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睿 陈伟 崔军霞
口腔种植是治疗牙列缺损的有效方式, 牙列缺损患者的美观度较低, 同时咀嚼功能受到影响, 因此患者的治疗需求较高, 口腔种植的临床应用率也不断提升。而与口腔种植治疗相关的影响因素较多, 其中冠根比是研究较多的一个方面,同时也是研究争议较大的方面[1]。有研究认为冠根比较大并不可取[2], 也有研究认为其仍可达到一定效果, 因此进一步研究的必要性较高[3]。本研究就不同冠根比种植单冠修复体对口腔种植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程度进行观察与比较, 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5月本院收治的82例单冠修复体种植患者为研究对象, 根据冠根比的不同分为A组(冠根比<1组)和B组(冠根比1~2组), 每组41例。A组男22例, 女19例, 年龄24~74岁, 平均年龄(43.2±
11.5)岁, 其中前牙者12例, 后牙者29例。B组男23例, 女18例, 年龄23~74岁, 平均年龄(43.3±11.2)岁, 其中前牙者11例, 后牙者3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单牙缺损者;年龄≤75岁者;对研究知情及同意者。排除标准:精神异常不能配合治疗者;合并慢性基础疾病者;妊娠期及哺乳期者;骨质疏松者。
1.3 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口腔种植治疗。A组应用冠根比<1组治疗, B组应用冠根比1~2组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12、18、24个月的脱落情况。于治疗后3、6、12、24个月检测两组的骨吸收情况, 同时采集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3、6个月的龈沟液进行骨代谢指标的检测, 检测指标为碱性磷酸酶(ALP)、骨保护素(OPG)、骨钙素(BGP), 均以酶联免疫法试剂盒对其进行定量检测。然后分别统计与比较上述检测结果。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种植12、18、24个月的脱落情况;治疗前及治疗后1、3、6个月龈沟液骨代谢指标;治疗后3、6、12、24个月的周围骨吸收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治疗后不同时间种植牙的脱落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12、18、24个月的脱落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后不同时间种植牙的脱落情况比较[n(%)]
2.2 两组治疗前后龈沟液骨代谢指标比较 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3、6个月的龈沟液骨代谢指标ALP、OPG、BGP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龈沟液骨代谢指标比较( ±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龈沟液骨代谢指标比较( ±s)
注:与B组同时间比较, aP>0.05
组别 例数 时间 ALP(U/L) OPG(pmol/L) BGP(μg/L)A组 41 治疗前 69.23±6.56 6.43±1.15 12.65±1.63治疗后1个月 72.26±7.05 7.01±1.26 15.99±1.64治疗后3个月 79.87±7.27 7.87±1.38 17.90±1.72治疗后6个月 90.98±7.32 8.59±1.52 18.49±1.75 B组 41 治疗前 69.42±6.48 6.45±1.21 12.75±1.59治疗后1个月 73.53±7.10 7.12±1.32 16.37±1.61治疗后3个月 80.62±7.15 8.02±1.41 17.87±1.65治疗后6个月 92.10±7.23 8.77±1.63 18.65±1.72 t治疗前 0.132 0.077 0.281 P治疗前 >0.05 >0.05 >0.05 t治疗后1个月 0.813 0.386 1.059 P治疗后1个月 >0.05 >0.05 >0.05 t治疗后3个月 0.471 0.487 0.081 P治疗后3个月 >0.05 >0.05 >0.05 t治疗后6个月 0.697 0.517 0.418 P治疗后6个月 >0.05 >0.05 >0.05
2.3 两组治疗后不同时间的周围骨吸收情况比较 两组治疗后3、6、12、24个月的周围骨吸收情况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后不同时间的周围骨吸收情况比较( ±s, mm)
表3 两组治疗后不同时间的周围骨吸收情况比较( ±s, mm)
注:与B组比较, aP>0.05
组别 例数 3个月 6个月 12个月 24个月A 组 41 0.41±0.05a 0.46±0.06a 0.60±0.07a 0.80±0.10a B 组 41 0.42±0.06 0.48±0.08 0.61±0.06 0.82±0.12 t 0.820 1.281 0.695 0.820 P>0.05 >0.05 >0.05 >0.05
牙列缺损是口腔科极为常见的情况, 本类情况的发生对患者心理及口腔功能状态均造成较大不良影响, 因此患者的治疗需求较高[4]。加之近年来患者对美观需求程度及对咀嚼功能改善要求的提升, 牙列缺损的治疗需求进一步提升。临床中的治疗研究中, 口腔种植的研究多见, 同时关于单冠修复体的治疗研究仍呈现不断增多的趋势, 且研究效果多较好[5,6]。另外, 与单冠修复体治疗相关的研究显示, 其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较多, 其中冠根比是对其影响较大的一个方面, 而以往研究对于冠根比<1与1~2的研究, 包括比较性研究可见的同时, 其效果的研究争议也普遍存在[7,8]。争议主要集中于根冠比大小对于种植体失败率的影响方面, 因此有研究认为根冠比1~2的脱落率更高, 甚至也可导致牙槽骨组织吸收的进一步增加, 对于治疗效果的不良影响增大, 但也有研究并不认可此方面的影响[9-11], 所以此方面的进一步细致研究十分必要。
本研究就不同冠根比种植单冠修复体对口腔种植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程度进行比较, 结果显示, 冠根比<1与1~2的治疗效果差异并不明显, 具体表现为患者治疗后的脱落率无明显差异, 同时治疗后的周围骨吸收情况及龈沟液骨代谢指标虽呈现一定升高的状态, 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说明根冠比1~2的治疗并未引起过多种植牙脱落等治疗失败情况,同时也未引起骨代谢与骨吸收情况的进一步异常变化, 因此肯定了根冠比<1与1~2的临床可取性, 也说明根冠比1~2的情况并未增加牙槽骨组织的吸收情况发生, 因此其临床应用价值也值得肯定[12,13]。
综上所述, 不同冠根比种植单冠修复体对口腔种植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差异并不明显, 冠根比1~2也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