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国贤
乳腺癌是女性常发的恶性肿瘤疾病, 致死率较高。目前,手术治疗是临床治疗乳腺癌的首选方式, 可切除患者病灶,延长患者生存期。但手术治疗创伤较大, 极易导致患者术后患肢水肿, 不仅增加患者身心痛苦, 还会影响患者上肢功能及术后康复[1]。及早改善患者术后患肢水肿状况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目前, 临床多采取西药脱水利尿药物治疗水肿,但患者长期用药安全性较低[2]。寻求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是临床治疗患肢水肿的研究重点。本科室对40例乳腺癌术后患肢水肿患者实施防己黄芪汤加减治疗, 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80例乳腺癌术后患肢水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根据随机数字表法, 将其分为西药组与中药组, 各40例。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实施手术病理检查确诊为乳腺癌;手术治疗患者;术后存在患肢水肿;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其他因素引起的肢体水肿;严重合并症及并发症;其他恶性肿瘤疾病;手术禁忌;精神、认知障碍及治疗配合度较差。西药组年龄29~72岁, 平均年龄(51.6±6.8)岁;患肢肿胀程度:轻度(患侧与健侧同部位上肢周径差<3 cm)7例, 中度(患侧与健侧同部位上肢周径差3~6 cm)20例, 重度(患侧与健侧同部位上肢周径差>6 cm)13例。中药组年龄30~72岁, 平均年龄(51.7±6.8)岁;患肢肿胀程度:轻度6例,中度21例, 重度13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西药组 采取呋塞米治疗。给予呋塞米片(上海朝晖药业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31021074)治疗, 20 mg/次, 2次/d,口服。持续用药2周为1个疗程, 持续用药2个疗程。
1.2.2 中药组 采取防己黄芪汤加减治疗。药剂组成:桑枝、三棱、陈皮、莪术、柴胡各5 g, 炒白术、泽兰、黄芪、泽泻、茯苓皮各12 g, 薏苡仁18 g, 地龙、桂枝各8 g, 甘草4 g, 党参、防己、当归各10 g, 可根据患者实际症状加减药物, 将上述药材混合, 加水煎煮, 取汁300 ml, 1剂/d, 早晚分服。持续用药2周为1个疗程, 持续用药2个疗程。治疗期间均进行按摩、局部热敷、患肢抬高、适量康复训练等。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4]比较两组患者患侧与健侧同部位上肢周径差状况、患肢疼痛状况及用药不良反应状况。肘关节伸直位时在肘横纹上10 cm处测量双侧上臂周径,治疗前后比较。优:治疗后患侧-健侧差值较治疗前减少>75%;良:减少50%~75%;有效:减少25%~50%;无效:减少<25%。疼痛状况采取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价, 总分0~10分, 评分越高表示疼痛程度越重。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患侧与健侧同部位上肢周径差状况及患肢疼痛评分 治疗前, 两组患者患侧与健侧同部位上肢周径差、患肢疼痛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两组患者患侧与健侧同部位上肢周径差、患肢疼痛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患者患侧与健侧同部位上肢周径差、患肢疼痛评分明显低于西药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患侧与健侧同部位上肢周径差状况及患肢疼痛评分比较( ±s)
表1 两组患者患侧与健侧同部位上肢周径差状况及患肢疼痛评分比较( ±s)
注:与西药组治疗后比较, aP<0.05
组别 例数 患侧与健侧同部位上肢周径差(cm) 患肢疼痛评分(分)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西药组 40 5.5±1.4 3.4±0.9 7.1±1.5 3.2±0.8中药组 40 5.6±1.1 1.7±0.5a 7.2±1.1 1.1±0.5a t 0.355 10.443 0.340 14.078 P>0.05 <0.05 >0.05 <0.05
2.2 用药不良反应 中药组患者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西药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用药不良反应比较[n(%)]
目前, 人类生活环境污染加重, 生活压力及不良生活习惯增多, 使得乳腺癌的临床发生率呈逐渐升高趋势, 且发病人群向年轻化方向发展, 严重威胁女性生命安全[5,6]。手术治疗是当前乳腺癌患者最为常用的治疗方式, 但手术过程创伤较大, 极易引起患者患肢肿胀、疼痛, 给患者带来较大的身心负担, 也影响患者术后恢复[7]。目前, 临床多采取西药治疗患肢水肿, 呋塞米是临床常用的利尿剂, 该药物可促进水电解质排泄, 从而减轻水肿状况, 但该药物长期用药会引起多种不良反应, 甚至引起肝肾功能损伤, 用药安全性不高,且对于较为严重的水肿治疗效果不佳[8]。
中医将水肿划为“脉痹”范畴, 中医认为乳腺癌术后患肢水肿的发生主要原因为手术损伤血脉神经, 引起血气亏虚、气血不畅、脉络淤阻, 水液在患肢停滞而致病[9]。本研究中使用的防己黄芪汤中, 方中黄芪可补气固表、利尿排脓, 防己可祛风止痛、消肿利水, 两者为君药;桑枝可祛风利水;地龙、三棱、莪术等可活血化瘀、疏通经络、清热利尿;陈皮理气健脾、燥湿;柴胡可疏肝、和解表里;炒白术、泽兰、泽泻、茯苓皮、薏苡仁等可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桂枝可止痛散寒;党参可益气补中;当归可活血、止痛;甘草调和全方[10]。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治疗后, 两组患者患侧与健侧同部位上肢周径差、患肢疼痛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患者患侧与健侧同部位上肢周径差、患肢疼痛评分明显低于西药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患者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西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中药治疗乳腺癌术后患肢水肿安全性高。
综上所述, 乳腺癌术后实施防己黄芪汤加减治疗, 可有效改善患者患肢水肿及疼痛状况, 用药安全性高, 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