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其勇
摘 要 由于学生从初中升入高中,学习方法和思想方法由具体到抽象,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产生了学习上的“困难期”,数学成绩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主要的根源还在于初、高中数学教学上的衔接问题。
关键词 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反思;对策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10-0173-01
一、初高中数学教学脱节的主要反思
(一)从教学内容反思
1.内容多、难度大。以新教材第一、二章为例,概念多达三十多个,性质、法则、定理多达二十多个,而且在这两章中渗透了高中所有必须掌握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
2.内容抽象。高中教材不仅有大量抽象的概念难以理解,而且还要掌握大量抽象的数学符号和数学术语,我们既要准确理解他们的意义,还要能够运用它们进行推理、运算,这对刚进高中而且抽象思维能力不强的学生来说有一种上陡坎的感觉。
3.内容起点高。从整个高中教材编排体系来看,虽然把立体几何安排在高二,降低了高一上学期学习内容难度,但由于《函数》这一章太难,仍然是学生学习高中数学的拦路虎。
4.知识脱节。一些与高中联系较大的知识,在初中并不是重点,因此在教学中浅尝辄止,没有深入,进入高中后再深入的话使难点过于集中,加上中考后假期过长,部分学生思维松懈,使许多与高中联系较密切的知识被遗忘,造成知识脱节。
(二)从数学思维能力反思
高中生主要是以理论性为主的抽象性逻辑思维,要求他们具有更高的抽象概括能力,不仅能理解大量的抽象概念,会根据数量、形体的本质属性给数学概念下定义,而且还要能运用概念进行复杂的判断、推理,揭露事物的矛盾与运动,从而逐步形成辩证逻辑思维。
(三)从教学方法反思
初中教学进度较慢,课堂信息量小,对抽象的概念和繁琐的推理论证,老师可以反复的讲解。由于课时的限制,教学进度也较快,课堂练习时间相对较少。高中数学更注重学生对基本概念和理論的理解,以及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很多学生会觉得老师讲得太快,跟不上课堂节奏,不会的问题就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自然会产生逐渐产生厌学情绪和两极分化现象。
(四)从学习方法、习惯、态度反思
初中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极大的依附性,机械记忆所起的作用相当大,解题注重套模式,对知识缺乏整体认识,对知识间内在联系也把握不够。而高中生在学习过程中特别注意理解,注重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在解题中的指导意义,注重对解题规律与方法的总结。
(五)从学习环境和氛围反思
学生在初中阶段,往往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努力为实现自己的高中梦刻苦学习。进入高中,虽有高考的压力,但进入高一年级,很多学生找不到学习的意义。时间久了,前面的知识学不透,后面的内容跟不上,新讲的概念听不懂,就更容易在课堂上开小差,导致成绩下降。
二、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的主要对策
(一)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衔接水平
通过理论学习,了解学生学习状况,分析高中阶段学生学习困难的主要原因。通过理论学习,把教学中方法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提出针对性高中生应知的学习策略。
(二)确立目标定位,制定实施计划
1.重点目标:以学习习惯养成教育为主线,强化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教学目标的落实,提高学生数学素养。
2.实施计划:
(1)认真组织好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夯实基础,提升数学学习基点。(2)提高课堂组织教学与课内外作业的管理工作,加强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为学生的长远发展打下良好基础。(3)从学习的各个环节引导关注学习效果,重点包括课堂听课效果、积极思考效果、独立完成作业效果、自主学习效果。(4)从教学的各个环节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重点包括教学大纲学习、教学目标的制定、情景创设、问题设计、例题精选、语言板书等。
(三)搞好入学教育,做好准备工作
1.搞好入学教育。这是搞好衔接的基础工作,也是首要工作。通过入学教育提高学生对初高中衔接重要性的认识,增强紧迫感,消除松懈情绪,初步了解高中数学学习的特点,为其它措施的落实奠定基础。
2.摸清底数,规划教学。为了搞好初高中衔接,教师首先要摸清学生的学习基础,然后以此来规划自己的教学和落实教学要求,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
(四)优化教学环节,搞好课堂衔接
1.新生的教学。高一的学生是刚从初中进入高中的,他们年龄还比较小,认知能力、接受能力、抽象能力、计算能力还比较薄弱,还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2.立足于大纲和教材。高一数学中有许多难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如集合、映射等,对高一新生来讲确实困难较大。因此,在教学中,采取“低起点、小梯度、多训练、分层次”的方法,将教学目标分解成若干递进层次逐层落实。
3.要深挖教材。无论是讲常规课、复习课、习题课、还是试卷讲评课,不同的课型应该有不同的教法。
4.要启迪思维。上课应该多采用启发式教学和问题教学,多让学生独立分析思考,多让学生讨论交流;应该始终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始终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数学思想方法应该有学生自主地总结出来,不能靠灌输。
5.要落实在学生身上。课堂的时间要交给学生,现在教学时间虽然增加了,但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可以多讲、多补充,而应该思考如何对学生有利,如何产生更好的效果。
总之,结合学生实际调整教学方法,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针对性的教学模式,以便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交流合作,改革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法等方面入手,改善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教学脱节的现状,促进高中数学课程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