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一项直面生命和提高生命价值的事业。高中学生正处在生命成长最需要学习的重要时期,同时也处于个性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阶段的教育影响,将远远超出本阶段而延续到终。因此在班级管理中要渗透“生命化教育”的理念,要求教师的心目中不仅要有人,而且要有整体的人,要处处从发展、成长的角度去关注人,去做好自己的教育工作。生命化教育是教育的原基点,主要是指通过对学生进行生命的孕育、生命发展知识、生命价值的引导和教育,让他们对自己有一定的认识,对他人的生命抱珍惜和尊重的态度,并让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培养对社会及他人的爱心,使学生在价值观、人格观等方面获得全面发展。生命化教育的核心是成全人,是建立在对学生的尊重、关爱基础上,对学生加以理解、关爱、信任和成全,并在教育过程中具体地体现出来。教育因生命而发生,生命才是教育鲜活的家。
社会学研究表明,凡有人群的地方都有自己的文化,每个社会群体或社会组织都是一个文化共同体。文化归根到底是一种终极关怀,学生作为教育的对象,首先是一个独立存在,既是生理上的人,又是心理上的人、文化的人,其心理状态、道德准则等都受到集体文化氛围的影响和制约。反过来,班级里每一个成员的心理状态、道德准则也影响到班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说:“不管用什么样的劝说,也做不到一个正确组织起来,自豪的集体能够做到的一切。”新课标也提出:“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成为学生成长的家园,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班级中成长。”可见,班级所形成的集体文化和氛围对学生的教育作用与影响是不可估量的。用文化的眼光来看班级教育、用文化的理念来统领班级工作、用文化的互动来影响学生,从而使学生养成一定的文化素养,实现学生素质的提高,这是一种有益的尝试,也是对班主任工作的一个挑战。
班级制度文化主要是指班级全体成员在长期的班级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被全体成员所共同认可并自觉遵守的规范和准则以及监督机制所表现出来的文化形态。班级制度文化是班级文化中的一个层面,是班级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保障。班级制度文化的建设,不仅为学生提供了评定品格行为的内在尺度,也使学生时刻在一定的准则规范下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言行,使之朝着符合班级集体利益,符合教育培养目标的方向发展。班级制度文化是依托并通过班级这个载体来反映和传播的文化现象,通过科学、民主的管理机制来创设和谐的教育生态环境,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使学生将外在的班级规章制度内化为自身的一种观念和形态存在,逐步实现“他律”向“自律”的转变。班级制度文化表现的是班级的一种创造力,反之,又独立地塑造着学生这一教育的主体,是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
生命化教育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旨在“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全面、协调地发展”。对于实现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关键在于学生自身的精神状态,即学生的自我教育、自主管理。因此,班级制度文化的建设要充分考虑民主性,只有民主性的管理机制,才能调动班级全体成员参与班级管理活动的积极性,使班级每个成员都能够承担各自的职责,发挥个体和主体的作用。
奖励与惩罚制度是指用语言或其他方式对学生的行为做出肯定或否定的评价制度,是教育教学活动和班级管理中常用的评价方法。它可以控制班级组织成员的行为,促进良好行为的形成,也可激发良好动机,促进学生发展。
行为科学的激励理论认为,人在从事某项工作或进行某一活动时,都有一种参与意识,都希望自己拥有一定的发言权和自主权,而不是一台供人操纵的机器。高中学生在心理上有独立、自主、主动参与的要求。他们的这种需要若能得到满足,他们就会对由教师或学生组织的教育活动产生积极的情感,进而在行动上采取合作的态度。反之,则会产生消极和不合作的态度。所以在制定奖惩制度时,笔者让每一位学生参与,广泛听取每一位同学的意见与建议,由全班同学参与集体制定,并监督执行。这样制定出来的奖惩制度,既体现公平,又让学生觉得是自己制定的,有助于实施和维护,真正在班级中实行“以法治班”。
奖励制度由学生参与制定,得到学生的认同和认可。教师在实施奖励时,不仅要做到公平合理、实事求是,又体现民主化,减少随意性,当教师与学生对某种行为得到一致赞同时,教师才能对其进行奖励。在制定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智慧,多设置奖励的项目。学生所关注的是被奖励而不是奖项的级别。多方面设置学生认同的奖项,可以从不同角度对学生做出肯定的评价,使学生得到肯定和表扬,激活学生生命的自为成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同时也有助于建立符合本班特色、个性化的奖励制度。
惩罚制度由学生参与制定,得到学生的接纳和理解。一般而言,每个个体都会对惩罚产生排斥的心理。在这样的心理下,惩罚制度由学生制定,有助于制度的有效落实,也提高了学生的是非判断能力。
高中的班干部工作是学生接触管理工作的开始,教师要善于利用好班干部的指挥作用和协调作用,培养学生的领导才能。优秀的班级领导团队能够协助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工作,为班级日常活动的开展提供有力的保障,同时也是形成积极向上的班级精神文化的支撑。
学生对班干部的选拔具有很强的积极性,一方面,教师可以多设定一些岗位来满足学生的领导愿望,锻炼他们的领导能力;另一方面,实施班干部的选拔制度。班干部的选拔是班干部管理制度民主化的集中体现,也是建立班干部威信的渠道。因此,班主任应该把班干部的选举权交给学生。可以利用班会时间进行班干部选拔工作,在拟定班干部的职位后要求竞选学生写出竞选稿,以不记名投票的方式集中进行选举。
班主任在竞选过程中,要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在选举结束后,班主任还要把班级干部名单张贴在班级墙上,还要对新一轮的班干部进行培训和辅导,让他们能够充分了解工作岗位的任务与分工,积极配合教师管理好班级。班干部要实行轮换制。在班级建设过程中,不能实行一成不变的班级管理层结构,要定期重新选举。班干部的选拔制度和轮换制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班级事务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形成民主化的班级管理。
建立班级管理制度,要遵循“学生管理学生”的原则,让学生之间相互制约,相互管理。针对高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能力,笔者在班级中设置了值日班长、代班主任等岗位,由他们代替班主任处理班级偶发事件;设置多项管理班级的岗位,由学生竞争上岗,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这不仅能将教师从繁杂的班级事务中解放出来,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做好教育教学的其他工作,而且能为学生创造了一片自由、全面发展的广阔天地,使每一位学生都从中得到锻炼。通过科学的自我管理,提高了学生自我认识、自我约束、自我评价的能力,达到了使学生自我完善、自我发展,学会做人做事,学会合作的目的。
科学的自我管理有序进行必不可少的条件是,学生管理班级有法可依,制定由全班同学提出的班级规章制度。班规从课堂到课间,从作业到行为规范,从身体健康到心理健康,从个体发展到团结合作,面面俱到。在有法可依的前提下,才能切实做到学生科学的自我管理。科学的自我管理,不仅有利于提高班级管理效率,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化管理能力,让学生终身受益。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的:“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班级内部成员的行为按照一定的规章制度通过反复的约束和调整之后,会成为一种习惯。当这些制度被大多数成员所认可时,他们就会按特定的标准长期履行这种制度,进而形成一种习惯,这种习惯便会升华为班级制度文化,为学生提供有序的生活空间。
在生命教育理念指导下的班级制度文化的创设,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氛围。在平等和谐的氛围中,学生的知识得到积累、个性得到张扬、情感得到熏陶、思维得到开发,从而也使他们充分感受到生活的乐趣,身心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