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从改变我们的习惯开始

2018-11-30 07:03刘春秀
读写算 2018年10期
关键词:教学成果

摘 要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教师的教学习惯对学生学习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教育心理学中将教师习惯定义为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形成的无意识的教学行为,并具有好坏之分,本文通过探究不同的教师习惯对学生教育带来的影响,并为教师提供养成良好教学习惯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教学习惯;教学成果;改变途径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10-0055-01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是推动教育事业长久发展的关键,是组织和开展各种教育活动的主体,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可以说教师是学生成长道路中的指路明灯。我国教育部多次提出教育教学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成材和成人,为此需要教师做好良好的表率作用,树立正确的教学意识,养成良好的教学习惯是当前我国教师队伍建设和发展的重要目标。

一、教师教学习惯对学生教育带来的影响

教师的教学习惯是指教学在长期教学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教学行为习惯和风格,主要受其教学性格和教学理念的影响,具有潜在性和长久性,不同的教师教学习惯有着很大的差异,同时教师的教学习惯也有优劣之分,良好的教学习惯能够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反之则会降低教学效果,其带来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方面,教师教学习惯对教育教学带来正面影响。良好的教学习惯具有科学性和先进性,是对教师教学方法的反映,教师良好的教学习惯有利于开展丰富的课堂教学互动,改变传统落后单一的教学形式,进而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此外良好的教学习惯还有利于教师进行班级管理,构建和谐宽松的班级氛围,让学生在班级活动中培养集体精神和合作能力。

另一方面,教师教学习惯对教育教育带来负面影响。在我国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形成负面影响,这种教学习惯主要表现在这几个方面:教师习惯于占据课堂主导地位,过于重视课堂纪律和学生考试成绩,教学模式固定等,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和知识水平的提高。

二、改变教师教育习惯的有效途径

教师教学习惯对课堂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教师作为学生教育教学活动的直接负责人,需要注意自身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的提升,在素质教育理念的鞭策下,逐渐改变自身教学习惯中的不足,全身心投入到教学改革中,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学服务。

(一)改变传统教学理念,树立生本教学思想

理论是实践的基础,教师只有树立正确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才能提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水平,为学生塑造和谐的学习环境和氛围。教师教学理念是影响教学教学习惯的潜在因素,为此教师需要主动改变传统教学思想,由教师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向学生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转变,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放在教学的首要位置,主动学习先进的教学思想和理念,并能够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和能力,探索出适合本班级学生的教学方法,由此形成自身独特的教学风格和良好的教学习惯,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创新教育教学形式,提高课堂实践教学能力

教学形式是教师将其教学思想和方案贯彻落实到具体课堂教学环境中的种药品媒介,不同教师在其课堂教学中形成了不同的教学风格,但是无论哪种教学方式都必须符合学社实际学习情况和能力,能够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教师的各种教学习惯会在教学活动中无意识的流露出来,进而给学生带来深远的影响,如在传统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习惯于自问自答式的教学行为,和学生互动交流较少,这种教学习惯下培养出的学生缺乏创新能力和探索能力,学习自主性不高,为此教师需要有意识的改变传统教学习惯,创新和改革教学方法。如科学的利用多媒体教学设施,发挥多媒体教学设施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吸引學生课堂注意力上的积极作用;又比如运用情境创设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丰富学生课堂教学内容。

(三)完善教师自我评价体系,提高自我反思意识

教师自我评价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对自身的教学方案、教学行为、教学过程及教学效果进行科学的反思,并能够清楚的认识到自身教学过程中的可取之处和劣势,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和改革教学方法,使其更加符合现代素质教育理念的需求。教师作为教育活动的组织者,需要对自身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有着清楚的认知,然而当前我国大部分教师教学评价思想依然停留在传统教学模式上,即过于关注教学计划是否完成、学生学习成绩是否提升、教学环节是否落实等,这种教学评价模式停留在表面层次,无法让教师正确的认识到自身教学中的不足,而素质教育理念下的教师自我评价体制更多的是关注学生的成长和需求,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力、学习方法及思维模式进行评价,以此为依据重新制定教学方法。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师作为推动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核心人物,其自身的教学习惯和教学意识关乎着最终的教学效果,教师作为学生学习和成长道路中的标杆,需要充分履行自身的教学职责,以身作则,向学生传递和灌输正确的思想。为此对于教师而言,需要紧跟素质教育理念发展的步伐,树立正确的生本教学思想,开展丰富生动的课堂教学形式,促进学生文化素养和思想道德修养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朱纯洁,朱成科.从“被”走向“觉”:当代中小学教师习惯养成探析[J].当代教育科学,2015(09).

[2]刘黎明.教师教育生活的破与立[J].教育科学论坛,2013(03).

[3]刘黎明.论教师教育生活的“习惯化”及其超越[J].教育学术月刊,2013(03).

作者简介:刘春秀(1979-),女,广西南宁,学历:大专,职称:初级,研究方向:特殊教育教学。

猜你喜欢
教学成果
继续教育机构教学成果培育的思考与实践探索
浅析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
注重教学成果转化,拓展习主席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三进入”的实效性
服装 CAD一体化教学课题论述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成果市场化的探索与研究
美术手工课教学中的纸材拓展应用探讨
用教学技巧展现语文课堂之美
坚持特色 提高质量 培育民族音乐本科教学创新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