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再现式教学到探究性学习
——语文单元教学之人物刻画

2018-11-30 12:27贾秋萍
初中生世界 2018年20期
关键词:孔乙己教师教学

■贾秋萍

■贾秋萍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制作电影预告片,关注作品中表现人物的重点场景,明确人物的个性特点。

2.在交流鉴赏中,赏析作家进行人物刻画的主要方法,体会作家不同的语言风格。

【设计理由】文学就是人学。小说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本质,从而表现作品主题。所以,对人物形象的理解与分析就理所当然地成了小说教学的主要任务。在第一节课中,学生对本单元四篇作品的情节有了准确的把握,那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就是引导学生通过制作电影预告片及对作品进行鉴赏,来理解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的文学样式。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在赏析过程中,明确人物的主要性格。

2.教学难点:制作电影预告片时,对作品内容的取舍和表达。

【设计理由】小说是靠人物形象说话的,人物形象是小说的魅力之源。本单元的人物,有男有女,或正或邪,都是文学史上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对于这些形象的准确把握,是初学者的主要任务。教师延续上节课“编剧谈电影”的教学情境,以“制作预告片”为主要任务,引导学生在熟悉情节的基础上,敏锐把握凸显人物性格的关键情节和重要场景,并让学生利用平板电脑终端以及图片素材,通过多种形式再现他们对作品人物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

1.导入。

教师导入语:“上一节课,同学们做小编剧,了解了作品的主要情节。这些或悲或喜的故事,或平淡或跌宕的生活画卷,展示了文学作品的情节魅力。动人的情节往往都是由一个个鲜活的人物来展现的。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讨人物形象是如何在剧情中凸显出来的。下面,我们继续以电影人的身份,来制作一个电影预告片。”

【设计理由】承接上节课“编剧谈电影”的教学情境,教师以“制作电影预告片”这个任务来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2.了解预告片。

(1)对话交流:什么是电影预告片?

(2)播放电影《叶问》的预告片。

【设计理由】这一环节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电影预告片的基本特点。教师引导学生注意预告片中的精彩镜头,并解释为什么这些镜头令人印象深刻,为学生制作电影预告片进行知识准备。

3.制作预告片。

(1)学生可选用教师提供的部分素材,如人物素描、漫画形象、相关景物等图片,制作预告海报。

(2)学生可以利用平板电脑的录像功能,通过记录小组成员根据作品进行的表演、配音等活动,来制作电影预告片。

【设计理由】预告片的画面镜头都是由文字内容转化过来的。学生要想制作出精彩的预告片,只有对文本进行更深入的阅读、更深刻的体会。为了增强趣味性,同时提高作品的艺术性,教师可为学生提供部分制作素材。学生用多种形式进行预告片的展示,就是对作品的深度理解和再现的过程。

4.展示预告片。

各组展示本组完成的预告片。学生回答“表现的是谁”“用的是怎样的方式”“突出了人物怎样的特点”这几个问题。在展示过程中,学生通过对话,明确对作品中人物的认识。

(1)对话《孔乙己》。

学生制作了两幅关于“手”的连环简笔画,突出了孔乙己在酒馆喝酒掏钱时“摸”“排”两个动作。课堂片断如下:

师:关于孔乙己的手,除了拿钱,作者还有怎样的描写?

生:走路。“不一会,他喝完酒,便又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

师:一起品读这个句子,你读出了怎样的味道?

生:很悲凉,令人伤感。

生:在别人的笑声中用手走了,更显出孔乙己命运的悲惨。

师:作者在揭示孔乙己最终命运的时候,不抒情,不议论,就像一个旁观者一样,冷静地叙述,却又很容易把读者带入一种复杂的情绪中。寥寥数语,入木三分。

(2)对话《蒲柳人家》。

学生在平板电脑上设置了一个画面背景——乡间河流上有艘小木船,利用人物素材,加上自己的绘画,表现了一丈青大娘折柳横扫纤夫的场景。课堂片断如下:

师:同学们读一下文中关于这个内容的段落,注意表现一丈青大娘动作的词语,体会一下她的性格特征。

生:很暴力,女版鲁智深。

师:对于这种暴力,你觉得紧张、害怕吗?

生:很想笑。

师:这简直是一个大打出手的暴力场面,我们读了却想笑;而《孔乙己》一文中十分冷静的表述,我们读了却想哭,这是为什么?

生:打架的双方没有根本的矛盾冲突。

生:从一丈青大娘的大打出手,我看出了她的直爽、豪气。这个人物很生动,很有真实感。

生:场面看起来很暴力,但背后是乡村里最真实的生活状态,很率真,很淳朴。

师:淳朴从何而来?

生:那些拉纤的壮汉子们肯定不会打不过一丈青大娘,之所以被打得四散逃窜,主要是因为不想和她这女流之辈计较,好男不和女斗。

师:在作家的笔下,一场看似很激烈的打斗场景的背后,却蕴藏着质朴温和的农家生活。还有一个主要人物——何大学问,文中对他的特点有直接的描述。如果我们把关键词都画出来,很容易就读出一位如同梁山好汉一样的人物,优点突出,缺点也明显。将何大学问和孔乙己相比较,这两个都穿着长衫的人,有什么不一样?

生:何大学问的长衫干净,孔乙己的长衫又旧又破。

生:气质不一样。一个畏畏缩缩,一个气宇轩昂。

生:何大学问被人称为“大学问”后,更加拼命读书,不耻下问,做事很努力,主顾都很器重他。孔乙己很迂腐,不好好营生,无法自食其力。

师:孔乙己一无是处吗?

生:不是。他讲信用,尽量不拖欠酒钱;对孩子们也很有善意,比较善良。

(3)对话《变色龙》。

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人物漫画素材,制作了手指动画。四位同学进行配音表演,表现了作品中奥楚蔑洛夫最后一次“变色”的情节。

师:从同学们的表演中不难发现,作者刻画奥楚蔑洛夫这个人物的主要方法是——

生:语言描写。

师:文中很多处都是整段的对话,连旁白都很少。奥楚蔑洛夫的几次“变”都是毫不犹豫,你能用关键词概括这些“变”所体现出来的性格特征吗?

生:见风使舵,老练圆滑。

生:无耻,欺下媚上。

师:作者用简练干脆的语言风格展现了一个典型人物。

(4)对话《热爱生命》。

学生用爬行的淘金者、跟随的病狼、白雪茫茫的荒原等图片,手动演绎出一段荒野求生的场景。课堂片断如下:

师:文章的提示语中说,这是一出“残酷的求生悲剧”,你同意吗?

生:从结局来说,不能算是悲剧。

师:那我们或许可以说这是一出悲壮的人生正剧。请大家进一步思考,主人公为什么能活下来?

生:因为求生的本能。

生:因为有所放弃,他丢掉了拖累他前进的沉重的金子。

师:请看另一种版本的结尾:“三个星期以后,这个人躺在‘白德福号’的床铺上,眼泪顺着他瘦削的面颊往下淌,他说出他是谁和他所经历的一切。同时,他又含含糊糊地、不连贯地谈到了他的母亲,谈到了阳光灿烂的南加利福尼亚,以及橘树和花丛中的他的家园……”

生:对家园和亲情的眷恋让他活了下来。

师:和《变色龙》一文相比,本文没有一句对话,它是靠什么来表现人物的呢?

生:心理描写。

师:小说详细地描写了主人公的内心感受,工笔细描,十分细腻。

【设计理由】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教师聚焦文本,根据学生展示的电影预告片的样式、内容,与之进行多种形式的对话,让学生在阅读、比较、鉴赏中完成对人物主要性格的认识。在推进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抓住几组对比:《孔乙己》中的冷静表述,寥寥数语,入木三分,令人读之不觉悲从中来;《蒲柳人家》中看似暴力的场面,又让人忍俊不禁,真实生活背后的质朴温和扑面而来;同样是“穿长衫”的两个普通人,一个魁梧、积极,透着好汉豪气,一个迂腐、邋遢,畏畏缩缩;同样是外国作家的作品,二者语言却有各自的鲜明风格——一个简练干脆,毫不拖泥带水,一个工笔细描,极尽细腻。通过这样的几组对比赏析,电影预告片的中心人物及其性格特征就清晰可感了。

5.着色预告片。

教师提出问题:“如果给自己的电影预告片着色,你会选择怎样的色调?”

【设计理由】电影也是色彩的艺术。为预告片着色,学生可以通过形象的方式展现自己对作品氛围的感知。

6.设计宣传语。

教师请学生给预告片的主要人物设计一句醒目的宣传语,并提供示例:穿着长衫却只能站着喝酒的可怜人——孔乙己。

【设计理由】用一个词、一个短语、一个句子对人物进行概括,强化对人物主要性格的认知。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延续了上节课与电影相关的情境,主要围绕“制作电影预告片”这样一个学习任务展开。在强烈的任务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作品资源的积极应用,学生进行了自主探索式和互动协作式学习。本节课的两个最大亮点是:第一,在真实情境中唤起了学生原有的认知经验,有利于学生运用相关的旧知识去顺应新知识;第二,任务驱动将传统的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理念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理念,将再现式教学转变为探究式学习,帮助学生营造一种始终处于积极状态的学习环境,为每一位学生的思考、探索、发现和创新提供了开放的空间。任务驱动使教学过程更灵动、课堂氛围更活跃,彰显了培育核心素养的学习要求。

猜你喜欢
孔乙己教师教学
《孔乙己》“读写结合”教学设计
最美教师
大山里的教师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孔乙己(下)
孔乙己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