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定宇
摘 要 在新课标中对朗读的评价的总要求是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可是在对于怎么才是有感情的朗读,修订版的新课程标准对此有了新的定义,就是应该注意考察对内容的理解,可从语音、语调和情感表达等方面进行综合的考察。关键词 教学生;朗读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10-0199-01 到底怎么样的朗读才是有感情的朗读,到底怎么样的朗读氛围才能让语文课堂真正的充满着“语文味”呢?这是我们作为一个语文教育工作者所要思考的难题。一、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这是对学生朗读评价的最基本的要求。看似简单的一句话,能真正做到,也不是件很容易的事情。一般语文课堂中,对一篇课文教学的第一课时,很多语文老师设定的教学要求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的首要条件是让学生能够真正地走进课堂,对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产生强烈的兴趣,在学生兴趣的驱动下,他们就会有意识地去朗读课文。当学生对课文内容产生学习的愿望时,教师要适时地鼓励学生对生字的自主学习,比如说,可以在学习生字的时候,进行抢答的形式,看谁认识的生字多,这样也可以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当然,我们不能低估学生的能力,有大部分的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已经能够做到正确地朗读,只是还不够流利。在课堂中,教师不应该是一个残酷的评判者,而应该是一个语言的引导者,我们要用自己充满激励性的语言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朗读氛围。在之前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军神》这篇课文里,有很多难读的句子,而且课文也比较长。虽然学生在课前已经做了大量的准备,但是还是有些学生在朗读时出现停顿不当、多字少字等现象。在遇到这样的情况时,我会适时的鼓励他们说:“老师觉得你肯定是被刘伯承的故事深深感动了,所以在读的时候情绪还不能稳定下来,老师相信你一定能够读好。”当然,鼓励不是让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的必要条件,但是在我看来,用这样富有情感的启发式鼓励式的语言,最起码会让一个害怕朗读的学生先树立起朗读的信心。有了兴趣的驱使、生字的基础和朗读的信心,当然还少不了语文老师的关于朗读的一些方法的指导,学生必然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二、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一开始,我就提出了这样的疑惑,怎么样的朗读才叫做有感情的朗读呢?朗读是有声的语言艺术,把视觉文字变成听觉的;朗读是人文精神的音声化,是思想的升华和凝结,是心灵的运动。所以,朗读不能拘泥于形式,要体现文本背后的情感,这才是真正的有感情的朗读。现在的语文课堂里充斥着很多虚假的繁荣,只要有老师听课,我们都可以看到孩子们摇头摆尾地朗读课文,那种朗读中所饱含的情感,是我们真正想让学生体会到的真情实感吗?其实不然。(一)朗读要自然,要真实语文的朗读是为了讓学生更好地体会文本所要表现出来的情感,这种情感是要让学生自己去挖掘、自己去体会的真实情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不是让学生在表情上,在音调中,在动作上做到有感情,而是学生心灵深处的声音,是学生与文本碰撞出来的心灵火花。很多课堂中,学生在热热闹闹地读书,可是在他们的眼神里、声音里我们读到的只是矫揉造作,没有丝毫的感动。朗读是一种美好的语言,如果它失去了原有的纯真,也就失去了语言的美感。同样是在《军神》这一课,我没有过多地去介绍刘伯承这个人物,只是让他们一遍一遍地去朗读一些细节的文字。比如说,刘伯承镇定回答沃克医生的话的句子,刘伯承在手术过程中的句子以及刘伯承和沃克医生对话的句子。学生读了这些文字,我用启发式的语言让他们想象如果是自己,你会如何,然后再读课文,学生都会有不一样的感受,在最后,当我问学生你们想不想夸刘伯承时,大家都情不自禁地读出:“了不起!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是一位军神!”声音洪亮,完全表达了学生对刘伯承的敬佩之情,是发自内心的情感。整节课,没有多余的介绍,没有动作的铺垫,只有老师用情感的语言激荡起孩子们对一个革命烈士的崇拜之情。(二)朗读要倡导个体的感悟有感情地朗读的基础是让学生对课文有所感悟,但是学生不是流水线上的制成品,他们有着自己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学生可能对文本有着不同的感受。在现今的课堂中,会出现很多小组合作的现象,这也是语文课堂虚假繁荣的一种体现。学生们对一两个句子讨论一两分钟,看似热闹非凡,其实学生真正收获了什么吗?只是造就了一个热闹的课堂而已。如此课堂,如何能让学生读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他们还是按照老师的感情去朗读课文,不是自己的情感又如何做到真实和自然呢?这显然是矛盾的。让语文课堂充满“语文味”,是要用语文的方法解决语文的问题。让学生在安静的环境中静默体会,老师营造文本情感的氛围。比如在学生朗读《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时,我先介绍了王维离家背井的凄苦,在思乡的音乐声中,让学生想象诗人的亲人会怎样想念诗人,并且让学生说出来!在这样的环境中,很多学生甚至想到了自己在外务工的父母,对诗的情感更有一番体会。我没有局限学生对诗的感悟,有学生说体会到了悲惨,我就让他用悲惨的语气来朗读这首诗;有学生说体会到了孤独,我就让他有孤独的语气来朗读这首诗;有学生说体会到了思念,我就让他有思念的语气朗读这首诗。最后,我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感悟齐读这首诗,在不同情感朗读的碰撞中,课堂里真正充斥着浓郁的“语文味”。语文课堂也是情感课堂,在课堂里,学生们用自己富有感情的语言真正地诠释着语文课堂的“语文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