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无锡市五河新村小学 徐 诞
2015年10月4日发生的“青岛天价大虾事件”曾经引起了社会媒体的广泛关注,那时,正当人们对此议论纷纷时,笔者认为:这正是教育的最佳时机。教师要敏锐地抓住当前社会的“痛点”,即焦点、难点。本次德育活动就以课外这一新闻事件为契机,把社会现象引入课堂,将“诚信”主题向纵深引入,指导学生作为社会公民应有的责任、意识和思考,引发学生叩问“诚信”本义,很好地填补了教材的不足与空白。教学内容的补充选择要把握三个原则:一是符合核心价值观取向,体现正能量的引导;二是社会关注度高,体现社会参与的广泛性;三是与学生生活切合度紧,体现个人成长的需求与达成。活动从问题出发,引导学生认识问题、解决问题、反思问题,旨在给学生创设真实、客观、全面的生活情境,入情入境。活动生成的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建议和引导,尊重学生在班级、校园及社会生活中参与的诉求和自主选择的权利,让德育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并指导生活。可以说,德育之意不仅在课堂,而在山水之间也。
以教师拓展设计的“亮出我们的名片:诚信”品德活动课堂为例,教师以小学五年级学生为活动对象,同时邀请工商、物价管理部门相关人员及部分诚信商家代表等嘉宾,设计了一场活动。通过活动,旨在让学生一是懂得诚信的重要性,体验诚信、感悟诚信,讲诚信;二是强化规则意识,懂得按规则办事的重要性,做到言行一致、知行统一,培养规则意识,守规则。活动具体如下:
活动开始首先再现青岛天价大虾宰客事件,说一说:如果你是顾客,你会对商家说什么?然后出示事件相关网络评论。议一议:如果你是游客,你想对青岛说什么?再出示“新闻链接”:新疆切糕事件、海南海鲜事件。良好道德的认知起源于客观的真实认知。最后呈现“新闻黄金眼”,思考:他们最缺乏的是什么?诚信危机对商家、对城市意味着什么?
该活动一是引导学生关注“十一”长假发生的热门事件,小学高年级学生更应关注事件的起因;教师围绕主题,有意识地梳理网络评论,补充相关类似事件,指导学生充分感知自己周遭的生活,给学生呈现一个完整、客观、真实的社会现状。二是因势利导,根据学生思想中的“势”,巧妙地给予“导”,引导学生理解诚信的含义:诚,即真诚、诚实;信,即守承诺、讲信用。诚信的基本含义是守诺、践约、无欺。通过学生自己的了解、追问、讨论,引发学生对于“诚信”的思考,参与其中。三是引导学生领悟,讲诚信,重要的是守规则,让学生通过对发生的具体事件进行剖析后明确:要保护好自己的名片。诚信对于城市来说是一张至关重要的名片,诚信对于个人来说更是一张必不可少的名片。诚信危机导致城市名片受污,导致个人名片受损。
“诚信采访”环节是请工商、物价管理部门相关人员,谈谈他们眼中、心中的诚信是什么?“现场面对面”环节是请诚信商家代表谈谈:诚信到底该坚持什么?德育的触角要伸向社区、社会等各个方面,并形成合力,争取多方支持与合作。德育不要坐而论道,可以走出去,让学生在广阔的社会环境中,丰富体验与实践;也可以请进来,和他们面对面,听听教育以外的声音。德育没有固定形式与途径,我们要想方设法、与时俱进,吸引学生注意与兴趣,从而投入其中有所收获。“诚信大家谈”环节是让学生说说,你觉得诚信最重要的是什么?你喜欢的诚信名言或警句是什么?你收集的诚信故事有哪些?“诚信投票——寻找诚信榜样”环节是让学生给身边最诚信的人投上一票,并说说投票的理由。
按照习总书记的要求,引导少年儿童“记住要求、心有榜样、从小做起、接受帮助”,设计“诚信投票——寻找诚信榜样”环节就是让学生自主寻找、宣传我们身边看得见、摸得着、学得到的“平民模范”,德育教育要有亲切感。同时,引导正确价值观的教育重点就是遵循学生道德形成规律,要在认知基础上引导学生去体验,提高德育实效性。
先发出诚信倡议;创立诚信教室(制定班级诚信公约、实行无人监考);制定我的诚信名片,即“亮出我的诚信名片”——践诚信、守规则:让学生记录自己在学校、班级、社区、家庭里的诚信言行,写下“自我反馈”和“我的收获”。接着开展社会活动“小小新闻发布会”:让学生参与一次工商、物价等部门联合举办的诚信宣传活动和市场现场执法活动,做好全程客观记录,并面向全年级学生开一次相关的新闻发布会。
诚信倡议、诚信班级和诚信名片的活动设计,旨在把诚信活动化小、化细、化实。诚信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将诚信这一价值观融入学生的生活,既要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要求,又要贴近学生实际;既要把握规则,又要创新方法,结合丰富的学生社会实践、体验、参与,将传统的“诚信”呈现一种新常态,让“诚信”的种子扎根于学生心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最后的活动延伸“争当新闻调研员”,是以班级小组为单位,多渠道追踪新闻事态发展,深层次了解事件的后续发展及影响。重点调研:个人诚信和社会诚信。引导学生正确认知:诚信要以自觉为主,从自身小事做起;同时必须讲规则,辅以有效行政监管,社会才能有序健康发展。诚信,不仅是做人的品质问题,更应强调契约视角。现代社会是契约社会,而诚信是契约社会崇尚的重要素养。活动教育不是使人提前社会化,而是在进入社会时能尽快适应社会,通过活动培养人、感化人,让学生懂得分辨善恶、明辨是非。
综上所述,“亮出我们的名片:诚信”德育活动是对已有课堂教学和文本教材的有效补充,是基于原有学生经验与学情的积极深化。难能可贵的是,教师不满足于既有的教学实践,自主地拓展开发德育主题,充实德育内容,引导学生思维向纵深发展,学生收获的自然在活动本身之外。德育活动具体呈现如下特点:
一是活动教育是始于问题的教育。“问题、活动、评价”是活动教学的三块基石,生活中我们面临的问题就是最好的活动教学教材,问题不是麻烦,每个问题都孕育着成长的“种子”。
二是活动教育要“通情”,方可“达理”。离开情,就没有情境,教育就没有韵调和意义,教学就没有温馨和动力,她是活动走进学生心灵,滋润成长的催化剂,活动要通情,才有温度,才能让学生可感、可知、可行。
三是活动教育本质是育人。要彰显活动育人和自主管理的理念,学生对诚信的接纳、体认和践行是一个长期反复的过程,绝非一蹴而就,应该在课堂上、活动中、课堂外综合运用价值澄清和角色体验,从而让学生学会自我保护、自我成长并做出正确的道德判断和价值选择。
德育要关注现在,更应走向未来和远方,这是因为:(1)德育是一种价值教育。在一个价值多元化的社会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现实中做出正确合理的选择,绝不是“干什么都行”“做什么都容许”的片面相对论。积极正确的引导价值,必定是一方面建立在对当今社会、对个体发展需求的基础上,同时也必定是建立在对学生内心世界所存在的期待、愿望的关注上。(2)德育是一种无痕教育。要避免空洞说教、生搬硬套,能引生活之活水,在生活中潜移默化;要想方设法,“此处无声胜有声”,留白让学生自我觉醒;要杜绝浮于表面、流于形式,更不能简单地就事论事;要担得起育人重任,即不辜负每一个鲜活的生命,不漠视每一个跃动的心灵,为学生德性成长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德”的芳草地上茁壮成长。(3)德育是一种持续教育。持续教育不仅体现在活动内容的延伸,更体现在对活动内容思考的延伸。通过活动,引发学生深层次思考,激发学生通过更广阔的途径追根溯源,这才是德育的价值所在。
我们有理由期待,德育这颗种子在未来的日子里必将枝繁叶茂,恩泽自己、家庭、社会、国家。因此,德育活动的空间和纬度要有开放性和包容性,从而真正实现:活动教育的收获必在活动之外,活动教育的价值必体现在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