍,只有提高自己了才能有效的去教育自己的子女,让自己的子女健康快乐的成长。
(三)学校层面的教育对策
(1)注重“以人为本”散育理念。建立科学合理的教育理念,加快教育改革,将教育真正从片面的教育转变到综合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同时重视培养学生的积极心态,这样才能真正使这些单亲家庭的子女摆脱家庭结构的缺损所带来的消极负面的影响。
(2)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学校要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包括学科渗透、心里活动课、心理咨询和辅导以及主题班会、团会等活动,同时还应该鼓励一些非正式群体的发展,如鼓励成立业余爱好小组,以班会团会等正式群体的积极优势和主导作用引导和影响非正式群体的发展方向,拓宽心理健康教育途径,共同构建一个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服务体系。
(3)组织丰富的积极健康的校园活动。学校应多创造一些积极健康的亲子活动,从而使得单亲家庭子女和父母之间能进行有效的心灵沟通,让父母多了解自己子女内心的真正需求,同时也能激发单亲家庭子女内在的积极心理品质,对未来充满期待。
(4)学校搭建相应平台,让学生体验积极心理。学校应根据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特点和家庭情况,展开具有针对性的教育对策。如:可以搭建一些相应的自我展示的平台,同时开展感恩教育,树立学生感恩意识,引导单亲子女从逆境中发现事物的积极方面,不要用悲观的思想暗示自己,拥有一个积极健康的心态。
(5)校本化实施教学课程,体验积极心理。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不能孤立进行,需要借助多种载体,通过各学科之间全方位的开展教育,同时开展积极心理健康教育需要真正的把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有效的结合起来,不然就会出现挂“积极之名”行“消极之事”,因此可以通过开展一些具有针对性的组织教学,例如:分层教学、分层辅导、义务辅导等措施,提高健康教育的有效性。
(四)社会层面的教育对策
(1)建立社会援助、保障单亲家庭子女的生活和基本权利。很多单亲家庭由于父母的离异,家里的生活会变得很拮据,经济压力大,有的单亲家庭甚至连最起码的温饱问题都解决不了,基于这些情况,政府、社区、个人都应做一些相应的援助。
(2)开展相应的社区活动,培养单亲家庭女的积极心理品质。通过开展社区活动,从而发现单亲子女的潜能,积极引导,促进单亲子女的自我接纳,让他们体验到快乐,充分发挥潜能。发现自己的优点以及自身的价值,使得单亲子女走出家庭困境或阴影,获得成就感,促进自我接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