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语言:激活学生阅读思维的“一把钥匙”
——例谈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教学语言的价值

2018-11-30 10:25江苏南京市潭桥小学唐珊珊
小学教学研究 2018年36期
关键词:课例树叶想象

江苏南京市潭桥小学 唐珊珊

教师的语言表达艺术对课堂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同样的教学方法,由于教师教学语言的不同,学生阅读素养的提升就可能差之千里。语言作为一种工具,对于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就像良驹对骑手的重要性一样。最好的马适合于最好的骑士,而最好的语言则能激活学生的阅读思维,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

一、创设情境,激活阅读热情

学生的心智是最敏感的,他们可以准确地捕捉到教师语言中的情感线索,进而透过语言文字,触摸到它的温度。语文教师应以活灵活现的语言为载体,深入学生心灵,让学生轻松走进情境之中,如闻其声,如见其貌,从而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主动阅读的热情。看下面一个课例片段:

上课伊始,教师板书课题《黄河的主人》,并问道:“主人是谁?”稍作停顿,又追问:“还写了哪些人?”当学生纷纷举手时,教师说:“不着急,放心里。”紧接着又问:“黄河在你心里是什么样?”学生争着想回答,教师却依然很淡定地说:“放心里。”

教师设计的这段导入环节的交流,看似是连续抛出没有难度的问题,指向的是文本阅读的浅层次思维。而这样的设计并非多余,相反是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十分轻松的阅读空间。同时,在学生积极想要表达,想要诉说时,教师却以一句“放心里”而故意视而不见。这种如鲠在喉、不吐不快的表达欲望,充分激活了学生们的阅读热情,为下面阅读教学的推进,阅读思维的深入做好了情感铺垫。李吉林老师曾经说过:“孩子是情感的王子,成功教学的窍门就是以情感为纽带,抓住了这根纽带,孩子的情感就会形成一种内在的动力,聪明的语文教师应该利用儿童的情感,营造出一个吸引孩子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的‘磁力场’。”课例中教师用简单的问题和逗趣的语言,营造出来的“情感磁力场”,就是驱动学生自发主动地开启阅读思维的强大的驱动力。

二、画龙点睛,激活阅读智慧

有人说:教师的语言是一种功力更是一种品位。因为言语是心灵的图画,就如张僧繇那画龙点睛之笔,教师的语言必须承载智慧并能启迪智慧。

1.阅读智慧——想象生成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笔者曾经观摩过这样一个课例片段:

在教学中,教师以学会想象贯穿全文,让学生抓住关键词、文本意思有依据地合理想象。在学生交流第一自然段时,教师问道:“你仿佛看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有的学生说:“我看到了狼在对鹿下毒手。”还有的学生说:“我看到了人们在提防狼的暗算。”教师当即评价:“这不是你想象的画面,而是文中写出来的。”学生们这时候显得不知所措,不知道怎么去想象。就在这时,教师说:“想,狼对鹿下毒手时,狼的样子。”“想,人们在提防狼的暗算时,狼的样子。”说完,教师又绘声绘色地读起这段文字,学生们边听边想象,狼的样子在他们的脑海中鲜活立体了起来。接下来的交流中,有的学生说:“我看到了狼露出了锋利的牙齿,一下子咬住了一只正在喝水的鹿的脖子,这时候一群狼围了上来,追捕还在水中挣扎的鹿,它们的速度像闪电一般……”有的学生说:“我仿佛看到了夜晚丛林里一双双绿色的眼睛正在搜寻鹿群……”

你看,这个课例中,教师依据文本内容的否定,让学生的阅读不只停留在表面,而是叩响了深度阅读的大门。同时,教师依据学情适时点拨,犹如四两拨千斤,激活了学生深度阅读的智慧,指引了学生阅读思维的方向。学生经历了深层次的想象、对比阅读之后,对于“狼”的形象更为丰满,同时对于文本的阅读也更加多元了。在教学中,像这样精巧而富有智慧的教学语言,的确必不可少,有时表现出来的是环环相扣的设问,例如,教师通过“谁仿佛看到了什么?”“有人看到花吗?”“还有谁闻到什么了?”“有谁听到什么了?”等一连串的问句引导学生把写景的文本语言想象成画面,不仅促进了学生对文本认知的整体理解,同时在思维想象中,将文本阅读引向深入。

2.阅读智慧——习惯生成

新课标中明确提出:小学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通过各种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阅读习惯、写字习惯,等等。如何让学生知道怎样的阅读习惯是好的,好的阅读习惯又该如何去培养呢?这就需要教师的引领和提示。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呈现过这样一个课例片段:

在一次学生自主默读环节中,于老师看到一个学生边读边用笔把问题的答案圈画下来,他抓住这个契机说:“同学们,‘不动笔墨不读书’。看,这位同学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画出了相关语句。这是一种很好的自主阅读的方法,也是一种很棒的阅读习惯。大家要向他学习。”于老师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适时运用身边的“榜样力量”,引导学生阅读。接下来,课堂上有越来越多的学生尝试执笔阅读了!于老师又不失时机地进行了夸赞。在这样看似冷清的课堂上,学生反而读得更加专注了。

于老师这样的做法绝不仅仅是对这个学生的褒奖,更是对这种阅读习惯的肯定。这个年龄学生的心理特征就是善模仿,而自己身边的榜样,是最真实、可感、易学的。同时,这个年龄的学生又很容易从别人的言语中得到心理暗示。于老师契合时机的表扬,使学生们将这种表扬自然迁移到了自己身上,并自然而然地指导自己的阅读了。教师富有洞察力的语言,给了学生一根阅读思维的拐杖,最后沉淀为学生终身受益的习惯。

3.阅读智慧——方法生成

课标要求我们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而这种学习能力一定是独立学习状态下的方法的正确运用。所以,课堂教学时不应该只是满足于让学生会听说读写,而应更进一步地深入下去,那就是让学生掌握听好、说好、读好、写好的方法。这才是学生终身受益的有价值的东西。下面我们看个教学片段:

执教《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第四自然段时,教师先组织学生朗读课文,找出能概括樟树的词,完成“这是两棵______________的樟树”的填空。起初,学生填的是“稠密树叶”,意思虽合适,但句子不通顺。接着,学生在“稠密树叶”前面加上“有着”,这次虽然得意又得言,但并非最好的言意兼得。老师又提醒道:“一个字不加,调整一下词语顺序如何?”学生顿悟,原来将“稠密树叶”词序颠倒一下为“树叶稠密”即可。从“稠密树叶”到“有着稠密树叶”再到“树叶稠密”,此处的填空练习就是言意兼得的阅读过程。

真正有价值的阅读,绝不仅仅是语文知识的被动接受,而应让学生借助文本情景,习得运用语言文字的方法。课例中,教师看似简洁的点评,不仅让学生对文本知识有了形象的建构,更是在反复细读、思考中一步步完善,并在纠错中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思维,教师一次次凝练的点评,为学生创造了更多阅读实践的机会,日积月累的阅读实践中,就会形成一种思维的力量。

三、工笔细描,激活阅读体验

都看过工笔画吧!那细腻优美的线条刻画,犹如翰墨飘香,韵味悠长。教师的语言也应是一种艺术,它像蜜一样,使其意皆若出于我之心,使其言皆若出于我之口。我们看下面几个句子:“在你的笔下,调皮的五颜六色的金鱼游到了我们眼前。”“这是工笔细描,让我们看到了一条美丽的金鱼。”“这拟人化的说法,把金鱼写活了。”

教师的这些评价性语言,有的放矢,精准而富有情趣,符合文本的意境和学习情境,能起到很好的激励和引导作用。更重要的是教师富有美感的语言,让学生们在阅读实践中,产生了共情,获得了满足,让美在心中流淌!学生也会在这种富有力量的语言感染下,积极思维,也会用美好的语言来传递出积极的阅读体验。

由此可见阅读教学离不开语言,教师的语言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学生阅读的新境界,激活了学生的阅读思维,让阅读素养在课堂上拔节生长。♪

猜你喜欢
课例树叶想象
“全国第十九届《少儿美术》杯优秀课例大赛”征稿通知
快乐的想象
树叶的不同称呼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课例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一片树叶
课例: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
课例.篮球体前变向换手运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