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绮雯 徐伟良
2型糖尿病的临床发病机制主要指的是胰岛素分泌缺陷以及胰岛素抵抗等, 超重与肥胖导致的胰岛素抵抗可作为该病的主要发病因素[1]。有关临床研究表明, 超重或肥胖人群与正常体质量人群相比, 出现糖尿病的风险要>3倍。肥胖糖尿病患者体内游离脂肪酸会不断的增加, 从而加重脂毒性对胰岛功能的伤害[2]。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关键主要是轻体质量, 进而有效地改善胰岛素抵抗[3]。本研究针对超重或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利拉鲁肽治疗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进行分析, 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6月~2017年6月本院收治的62例超重或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 按照病例单双号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各31例。实验组男17例, 女14例,年龄 48~75岁 , 平均年龄 (60.25±8.36)岁 ;病程 1~6 年 , 平均病程(3.21±0.12)年。对照组男16例, 女 15例, 年龄为50~76 岁 , 平均年龄 (62.35±8.15)岁 , 病程 1~7 年 , 平均病程(3.89±0.25)年。本次研究均得到医院伦理会同意,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所有患者经过检查均符合2型糖尿病的临床诊断标准;BMI>25 kg/m2。排除标准:合并其他类型糖尿病、心功能异常以及恶性肿瘤的患者;排除妊娠期以及哺乳期的患者。
1.2 方法
1.2.1 实验组 给予利拉鲁肽(丹麦诺和诺德公司, 国药准字J20110026)治疗, 皮下注射, 0.6 mg/次, 1次/d, 7 d后若患者无明显的不良反应, 可增加剂量1.2 mg/d, 1次/d。连续治疗16周。
1.2.2 对照组 给予二甲双胍(深圳市中联制药有限公司,药准字H44024853)治疗, 口服, 1 g/次, 2次/d。连续治疗16周。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①治疗效果:显效:患者的血脂、血糖改善显著;有效:患者的血脂、血糖逐渐改善;无效:患者的血脂、血糖指标未见改善。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②血脂、血糖、BMI改善情况;③不良反应:包括轻度恶心、呕吐、腹胀、便秘、腹泻以及低血糖。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6.77%,高于对照组的77.42%,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血糖指标比较 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BG)、糖化血红蛋白水平(HbA1c)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血脂水平和BMI指标比较 治疗后实验组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BMI指标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22%, 低于对照组的19.3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4。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n, %)
表2 两组血糖指标比较( ±s)
表2 两组血糖指标比较( ±s)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时间 例数 FPG(mmol/L) 2 h PBG(mmol/L) HbA1c(%)对照组 31 10.36±4.78 14.43±3.75 27.12±3.66实验组 31 6.88±3.72a 10.12±2.03a 20.86±2.03a t 3.199 5.628 8.290 P<0.05 <0.05 <0.05
表3 两组血脂水平和BMI指标比较( ±s)
表3 两组血脂水平和BMI指标比较( ±s)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时间 例数 TC(mmol/L) TG(mmol/L) HDL-C(mmol/L) LDL-C(mmol/L) BMI(kg/m2)对照组 31 5.15±0.94 2.89±1.41 1.06±0.28 3.29±0.89 27.66±4.16实验组 31 4.36±0.89a 2.16±1.09a 1.31±0.36a 2.81±0.74a 25.36±2.12a t 3.398 2.281 3.052 2.309 2.743 P<0.05 <0.05 <0.05 <0.05 <0.05
表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 %)
肥胖的2型糖尿病需要经常注射胰岛素可稳定患者的血糖, 但是因为胰岛素导致的体质量增加会使得患者的脂肪增加, 进一步加重患者的胰岛素抵抗, 从而导致机体需要注射更多的胰岛素进行血糖稳定[4-6]。因此, 如何较好地控制肥胖2型糖尿病的血糖成为临床研究的难题。
利拉鲁肽属于GLP-1类似物, 可有效降低人体对葡萄糖的依赖性, 进而发挥较好的降血糖等作用[7,8]。GLP-1是通过胃肠道黏膜进行分泌, 在GLP-1受体发生激动, 可有效促进胰岛β细胞出现不同程度的增殖, 进而抑制胰岛β细胞发生凋亡, 同时可抑制患者的食欲, 延缓胃排空的速度。利拉鲁肽可减少饥饿感以及能量摄入, 同时减少人体内的脂肪,对体重减少同样具有十分显著的效果[9,10]。本研究结果显示, 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血脂、血糖、BMI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且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也进一步说明利拉鲁肽对患者体重减轻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且利拉鲁肽对胰岛β细胞有较好的改善功能, 可降糖、调脂。
综上所述, 利用利拉鲁肽治疗超重或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 可提高患者的临床效果, 改善血脂、血糖、BMI指数, 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