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企业环境风险综合评价模式及其应用

2018-11-30 06:19:52张树山
科技与创新 2018年16期
关键词:检查表突发性危险性

张树山

(浦江县环境监察大队,浙江 金华 322200)

1 化工企业突发环境事故的特点

由于化工企业是危险性较高的企业,其所使用的物品大多数都是化学物品,而且其中还有大量的易燃易爆物品,因此突发性事故相比于其他企业来说更多,而化工企业一旦发生突发性事故,会带来大量的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还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根据化工企业自身的特性,对其突发环境事故特点作出如下分析。

1.1 事故发生后果严重

化工企业最常见的突发性事故包括火灾、爆炸和环境污染这3个方面。企业一旦发生火灾,或者出现爆炸及环境污染等情况,那么给社会带来的影响将非常严重,不仅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还会对事故现场及周边的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

对于企业而言,发生事故后,需要花很长的时间去重新恢复和整治,不仅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还会给企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1.2 不确定性

所有的化工企业都会存放各种各样的化学物品,其中很大一部分物品会给环境带来污染,会造成火灾和爆炸等意外情况。任何人为因素或者自然因素都有可能使这些化学物品发生意外情况,造成企业突发性事故,而企业很难确定事故风险。

1.3 风险源多

在化工企业中,很多物品的沸点很低,这些物品很容易引发火灾。而易燃易爆物品及一些有害物质,在运输、储存、保护的过程当中存在很多风险环节,这些环节对企业突发性事故的发生有很大的影响。

1.4 影响复杂

由于化工企业本身的特性,很多风险物质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且影响不是单方面的,会涉及到多个不同方面。

1.5 事故连锁性

化工企业中的化学物品或者是原材料基本上都具有易燃易爆、沸点低这些特性,因此当某一种化学物品发生爆炸或燃烧时,那么就会影响到周边其他的化学物品,使这些原本安全的化学物品也发生爆炸或燃烧的情况。这样一来,造成的失误就会更加严重。

1.6 评价难定量

化工企业的生产和运作过程复杂,而且原材料种类多,对于风险源难以量化确定,导致在发生事故时很难预测事故发生所带来的影响。

2 化工企业环境风险评价现有模式

化工企业环境风险主要是采用定量、风险定性及半定量的方法来进行综合评价的,评价方法包括预先危险性分析法、检查表法等。

2.1 预先危险性分析法

预先危险性分析法主要是对化工企业的环境进行危险因素和危险等级的分析,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分析危险因素、导致事故发生的条件以及危险等级等方面[2],主要用于系统设计施工及生产维修员的分析和评价中。这种危险性分析法的使用对分析评价人员有一定的要求,需要分析评价人员熟悉系统,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对该方法的知识体系足够了解。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预先危险性分析法虽然有一定的优点,但是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那就是容易因分析评价人员主观因素的不同而使评价结果受到影响。

2.2 检查表法

采用检查表法的主要目的就是对所需要评价的目标进行危险因素和危险等级的评价,按照标准的检查表对每一项进行检查,并且根据规定对安全等级进行评定。这种分析方法主要应用在系统设计施工中及验收运行管理事故等方面的调查上。相对于预先危险性分析法而言,检查表法更容易掌握。

3 化工企业环境风险综合评价的研究方法

3.1 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目前,国外化工企业环境风险综合评价体系要比国内更加完善,因此在进行化工企业环境风险综合评价时可以借鉴国外的评价模式。在实际评价时,需遵循评价过程的完整性、综合性及成果的可比性、实用性原则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其中,完整性是指化工企业发生突发事故时,源头项目在一定的时间规律和空间规律条件下,从封闭的内部环境释放到外部环境并与受体接触的过程;综合性是指在进行企业环境风险的判定时,对过程因子、源头项目因子和受体因子这3个方面进行综合的评价;而成果的可比性主要是结合我国化工企业环境风险综合评价的实际情况,与国外的成果进行比较。

3.2 建立评价模式

评价模式的建立可以从2个方面入手:①确定指标权重。由于在鉴定化工企业环境风险时评价指标比较多,有明显的层次性,所以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当然,在分析的过程中,不同的人评价时会有各自的主观意见,因此评价也具有不确定性。②确认各项指标模糊隶属度。相比于国外的风险评估,我国在对化工企业环境风险进行评估时累计有效数据不足,因此不能够制订有效的科学评估体系。要做好对化工企业的环境风险评估,一定要借鉴国外先进的风险评估方法,并且结合我国化工企业的实际情况,制订一套符合需求的评估体系。

通过以上2种方法建立评价模式,并且根据我国对指标风险水平的评价标准,筛选出各项指标中的最好值、最差值,通过这种方法来评价化工企业环境风险。

4 化工企业对突发环境事故的应急措施

化工企业一旦发生突发性事故,就会造成大量的财力损失,甚至还会有一定的人员伤亡,因此在发生突发性事故时,企业一定要做好对应的应急措施。

目前,国内化工企业针对突发环境事故所采取的应急措施主要包括以下4项:①划定风险识别范围。化工企业风险识别的内容主要包括识别物质风险、识别生产过程的风险和识别检修过程的风险,当然对于因自然灾害所引起的风险,也要进行划定识别。②筛选风险识别的方法。筛选风险识别方法要以政府出台的有关政策指导为依据,对化工企业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作出重要分析[3]。同时,结合预先危险性分析法和检查表这2种方法,加强对危险因素的分析与研究。③识别物质风险。根据国家规定的安全检查法标准,对化工企业中存在的易燃易爆物品和有毒有害物质等进行检查和判定。④识别化工企业生产过程中的潜在危险。根据国家颁发的有关条例和依据,对化工企业内部的原材料进行判断和确定,分析哪些物质具有潜在的危险性,哪些原材料是危险源等。

5 某化工企业环境风险综合评价的案例

5.1 调查企业的基本环境风险情况

化工企业生产会涉及到较多的危险物品,具有一定的风险性。比如浙江省某化工企业,其原材料中甲酚、甲醛有非常大的占比,由于这2种化学物质在发生爆炸或火灾时,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因此要对这些物质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在最大程度上降低原材料的危险性。

5.2 提高应急保障能力,采取有效措施

化工企业的原材料在储存或运输过程中,都有一定的危险性存在,因此加强保障措施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由于该化工企业位于人口较多的地方,因此为了防止事故造成重大损失,应该加强化工企业周边的防范措施。比如可以在突发性事故发生时启动应急预案,及时对现场情况作出正确的分析,采取有效的对策和措施。救援时,为了保证救援能够有效进行,企业应该组织人员有序、安全地撤离,并及时做好医疗或急救措施。另外,化工企业平时应当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应急演练,提高员工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

5.3 做好后期处理工作

重大事故发生后要尽快清理事故现场,治理受污染的环境,对于一些有危害性的化学原料,应该采用特定的方法进行处理,以防二次污染。此外,还要安抚受伤的群众,调查事故原因,对事故原因作出分析,完善今后的风险管理工作,避免下次事故的发生。为了提高企业员工的风险防范意识,企业应该定期对员工进行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并且有针对性地讲解一些突发性事故发生之后的应急处理方法,尽可能地降低突发性事故带来的危害。

6 结束语

化工企业一旦发生突发性事故,不仅会给企业本身带来不利影响,对社会也有一定的危害。就目前而言,我国化工企业风险评估的体系还不够完善,各企业或有关部门需要对环境风险评估体系作进一步的研究,为我国化工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利条件。同时,还需要加强对化工企业突发性事故的管理,做好化工企业环境风险的综合评价是每个化工企业最重要的工作和任务。

猜你喜欢
检查表突发性危险性
O-3-氯-2-丙烯基羟胺热危险性及其淬灭研究
危险性感
颈夹脊穴为主治疗突发性耳聋验案1则
“五级”检查表的应用
输气站场危险性分析
有色设备(2021年4期)2021-03-16 05:42:32
不能耽误的急症:突发性耳聋
基于AHP对电站锅炉进行危险性分析
脊髓损伤神经学分类国际标准检查表2019版最新修订及解读
不能耽误的急症:突发性耳聋
突发性消防新闻宣传报道的相关思考
新闻传播(2016年9期)2016-09-26 12:2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