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清 (山东威海市第二中学)
走上讲台11载,笔者时刻铭记山东师范大学“弘德明志,博学笃行”的校训,并努力实践着。
“弘德”是教师立身之本,教师的道德修养会深深地影响到学生。教师应该热爱祖国,爱岗敬业,诲人不倦;应该具备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身作则;应该知法守法,帮助学生树立法律意识,明确社会责任;应该遵守公德,崇尚美德,为人师表。正如孔子所言:“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明志”是坚守最初的信念理想,积极进取,言行一致,为学生树立榜样。把教书育人作为自己毕生所追求的事业,时刻铭记我们的教育理想与抱负,认真享受与一个个独特生命个体相遇的过程,用教育过程中不断生发出来的不竭的爱去唤醒、感染和引导我们的学生,一起诠释生命的真谛。
“博学”要求教师的学识要广泛,仅有道德爱心是不够的,知识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下教师的专业素养及能力需要不断提升和完善。教师应该及时自我审视,消除职业倦怠,增加自身学习的紧迫感;应该抱着终身学习的态度,经常重温学科专业知识;应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不断完善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应该将每一堂都当成公开课,力求精心设计好每一堂课。
“博学”其实也意味着博大和宽容,教师需要有广阔的胸襟和心理品质,要兼容并包,海纳百川。教师的言谈举止和心理品质不仅会影响教学的效果,也会对学生的品德修养与心理有着一定的影响。得体的着装、优雅的举止、幽默的谈吐、广泛的兴趣、向上的心态、良好的自控力、谦逊的品质、高尚的情操、坚强的意志、恒久的精神、高度的责任心等品质都会传达一种积极的教育生活态度,都会对学生的人格和心理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笃行”是实践,教师的真功夫主要体现在课堂中,教师个人明确的道德目标、坚定的信念理想、渊博的学识、有趣的个性,最终都会体现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教师通过精心的教学及评价设计、适时的学法指导、有效的跟踪反馈、及时的教学反思等方面,尝试着将教育与教学研究有机融合,最终实现教育实践中的经验积累与完善。
请教师们不忘初心,努力坚守最初的教育理想;不断提升专业能力和个性心理品质;着力抓好课堂教学实践,及时总结反思……在成为新型教师的道路上,让我们结伴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