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鹏
21世纪的教育已经跨入信息时代,对每位社会成员提出了新的素质要求,要求人们具有较强的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可持续发展观念和战略,要求每个社会成员具有终身发展的愿望和终身发展的能力,具有自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全球一体化,这就要求人们学会交往、合作、分离,具有处理社会事务的基本能力。历史都是过去的,而现实和未来都会成为历史。历史学习之所以要创新,就在于我们要面对现实和未来。创新性的教育的主旨是:教师要以创新性的劳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生。本文阐述在中学历史教学应用中的作用和价值之后,就如何确保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得到创新应用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和意见。
一、在教学中的作用和价值
就目前情况来看,已经广泛的应用到现代教育教学中去,尤其是非正式的学习中,使用程度更为广泛,相比其他教学形式,所展示出来的价值和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①能够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新课改要求现代教育能够加强对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力度,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在主动探究的过程中学到更多的知识,而正好能够实现这一目标。也就是说,学生能够通过老师展示的视频,根据自己的弱点和实际需求随时的进行播放学习,从而得到有效的提高,同时,的使用可以让很多学生将课上没有听懂的知识再课下重新学习和记忆,有助于学生自信心和主动性的提高。②能够帮助教师更好的展示知识点和重点,有助于课堂教学效果和效率的提高。也就是说教师可以充分的利用从视觉、听觉和感觉多方面激发使得学生对相关的历史知识更深刻的认识,比起教师的照本宣科,教学效果和效率都是不得而知的。③能够提高课堂导学的有效性。教师在开展中学历史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微视频的播放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打造良好的课程开端,进而能够为整个课堂教学效率和效果的提高奠定基础。
二、转变教师教学观念
创新教育需要创新型的教师。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曾经告戒教师:“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书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构建创新型教师群体是实施创新性教育、培养创新性人才的关键。传统的教师观念中课堂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进行的。新课程要求变以教师为中心为以学生为中心,坚持学生中心论。现代经济以现代科技为支撑点,现代科技的本质是创新,是以创新型人才为支撑点的。我国教育必须向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突出特点的现代化教育转化,这是实施可叫兴国战略的关键。在创新教育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校是学习的地方,而不仅仅是教师教书的地方,作为教师不仅要做到目中有教材,更应该做到心中有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历史教师要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从根本上抛弃旧的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错误教育观念,走出误区,建立自觉能动和创造的主体意识,成为创造型的教师,时时对自身的素质保持提升和完善的趋势。全方位、多角度地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加强对创新能力的培养,最终全面实施创新教育。
三、更新新的教学模式
在构造创新性的教育模式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探索,尊重学生个性,注重师生的双向交流。根据学生背景、知识背景和教学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景,提出相关中心问题。然后,通过系列实验和问题,交叉的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以逐步解决中心问题。打破“教师中心”的旧思想,转变教学模式和教师角色。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作为一名历史教育工作者,在历史教学中,经常用到的教学方法主要有讲授法、讨论法、探究合作法,在实际学习中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多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多给学生表达和交流的机会、多给学生动手、参观的机会。更多的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多媒体手段教学是历史教学教改中的一种越来越普遍的方法。电化教学在我国发展的速度比较快。与实物、模型、图片相比,这种直观教学具有更丰富的表现手法和更形象的表现力,更能有效地揭示历史事件的本质和相互联系。问题教学法的引入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客观要求。问题教学法对培养、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别是创造性思维能力,是行之有效的。
四、教师角色的转换
在传统教育模式中教师是知识的惟一拥有者,学生要在教师的控制和监督下进行学习,学生的任务和责任就是被动地接受结构性的知识,应对各类功利化的考试。在信息网络时代,学生很容易通过各种迅速便捷的信息渠道,获得更多的信息资源,在这种形势下,教师主要职责己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成为知识的促进者,帮助学生选择适当的学习目标,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學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发展多元认知能力;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提供各种条件,创建一个接纳性的、支持性的、宽容性的课堂氛围。
创新是一个民族兴盛不衰的动力,一种文化传承不竭的源泉。对中学历史教育来说,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是转变教育观念、调整知识结构、优化教学效果、推陈出新、再创辉煌的一次难得的历史机遇,但创新理念在具体落实的过程中,切忌一哄而上、率意而行;必须加强基本理论的学习,深刻认识教育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针对性地按学科规律办事;必须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从点点滴滴中积累经验,检点得失,努力践行素质教育理念,全面实现创新教育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