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图,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忽视的存在

2018-11-30 17:43江苏如皋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张加萍
小学教学研究 2018年3期
关键词:冰花古诗词课文

江苏如皋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 张加萍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教育教学的不断改革,电子白板、一体机等现代化教学媒体在一线课堂逐步铺开,制作精美的图片,丰富多彩的音频、视频,灵活多变的动态演示,成为教师点石成金的妙手,摈弃了传统的课堂因此而更加鲜活靓丽。然而,当我们感叹于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给教育教学带来的喧嚣时,是否也应静静地回想十几二十几年前那朴实无华的教育年代,一位老师、一本书、一支粉笔?当我们执着于纷繁复杂的课内外教学资源整合时,是否也该稍稍关注于语文课本上那已被遗忘的一角——插图?在教学的路上我们走得太快太远了,以至于忘了是从哪里出发,为什么出发。而今,也让我们停下来等一等灵魂,溯本追源,回到原点,巧用插图,重回本真的教学时代。

一、插图的概念及渊源

插图,也被称作插画。《辞海》对“插图”的解释是:“插附在书刊中的图片 (包括影印的文字资料)。用以补充说明文字的内容或增加文字的感染力。”这种解释主要是针对作为书籍插图的定义,是一种狭义的定义。本文所提的插图特指这种狭义的插图。

据相关文献资料研究,中国的文字最初是由图画演变而来的,早期的甲骨文就存在着一定的原始图画印记,只不过其图画性质减弱,象征性质增强,而我国早在先秦时期的《山海经》等著作中就已经出现了插图,可见插图之源远流长。历经上下五千年文明的发展,现今,随着人们对插图重要性的认识越来越深,插图的使用也越来越频繁。从影视剧、广告片到报纸杂志,插图深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二、插图存在的意义与价值

笔者细细翻阅了整个苏教版小语教材,发现几乎所有的篇目都有插图的存在。从封面说起,均是三三两两露出明媚笑脸的孩子置身于郊外或其他特定的场景中;封面内第一页,配上了精美的图画;及至教材的主体——课文更是如此,所有的篇目少则一幅插图,多则四五幅,无一例外,形成了图文兼备的文本信息;即使是习作,也鲜有无图的;练习亦是如此。

插图的种类是繁多的,从艺术形式上来看,有工笔、写意,有卡通、写实,还有彩页、素描;从题材上来看,有彩照、人物画、风景画、风俗画等;从组成方式来看有单幅的,也有组画。

的确,这样色彩明丽、内容丰富的教材拿到手上远比我们小时候黑白两色的教材要吸引人得多。然而,教材中这么多插图的存在,仅仅是为了美观而引起阅读者的兴趣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美国学者研究表明,带有插图的教科书,尤其是带有彩色插图的教科书教学效果要优于纯文字性教科书,这是教材运用插图的首要缘由。其次,插图也是一项课程资源。如果说一篇篇课文是教材的文字性资源,那么插图,就是教材中非常重要的非文字性资源,它也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插图将课文的重点内容或关键情节以直观的形象呈现出来,既是课文内容的再现,又是对课文内容必要的补充和诠释;既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又是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培养观察力与想象力的媒介。

三、如何有效发挥插图的作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教学过程中,如果我们对课文插图加以关注,合理利用,最大化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插图这一非文字性资源一定能大放异彩。

1.以图引入,激发阅读期待

阅读期待源自于接受美学,它是读者自己内心所预想的情景,反映读者的知识层次、个人爱好和阅读能力,构成一种综合的阅读要求和欣赏水平。教学中的阅读期待特指通过悬念的制造、情境的创设等激起学生内心体验和探究欲望的心理过程。《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要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阅读期待在阅读教学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

激发阅读期待的方式是多元的。巧用课文插图激发阅读期待不失为其中的一种。课文插图形象生动,具有丰富的意蕴,是教材的一部分,尤其是低年级的教材,插图几乎占了有百分之五十的版面,甚至还有很多课文直接将插图作为了课文的背景,占了全幅的版面。低年级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翻开一本书,他的关注点往往会直接落在色彩鲜艳的图画上。如果将插图作为一节课的引子,势必能引出学生对文本内容的兴趣,勾起学生积极阅读的欲望,激起学生内心的阅读期待。

如二年级上册《狐狸和乌鸦》一文。文本共四页,一、二两页合起来配的是一整幅的大插图,三、四两页也合起来配上了一幅略简单的插图。如果仅看比例,插图占了足有四页文本的四分之三,十分符合低年级学生的阅读特点。看插图的色彩,草地青青,花儿艳丽,高大的树木枝叶繁茂,绿绿的,深浅不一,草地上一只下腹雪白背上火红的狐狸,树上一只黑色的乌鸦围着橙色的围脖。这样明丽的色彩,饶是成年人看了也难掩兴致。再观插图的内容,第一幅插图,乌鸦站在树枝上,嘴里叼着一大块肉望着树下,而树下的狐狸正眼巴巴地望着树上的乌鸦,它一根手指点着嘴唇,露出红红的舌头,口水直往下滴,乌溜溜的眼睛显得很灵动。第二幅插图,乌鸦仍然站在树上,只是嘴里少了那块看起来很鲜美的肉,神色上有着些许愕然,而狐狸呢,笑得眼睛都快眯成一条缝儿了,嘴里衔着的正是那块肉呢。

上课伊始,教师从第一幅图切入,提问学生:“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这既引出了课题与主人公,又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教师追问:“它们之间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学生们继续对狐狸和乌鸦的神态仔细观察,发挥想象,描述表达,不难得出“馋嘴的狐狸想吃乌鸦嘴里的肉”这样的结论。一个在树上,一个在地上,馋嘴的狐狸想了什么好办法来骗取乌鸦嘴里的肉呢?乌鸦最终上当受骗了吗?接连两个疑问似无数个小钩子,勾起了学生们对文本内容的好奇心,勾起了学生们的阅读期待。由此产生的阅读教学,立足于教材资源,又发展了教材资源,一切水到渠成。

2.以图突破,化解重点难点

突破课文的重难点是课堂教学的目标之一,是实现有效、高效课堂的关键性因素。小语教材中,有些插图看似简单,寥寥几笔,几个人物,几处风景,而它恰恰直观地再现了课文重难点。运用插图来巧妙地化解重难点,远比费尽心思地讲解或多方位整合其他资源来展现要直接简单得多。

曾经观摩过一节课《冰花》,很有感触。冰花是在冬季寒冷的夜里,空气中的水分遇冷凝结而在玻璃上形成的图案。这样的自然景观对于我们南方地区的学生来说是完全陌生的,想要学生切切实实接触到冰花是不可能的。执教的教师教学基本功很好,为了让学生认识冰花,化解这一重难点,在黑板上用简笔画画了一些栩栩如生的冰花形象。但是对于冰花的描述——“它像宽大的树叶,像柔嫩的小草,像丰满的牡丹”这句话的处理就有些欠妥了,一年级的学生对这样的长句子本身就不太能读顺,何谈在阅读后理解为什么会像 “宽大的树叶”“柔嫩的小草”“丰满的牡丹”,更不能展开更加丰富的想象了。执教者费尽心机,又用粉笔在黑板上添上了一些冰花,可无论怎么引导,学生们就是不能说出书中所比喻的形象,课堂一度陷入僵局。

其实,文中有这样一幅插图:一个小男孩和他的妈妈正站在窗前仔细观察着冰花,妈妈是愉悦的,孩子是惊奇的,如果我们多花上一点时间细细地研究一下这幅插图还会发现,玻璃上的那些冰花栩栩如生地展现了课文所描述的内容——“它像宽大的树叶,像柔嫩的小草,像丰满的牡丹”。这样的情景是由无数朵冰花自然凝结组合而成的,是天然的雕琢,远非教师画的简单的几朵冰花所能表现。低年级的学生具体形象思维占据主导地位,抽象思维处于萌芽状态。如果执教者能独具慧眼,发现插图存在的价值,一步步引导学生去观察插图,表达插图所体现的内容,再诵读原句,相信学生们一定能化抽象为具体,突破思维障碍,将知识经验中抽象的冰花与“宽大的树叶”“柔嫩的小草”“丰满的牡丹”相连接,形成独特的个人体验。此时教师可以趁热打铁:看着窗户上的冰花,你觉得它们还像什么?有了前面的积淀,学生们的思维得以扩张,想象之闸门也会倏然开启,依托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各种想象将纷至沓来,审美情趣也将得以提升。

如此,图文相谐,文中看图,图中解文,简单实在,何乐而不为呢?

3.以图补充,明晰文字意念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它总是以精练的语言传递丰富的内涵,创设言已尽而意无穷的美妙境界。因古诗词所产生的年代距现在较久远,文法的运用与现代汉语差异很大,出于需要,古人还会在赋诗填词时省略一些词语,给人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即留白,这些方面都会成为小学生学习古诗词的障碍。

插图,西文统称为“illustration”,源自于拉丁文“illustraio”,意指照亮,也就是说插图可以使文字意念变得更明确清晰。纵观整个小语教材,不难发现几乎所有的古诗词都配以大幅的色彩鲜艳、生动形象且符合诗词意境的插图,更有甚者,如《宿新市徐公店》《游园不值》等还专门开辟了一页用来安放插图。因此,插图作为古诗词文本的必要组成部分,将会在某种程度上用图画信息对古诗词文本进行补充,使古诗词的文字意念变得更加明确清晰,从而架起学生与古诗词沟通的桥梁。

如《清平乐·村居》是辛弃疾创作的一首词,收录于苏教版小语教材五年级上册。全词采用白描的手法,描绘了农村人家的生活画面,展现出农村充满生机而又宁静平和的生活气息。整首词仅仅四十四个字,但却勾勒出其乐融融、静谧美好的农村生活意境。词中多数语句学生可以借助现有经验理解,但“相媚好”和“无赖”两个词与现代汉语差异较大,学生仅凭自己现有的知识是难以体会的。那怎样引导学生去把握呢?插图就是最好的凭借。

词的右边一页是一幅插图:小溪、荷花、茅屋、农田、远山、年老的夫妇、垂髫小儿、编织的男子、劳作的农夫。在学生理解了“翁媪”一词后,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插图,相机提问:“这对年老的夫妇在干什么呢?他们的神情怎样?他们会谈些什么呢?”学生们可能会说,他们在谈往事,他们在说今年庄稼的长势,他们还在谈论儿子们。教师因势利导:“看,他们坐得那么近、谈得那么欢,可真亲热!亲热在词中就是指——”“相媚好”一词呼之而出。“无赖”在现代汉语中指奸刁撒泼等恶劣行为或是有这种行为的人,但是词中的“小儿无赖”很明显不是此种含义。是直接点明含义还是让孩子自己去探索呢?《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说: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探究之路就在插图之中。词中的“小儿”长什么模样?他正在干什么呢?这么可爱的小娃娃怎么用上了“无赖”这个词?这里的“无赖”指什么意思呢?随着对插图的逐步解读,一连串的疑问迎刃而解,学生明白了原来“无赖”在这里指的是“调皮”呀!

在对“相媚好”和“无赖”古语意思的探究中,插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实,插图有时也能很好地填充古诗词中的留白。

《寻隐者不遇》是唐代诗人贾岛的一篇诗作,全诗采用了诗人与童子之间一问一答的方式,讲述了诗人山中寻访隐者而不得的事,通俗易懂。然而,一件事情岂是区区二十字所能描述的,因此诗中有很多留白。只有将这些留白补充上去,才能让学生们对古诗形成整体的认知。在对诗意进行简单的疏通之后,可以让学生说说这四句诗分别是谁说的,接着将学生的视线引至插图:“想想看,他们之间还会说些什么?你能够根据插图将诗中没有写出的问和答的内容补上吗?”五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观察力、想象力与表达力,加上一些生活积累,留白的补充完全不成问题。

古诗词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也是教学的重难点之一,如果运用得当,插图将会是学生古诗词学习的一双有力的翅膀,带着他们在中国传统文化广阔的蓝天翱翔。

4.以图延展,链接课堂内外

物理学讲,延展性最好的金属是金,据说28克金可以延展至65公里长,一两黄金,压成金箔可覆盖两个篮球场。其实,语文课堂与金一样,其延展性也是不可估量的。当前所倡导的大语文观提倡延展语文课堂,提高语文课堂效率,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学到更多的语文知识,提升语文素养,这是现代语文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延展语文课堂切忌生搬硬套,它需要良好的契机,需要高超的教学技巧。前人研究的方法不胜枚举,在此笔者着重探讨的是以插图来延展课堂,链接课堂内外。

如《莫高窟》是苏教版小语教材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介绍了举世闻名的敦煌莫高窟的彩塑、壁画和藏经洞,展现了莫高窟宏伟、神奇的魅力和中华民族灿烂的历史文化。其中,飞天作为莫高窟的名片,作为敦煌艺术的标志,课文的第三小节作了重点描述:壁画上的飞天,有的臂挎花篮,采摘鲜花;有的怀抱琵琶,轻拨银弦;有的倒悬身子,自天而降;有的彩带飘拂,漫天遨游;有的舒展双臂,翩翩起舞……结合飞天插图,诵读文字所描述的形象,再适当地想象其他飞天的万千形态,那宏伟瑰丽的飞天壁画一定更能进入学生的心灵深处。然而,仅仅于此是否就足够了呢?我们的情感目标是否都实现了呢?我们能否延伸出其他的内容呢?让我们将目光再次投放到插图上来:“看着这些精美的飞天壁画,你有什么想要说的吗?”“真想立刻到敦煌实地欣赏一番。”“这些飞天壁画真不愧是艺术精品!”“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不得不让我们感叹。”……借着图片,学生们已由封闭的课堂飞向了广阔的课外,飞向了遥远的敦煌,他们的思维也已由感慨那风姿绰约的飞天转向了对古代劳动人民勤劳与智慧的感慨。有关数据表明,莫高窟492个洞窟、4.5万米的壁画中,有20%不同程度地受到自然或人为的破坏,飞天长舞的身姿从而变得越发沉重。那么,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该怎样保护这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并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永久地传承下去呢?在经历了视觉震撼后,这深层次的思索将会如一粒小石子在学生的心底激起层层涟漪,他们更能体悟到,学习历史文化遗产,不仅仅是欣赏,是赞美,更是保护与传承。至此,教学的三维目标才得以全面实现。

当然,并非所有的课文都需要延展,也并非所有的插图都适宜延展性教学,不同题材不同特点的课文其教学方法是多样的,不能以一概全。

课文插图是一项宝贵的课程资源,是小语教材中不可忽视的存在。它能让语文课本熠熠生辉,它能让语言文字鲜活靓丽,它能给语文课堂注入生命活水。关注它,利用它,朴实的语文课堂也能焕发出神采。多年以后,或许我们的孩子没有记住剧本《负荆请罪》中具体的人物对话,但是插图上廉颇身背荆条那真心实意的一拜一定深深留存于脑海;或许我们的孩子忘了《孔子游春》中泗水河畔美丽的春景,但一定能忆起插图上师生抚琴畅谈的融融暖意;或许我们的孩子早已记不起《秦兵马俑》中究竟运用了多少种说明方法,但插图上俑坑中那规模宏大的长方形军阵一定仍然令他们惊叹不已……我想,这就是插图的魅力,这就是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

[1]杨震.小学一年级语文标准实验教科书中课文插图评价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03.

[2]王章材.延展语文课堂的四种途径[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9(04).

[3]刘铁芳.教育就是人文化的过程[N].光明日报,2014年11月18日14版.

猜你喜欢
冰花古诗词课文
古诗词里的清明时节
踏青古诗词
我爱古诗词
背课文的小偷
自制冰花
端午节的来历
鲁冰花
背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