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酸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

2018-11-30 11:57张志丹严广德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8年22期
关键词:西格列汀磷酸

张志丹 严广德

初发2型糖尿病是一种内分泌代谢疾病, 临床发病率较高[1]。临床多采用药物进行治疗, 如二甲双胍。但大量的临床数据揭示, 只用一种药物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 药效缓慢,效果欠佳。寻求更有效的治疗方法是本文研究的目的。本院选择160例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分析磷酸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具体内容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7月~2018年7月本院接收并治疗的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均知晓本次研究, 并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常规组和试验组, 各80例。常规组中, 男40例, 女40例;年龄 46~79岁, 平均年龄 (64.36±5.57)岁 ;病程1~10年 , 平均病程(6.09±2.14)年。试验组中男39例, 女41例;年龄45~80岁 , 平均年龄(64.23±6.38)岁;病程 2~9年 , 平均病程(6.11±2.00)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常规组采用盐酸二甲双胍片(北京京丰制药集团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11021518)治疗, 用餐时口服, 剂量为1片/次, 2~3次/d, 连续治疗13周。试验组采用磷酸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 二甲双胍治疗方法同常规组;磷酸西格列汀片(商品名:捷诺维, Merck Sharp & Dohme Italia SPA,批准文号H20120170)进行治疗, 口服, 剂量为100 mg/次,1次/d, 连续治疗13周。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指标, 包括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以及糖化血糖蛋白。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包括头疼、恶心、腹痛、呕吐、腹泻及低血糖。比较两组治疗效果, 疗效判定标准:无效:患者病情无改善甚至加重;有效:患者轻度乏力、多尿、烦渴和无其他诱因的体重下降等临床表现症状和体征有所减轻, 临床检查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 h血糖水平、胰岛素以及C肽水平等各项指标综合改善60%~79%;显效:患者轻度乏力、多尿、烦渴和无其他诱因的体重下降等临床表现症状和体征明显减轻, 临床检查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 h血糖水平、胰岛素以及C肽水平等各项指标综合改善>80%。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指标比较 治疗前, 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试验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明显低于常规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指标比较( ±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指标比较( ±s)

注:与常规组比较, aP<0.05

组别 例数 空腹血糖(mmoL/L) 餐后2 h血糖(mmoL/L) 糖化血糖蛋白(%)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常规组 80 13.28±2.21 9.56±1.57 16.32±2.13 8.24±1.72 8.64±1.35 7.78±1.31试验组 80 13.26±2.15 5.16±1.03a 16.33±2.14 5.21±1.05a 8.63±1.37 4.04±1.12a t 0.058 20.959 0.030 13.449 0.047 19.409 P>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试验组治疗后显效53例、有效25例、无效2例, 总有效率为97.50%;常规组治疗后显效30例, 有效17例, 无效33例, 总有效率为58.75%。试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n, %)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试验组出现头疼1例、腹痛1例、恶心1例、呕吐1例、腹泻1例、低血糖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0%;常规组出现头疼2例、腹痛2例、恶心3例、呕吐3例、腹泻2例、低血糖3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7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 %)

3 讨论

初发2型糖尿病属于常见的内分泌系统疾病之一, 多在35~40岁之后发病, 占糖尿病患者90%以上。由胰岛素分泌和(或)作用缺陷所引起。该病的发病与遗传、环境、年龄、种族因素以及生活方式密切相关, 患者早期无明显症状, 以胰岛素抵抗为主, 伴随轻度乏力、口渴等症状和体征[2], 若不及时治疗将加重病程, 引发大血管和微血管并发症, 危害患者的生命健康。如何控制患者的症状, 稳定患者的血糖水平, 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促进病情治愈, 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近年来, 磷酸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在临床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方面得到了一定的应用。磷酸西格列汀是一种二肽基肽酶4 (DPP-4) 抑制剂, 通过增加活性肠促胰岛激素, 如胰高糖素样多肽-1 (GLP-1) 和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分泌多肽(GIP)的水平, 以葡萄糖的依赖方式发挥药物的促胰岛素分泌作用和胰高糖素抑制作用, 从而对血糖进行控制, 且不会导致低血糖等不良反应, 安全性较高。姚璐等[3]表明,磷酸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组患者治疗16周后, 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 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显著优于二甲双胍单药治疗组, 降糖效果明显, 而磷酸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组与二甲双胍单药治疗组低血糖、恶心、呕吐等胃肠道不良事件等不良反应发生几率无明显差异。本研究结果显示, 治疗前,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试验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明显低于常规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磷酸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显著, 安全性高, 可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西格列汀磷酸
磷酸镁的相转变过程研究
西格列汀对应用大剂量胰岛素效果欠佳的2型糖尿病的疗效分析
磷酸MER值对磷酸二铵产品质量影响研究
漫长的旅途
维格列汀与常见降糖药联合治疗2 型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湿法磷酸制备磷酸脲的研究进展
西格绍尔名枪汇
混血“帮派”西格绍尔
国际磷酸—铵市场再次走跌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维格列汀R型异构体的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