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国之健 编辑/小丁
膳食营养是机体通过摄取食物,经过体内消化、吸收和代谢,利用食物中对身体有益的物质作为构建机体组织器官、满足生理功能和体力活动需要的过程。食物中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纤维素和水等七类营养素,是维护和促进健康的物质基础。
然而,在这个美食满街、快餐充塞移动平台的世界里,人们与高热量、高蛋白质、高脂肪、低纤维“三高一低”的不健康膳食结构不期而遇。高血压、冠心病、高血脂、糖尿病、肥胖症、脂肪肝、骨质疏松、肿瘤、脑卒中急剧增多;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还比较稀有的痛风、糖尿病、癌症等已成为当今常见病。而偏好生冷食物,常吃生鱼、生牛肉、生虾、生蟹等,很容易患寄生虫病,以及口蹄疫、疯牛病等人畜共患病。一个更让人纠结的现实问题是这种与生活方式相关的疾患呈现出年轻化的倾向。
世界卫生组织曾振聋发聩地向全球呼吁: 21世纪对人类最大的威胁是生活方式病!
作为上海市重点科普期刊的文创产业,《科学生活》杂志理应为上海第六轮健康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的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推进、开展健康文化科普传播服务。
曾于1997年获得“美国十大杰出青年奖”的营养免疫学创始人,华裔科学家陈昭妃博士认为,免疫系统像一支警密的军队保护着人体的健康。免疫系统功能不健全,使疾病感染有机可乘;过度活跃的免疫系统,可能导致过敏或自体免疫疾病的发生;平衡的免疫系统运作,是健康人群恰当免疫反应的一个“巧妙设计”。目前,尚没有任何一种化学药物能够代替免疫系统;即使有这样一种化学药物,也不可以用它来刺激免疫系统,否则可能会造成各种副作用,只能依靠“营养”。陈昭妃博士在中央电视台《健康之路》节目以及北京电视台《电视门诊》栏目中专题传播了营养免疫学健康理念。
近年来,各种解毒、排出有害物质的研究及论述相当多,其中已经获得证实具有效果的营养素,包括维生素A、维生素B群、维生素C、维生素E,烟碱素,矿物质群的锌、硒,植物化学因子群的花青素、多酚、类胡萝卜素、儿茶素、硫化丙烯、类黄酮,有机酸群的柠檬酸,益生菌群的乳酸菌、双歧杆菌、酵母菌,以及几丁质与膳食纤维等。这些营养素和植物化学成分具有排除有害物质的方式大致可分为三大类,即解除有害物质效用、帮助有害物质排出和包覆有害物质将其带出体外。
因发现细胞自噬机制而荣获201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日本科学家大隅良典证实,细胞在应对短暂的生存压力时,可通过降解自身非必需成分来提供营养和能量,从而维持生命。相应地,自噬作用也可能降解潜在的毒性蛋白来阻止细胞损伤,或是阻止细胞的凋亡进程。
中医学素有“药食同源”之说。它不仅能指导临床用药以治病,同样能指导基于辨证施膳、全面膳食和饮食有节三大原则的相应生活方式疾患食疗。
食疗的合理均衡营养素能增强细胞营养代谢功能,使细胞获得能量;同时能激活细胞健康免疫基因,使细胞免疫活性和免疫细胞数量增加,释放特异性免疫球蛋白直接杀死侵入细胞的细菌、病毒,直接中和清除被细胞吸收的物理、化学物质;以及直接吞噬病死的细胞和排除废弃的代谢物,诸如体内废气、宿便、淤血、乳酸、酒毒、水毒、尿酸、坏胆固醇、内脏脂肪、浓稠的血液、高血糖、自由基等有害物质,帮助功能低下的细胞恢复功能,以达到辅助治疗疾病的目的。
为此,本刊编辑部结合健康学实践的技术教育与社会服务研修班规划,编写了《膳食营养与常见病食疗》科普读物,希望这本科普读物能为推进上海市民健康生活方式发挥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