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 燕 (江苏苏州工业园区第八中学)
班主任是班级学生的“领头羊”,在工作中需要管理学生,需要与学科教师沟通,需要与家长沟通,需要与领导沟通,还需要处理一些突发事件,手中确实有不小的“权力”,而支撑这些权力的则是能力,其中,协调能力是最基本的能力之一。
当前,孩子进入初中之后,一个直接的感觉就是非常苦,这是由于初中应试压力较大的原因引起的。而其导致的结果之一,就是师生关系比较紧张,加之学生处于逆反状态,常常容易引发一些矛盾。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加强教育,并在工作过程中跟学科教师进行有效沟通协调,以使班级教学处于良性循环的状态。
笔者在班会课上跟学生讨论一个问题:在当前的评价体系当中,作为一个初中学生,最好的选择是什么?这看起来是一个宏大的问题,但却容易引发初中学生的思考,因为初中学生本身就开始进入了理性思考的年龄阶段,当一个讨论话题关系到自己的成长的时候,他们是乐意讨论的。而讨论的结果则是,当前的录取机制、评价体系可能不完善,但却是较为公平且普遍适用的方式,作为学生只有适应,才是最好的选择。
而在办公室里闲聊的时候,当遇到学科教师抱怨学生的时候,笔者也常常插话,有意无意地给他们渗透一种认识:现在的初中学生跟以前不同,他们有自己的想法与观点,他们需要的是理性的疏导而不是对他们的抱怨,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才能真正走进初中学生的心田……
久而久之,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科教师与学生在自己的观念上都作出调整与改变,以尽量向同一个方向并行,从而起到了较好的沟通学生与学科教师教学关系的效果。
当下的初中班务工作面临的一个新的矛盾是:家长对孩子的爱(甚至是溺爱)与教师的教学要求之间的矛盾。好多家长在确认自己孩子的所谓“成长”与教师的教学要求之间的关系时,毫不犹豫地认为自己孩子的成长更重要。这原本没错,但由于对“成长”的理解有误,使得其对教师的教学要求是忽视的,甚至是对抗的。
本年度的教学中,笔者遇到一个情况:一位学科教师在班级群中将家庭作业态度马虎的作业拍照上传,尽管隐去了姓名,但还是有家长认出自己孩子的笔迹,认为伤害了自己孩子的自尊,在群里对教师出言不逊,甚至在电话里威胁教师,教师听了之后非常寒心,决意不再管这个孩子了。
笔者了解到这件事情之后,认识到如果不闻不问,对孩子成长肯定不好,对班级整体凝聚力也会有影响。在这种情况下,笔者立即跟家长联系,跟他探讨如何理解孩子的成长,如何才能让自己的孩子真正得到成长。在讨论的过程中,家长的立场渐渐改变,同时笔者也与该教师沟通,寻找更好的与家长联系的方式。通过努力,家长主动跟该教师道歉,而该教师对这个孩子也继续给予关注,后来学期结束,这个孩子考出了好成绩,家长还特地赶到学校找笔者和该教师聊天,以示感谢。
应当说这样的现象其实现在非常普遍,作为班主任,需要的是及时发现这些事情的存在并作出干预,干预的主要方式不是教育某一方,而是本着协调的思路,让家长和学科教师相向而行,这是成本最低而效果最好的班务工作方式。
在班主任“权力大过国务院”的语境中,包含着班主任的另一种“悲伤”,那就是琐事太多,跟班主任工作没有直接关系甚至没有关系的事情也多,这会伤害班主任的工作积极性,也会冲淡班主任工作的主题。但很多时候,有些事情不做又不行,因为这些事情都是领导布置下来的。在这样的背景之下,班主任自身与学校直管领导之间,会容易形成认识上的冲突,这个冲突也是需要通过协调来化解的。
笔者采用的方式是:多跟政教主任沟通,多与分管班务工作的副校长联系,一方面了解一些看似与班务工作没有直接关系的工作布置的背景,以尽量站在领导的角度考虑问题,这样在向学生布置任务、在向家长解释的时候,能够寻找到更好的解释;同时也将班主任的心声跟他们直说,以让他们能够在布置工作的时候少一些生硬,能够对班主任多一些理解。实践证明,这也是一种有效的协调方式,能够让一些误会及时消除,可以让管理者与被管理者更好地基于同一目标而进行工作。其实,这种协调就是换位思考,但这种换位不是单向的,而是协调性质的,其最高境界,就是能够让学校领导主动站在班主任角度思考问题,这样可以改变学校领导向班主任单向布置工作与考核的现状,从而更好地融洽双方关系。
总之,初中班主任工作中,协调是一节必修课,只有良好的协调能力,才能保证班务工作处于良好的情境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