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彦英
2月23日 晴
女儿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我和她不知不觉养成了共读的习惯。吃过晚饭,写完家庭作业,走进安静温馨的卧室,我们惬意地捧读一本书。是的,共读一本书。有时候是我读,她听;有时候是她读,我听;更多时候是我们一起读,分段或者分角色,我们为故事中的主人公感到悲伤,感到快乐,甚至有时候会不自觉地流下眼泪。
阅读实在是一件看似无用实际上意义深远的事。到了小学二年级,我和女儿的生活因为读书这件事,日益丰富起来。她在语文学习中运用漂亮的词汇得心应手,并试着动笔写出自己的心声,令人欣喜。我忽然觉得,在一本一本的书、一个一个的故事、一篇一篇的文章中,有真、善、美三个小精灵藏在其中,让我这个大人可以重新认识世界,让女儿这个小孩在丰富的营养里成长。
后来,尽管孩子的家庭作业越来越多,晚上属于我们共读的时间越来越少,但是我们的习惯没有改变。在一天快要结束的最后一点时间,在入睡前,我们安静下来,你一段我一段,读的人读得饱含深情,听的人听得津津有味。读完了,还要聊一聊天,围绕一个词或者一句话,聊到满意,这才算过完一天。
那天是个周末,我们刚从图书馆借回来一本书,晚上愉快地如饥似渴地读起来。一个小时过去了,我们竟然翻到了那本书的最后一页。在与女儿对视的那一刻,我们都察觉到了彼此对这本书的意犹未尽。于是,反正是周末,我们不管时间已经到了深夜,饶有兴趣地重读一遍,这才罢休。第二天,再去图书馆,把书还掉,又借回来一本新书,高高兴兴地回家,像两个满载而归的孩子。
有一次,我问女儿:“今天太累了,咱们不读书了,行吗?”女儿的回答出乎我的意料,她歪着头认真地说:“正因为太累了,所以要读书啊。”受到她的一言启发,我犹如醍醐灌顶,茅塞顿开。读书不是任务,是最好的休闲方式,就像享受美味一样,跟填饱肚子截然不同。读书带给了我们最有趣最多样的体验,也让我们学会用善良和宽容的目光看待周围的一切,不但不让人觉得累,而且不失为解乏的良药。
2017年央视《朗读者》第一期主题叫“遇见”,张梓琳朗读刘瑜的《愿你慢慢长大》,我和女儿也找来那篇文章,绘声绘色读一遍。我也想借用里面的话做一个结尾:孩子,愿你慢慢长大。愿你有好运气,如果没有,愿你在不幸中学会慈悲。愿你被很多人爱,如果没有,愿你在寂寞中学会宽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