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数学课堂探究现状的分析和思考

2018-11-30 12:23陈冬梅
黑河教育 2018年12期
关键词:情感激励探究能力

陈冬梅

[摘要]探究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必要手段和重要方式。在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获取过程中,通过探究所获得的直接经验感受更为深刻,影响更为深远。新课程改革小学数学标准要求,课堂应成为学生成长的平台,让学生在动手探究、动脑思维的过程中,获得学习能力,提升数学素养。本文在深入研析当前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探究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培养和提升小学生数学探究能力的必要性,搭建数学探究平台,强化探究过程指导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探究能力;数学实践;学导结合;情感激励

实践是人类前进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必由之路。学生的学习总是和探究实践活动相伴相随,其获取技能经验的途径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通过阅读、领悟间接地掌握和获得;一种是通过自身的实践活动直接感悟和领会知识。其中,学生亲身参与所获得的知识印象更加深刻、记忆更为长久。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探究实践是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也是学生获取知识内涵、提升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小学数学新课程改革纲要也明确指出,要把课堂变为学生探究的舞台,把课堂作为学生成长的平台,让学生在动手探究、动脑思维的过程中,获得学习能力,提升数学素养。

一、小学生数学探究能力的现状

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学生的数学探究活动处在研究发展阶段,尚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1.主动探究意识不强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生力军,数学探究需要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但有少部分学生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面对教师设置的动手探究任务和要求,能动意识不强,不够积极主动,内心“不愿”“不想”迎合教师的要求,不愿配合教师进行动手和动脑实践活动。即使参与其中也是“身在曹营心在汉”,被动地进行思考分析,导致活动中缺少深刻的思考和探究。

2.存在“拿来主义”思想

有些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点、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面对抽象的数学知识,面对复杂的解题要求表现出畏惧和退缩心理,不愿意主动积极思考,常寄希望于他人或老师,坐等靠拿,在数学实践探究时摆样子,直接将他人的劳动成果为己所用,导致数学学习能力停滞不前。

如在“解决较为复杂的实际问题”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探究“红星果园请人帮忙摘桃子,4个人用3个小时就能摘桃子600千克,照这样计算的话,那么5个人在8小时可以摘桃子多少千克”这一问题时,有的学生由于惰性思想在作怪,没有真正进行思考和分析,而是等着其他学生想出办法“借梯上树”,不能有效地抓住问题的本质,造成一知半解的现象。

3.探究方法不够灵活

数学知识点相对独立而又相互紧密联系,这就决定了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和思路要多种多样,要不拘一格,要求学生在探究中既要专注又要开阔。但部分学生在探究、分析数学问题时,数学解题方法和策略比较呆板,未能弄清问题条件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解答的要求,找不到最便捷、最有效的解题方法,导致答题效果不好。

如下面这道题:甲乙两辆汽车同时从东西两地相向开出,甲车每小时行56千米,乙车每小时行48千米。两车在距中点32千米处相遇。东西两地相距多少千米?解答此问题过程中,学生在探究分析问题条件时认识到需要运用相关数量关系式,但在解答时忽视了“两车在距中点32千米处相遇”这一关键条件,从而进行简单的推理和思考,虽然付出了大量的精力,但未能获得解决问题的有效思路。此时,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对问题条件分析,运用比的有关知识,认识到甲乙所行的路程比=甲乙的速度比=56:48=7:6,借助于“两车在距中点32千米处相遇”这一条件,得出东西两地相距的距离。

二、提升小学生数学探究能力的方法

1.情感激励,激发学生内在探究潜能

数学探究能力的培养需要良好的情感为辅助,以保证探究活动的深刻性、持久性和自觉性。小学生思想的波动性、反复性较强,更需要情感的激励和提振。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将情感激励、激发学生内在探究能力作为第一要务,发挥数学教材中生动的教学案例、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等多方面作用,为小学生提供丰富、有趣、生动、和谐的学习氛围,触动其内心世界,激发其内在情感。

如在“时、分、秒”教学中,教师在课堂导入环节以学生的学习、生活作息时间为例,利用多媒体展示某学生一天内的作息时间以及活动画面。这样,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实践,让学生感同身受,从而主动参与新知识的学习。

2.活用教材,搭建数学探究平台

教材是课堂教学的“纲”,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根本”。通过对小学数学教材的整体研析发现,数学教材中设置了许多探究性问题以及探究课题,这些都为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提供了有效载体,同时也为教师开展探究教学提供了有效的“抓手”。教师要灵活运用数学教材,深度挖掘教材中的探究实践素材,结合教材知识点、教学要求、课堂教学实际以及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有意识地设置数学探究课题,组织学生开展数学探究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对课题逐步拆分、深度探究、有效拓展,从而提升数学探究能力和素养。

如“比较数的大小”教学结束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设置了“比比谁最高”的探究活动,让学生按照确定的步骤开展动手操作活动,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发给米尺,同组同学互相测量身高,记录姓名、身高并对本组所有身高进行比较,评出小组中最高和最矮的同学,将各组的最高与最矮分别比较,评出全班身高的前三位和后三位。这一探究活动中,教师根据知识要点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学导结合,强化探究過程指导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求教师在组织学生探究实践时,一方面要尽量为他们提供自主探究的空间,另一方面要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切实做好学生探究、研析过程的指导和引导,防止学生走入知识误区,帮助学生答疑解难。

如有这样一道题:“某同学在做乘法计算题时,把其中的一个因数31看成37,最后得到的积比正确的积多762,试问正确的积应该是多少?”在解答这一问题时,教师采用学导结合的方式,先组织学生分析问题、感知题意,意识到该问题是关于整数的乘法和应用方面的问题,解析过程中涉及运算的顺序和法则。此时,教师组织学生分组探究问题:根据条件可知,把一个因数31看成是37,实际多看了6,这样得到的积比正确的积就多了762,此时用762除以6就可求出另一个因数,这样就能够求出正确的积为多少。教师在引导学生解题的过程中,应明确指出问题的关键所在,再适时指导学生自己探究,完成解题过程。

探究式学习是新课程改革中所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为了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科学、适时开展探究活动,针对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的表现,调整教学策略和教学方式,让学生的探究能力在活动中得到培养,数学思维得到开发,学习成绩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李焕有.浅议积极课堂环境中教师的引导作用[J].洛阳大学学报,2014,(01).

[2]范春林,董奇.课堂环境对探究教学活动开展现状、意义及趋势的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2015,(08).

[3]王欣,崔艳辉.课堂环境下学习者的意识在探究习题中的作用[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4,(03).

[4]付芳芳.营造自主探究学习的数学课堂环境[C].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14.

(责任编辑 付淑霞)

猜你喜欢
情感激励探究能力
初中物理教学中情感激励的实践
加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论情感激励方法在辅导员工作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