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盛泽实验小学教育集团 徐 芳
《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顺利地实现知识的迁移是学生获取新知的有效渠道。“迁移”是促进学生思考、构建知识体系的重要手段,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这是学生后续学习数学的宝贵财富。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沿用“粉笔+讲解”的教学模式,将知识直接灌输给学生,忽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我们应该关注学生的长远发展,让学生学会数学思考,更好地同化新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
数学知识抽象、难懂,加之小学生年龄尚小,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还不发达,形象思维仍然居于主导地位,这无疑会给学生的数学学习加大难度。如果教师直接生硬地进行讲解,不仅不利于学生迁移,还会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恐惧的心理,阻碍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因此,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精心为学生创设情境,使学生潜移默化地融入教学氛围中,拉近学生与所学知识间的距离,让他们发挥想象力,调动他们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准确地进行迁移。
如在教学小数乘小数时,教师在屏幕上出示了校园内的长方形花池,告知学生长方形的长是3.8米,宽是3.2米,问这个花池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学生们看到熟悉的花园,顿时增添了几分亲切感,很快便列出了算式:3.8×3.2。显然这是一道小数乘小数的算式,学生们还没有学过这方面的知识,但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和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这堂课的教学难点就是小数点的问题。教学中,教师充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他们先把小数转化成整数,然后尝试点出小数点的位置,实现了有效迁移,总结出了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教学中,让学生运用旧知进行迁移,内化了新知,获得了成功的喜悦,学习起来事半功倍。
上述案例,教师巧妙设计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增强学生获取新知的内驱力,让学生积极调动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进行有效迁移,加快了新知内化的历程,提升了学生的迁移能力。
归纳推理是数学能力的核心,也是学生的重要素质。培养学生归纳推理的能力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也是实现迁移的前提和基础。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依据学生思维的发展特征,对教学内容进行挖掘、分析,沟通相关知识点间的联系,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概括出相关知识点之间的共同因素或实质联系,提高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实现有效迁移。
众所周知,除法中有商不变规律,分数有基本性质,比也有基本性质,这些知识点是一脉相承的。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可以引导学生联系商不变规律,即: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一个不是0的数,商不变。根据除法与分数的联系:分子相当于被除数,分母相当于除数,分数线相当于除号,学生依据商不变规律,自然可以概括出分数的基本性质,即: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在学习比的基本性质时,可以引导学生联想分数的基本性质,因为比的前项相当于分数中的分子,比号相当于分数线,比的后项相当于分母,引导学生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可以概括出比的基本性质,即:比的前项和比的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上述案例,教师根据知识点的相关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归纳、推理能力,掌握它们的联系和区别,激活学生的思维,帮助他们完成知识体系的构建,凸显了迁移策略的价值,最大化课堂教学效益。
教学中发现,教师在讲解例题时,学生掌握的效果很好,对同一类型的题目也能顺利解决,但面对逆思维问题或变式问题时,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决。因此在教学中,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情形对教学内容进行变式,以暴露问题的本质特征,强化学生的认知,加深对知识本质的理解,提升学生的迁移能力,进一步培养他们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和创造性。
如在教学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后,为了让学生灵活运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教师为学生设计了变式题组:
①一个梯形,上底是8厘米,下底是15厘米,高是8厘米,这个梯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②一个梯形,上底是8厘米,下底是15厘米,面积是92平方厘米,这个梯形的高是多少厘米?
③一堆钢管,最上面一层有8根,最下面一层有15根,相邻两层之间相差1根,这堆钢管一共有多少根?
题组中,第①题显然可以直接运用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将相关的数据代入公式中,就可以实现问题解决。第②题要学生运用逆思维解决,要求梯形的高,很多学生不能有效迁移,直接用面积除以梯形上底和下底的和,形成解题错误。第③题灵活性更强,帮助学生构建生活中的模型,使学生能够透过现象抓住本质。通过变式训练,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
总之,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是小学数学课堂刻不容缓的教学任务。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搭建新旧知识联系的桥梁,拓展知识能力的迁移空间,强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让学生感受运用迁移获取新知的成就感,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和热情,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