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学校 陈 磊
现代数学教学理论认为,数学教学不是单一的记忆与模仿,而是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认知、思维等综合性活动。所以,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初中数学教学中亟待加强的问题。基于此,我们应该把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贯穿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这样才能着力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探究能力、创新思维意识,进而达到提高综合素养的目的。
认知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把知识融于具体的情境中能激发个体的探究兴趣。众所周知,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积极主动地学习。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老师要努力创设情境来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再结合数学示例来开展教学活动。例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可以利用我们的双手组成轴对称图形,也可以看成两个图形成轴对称。在教学“旋转”时,可以转转脖子、扭扭腰、绕绕胳膊、踢踢腿,让学生感受旋转,这样就把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到一起,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知道,数学知识是抽象的,尤其是几何图形,容易让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与信心。此时,教师要以学生掌握的知识为基础,并结合生活中的体验创设教学情境,同时,再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给学生创设出生动的教学情境。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能帮助学生认识图形,弄清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从而激发学习兴趣。我们知道,兴趣是学科核心素养的首要因素,没有学习兴趣,培养数学核心素养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知识的形成过程有其自身的规律,往往需要通过实验来完成,从而让学生了解知识的形成规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开展数学实验要通过教师指导来完成,还需要教师在实验的过程中创建问题情境,了解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这样才能切实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例如:在教学“图形的初步认识”时,先举几个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进行体会,同时利用教具开展数学实验,分别展示不同的几何图形,在这个过程中提出问题: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有什么关系呢?几何图形能相互转换吗?让学生通过分类讨论来理解图形的发展过程,最后让学生们分成若干个小组进行交流讨论,探索图形之间的奥妙。又如在教学“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时,利用一根一米长的竹竿开展实验,并提出问题:如果不用刻度尺,能够迅速把竹竿五等分吗?引导学生经历“观察-思考-猜想-验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了解到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从而有效提升了学生的核心素养。
提问是教学的艺术,是数学课堂的诱导因素。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通过科学地提问来促进学生开展探究学习活动。我们知道,初中学生自控力较差,而通过问题的提出,能够让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继而开展探究学习,这样能有效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高。例如:在教学《勾股定理》时,我们传统的教学过程就是讲定义、举例子、做练习,最后让学生进行巩固,而这样的教学方式容易让学生感到课堂的乏味与无趣。但是利用问题引思的教学方法,通过在课堂上适当地进行提问,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从而有效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如让学生回答“勾股定理只能用于什么图形?谁能够画出一个可以利用勾股定理求出长度的图形?”等问题,从而有效促进学生开展探究学习。为了促进学生开展探究学习,我们在设计问题时也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不能太简单,也不能太复杂,要能够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继而更好地让学引思。
数学知识具有严密的知识结构体系,解决数学问题需要一定的思想方法。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该把思想方法渗透到教学过程中,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例如:在教学多边形的内角和时,有定理: 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 -2)×180°,其中n≥3。当n=3时,有(3-2)×180°=180°,有三条边的图形就是三角形,关于“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的命题是所有学生在小学就掌握的内容。那么当分析多边形的特征时,就可以转化为多边形可以分割成多少个三角形的问题,让学生理解它们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当n=4时,有(4-2)×180°=360°=2×180°,这样,通过结合多边形的分割示例,让学生了解多边形的内角和实质:即边数每增加1,内角和就增加180°。这是多边形和三角形之间的关系,学生在经过“一般-特殊-一般”的推导后,初步了解了转化思想方法,既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效发展了数学核心素养。
总之,初中数学教学中必须加强对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这就需要教师紧扣教学目标,通过各种策略来强化教学过程。通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等,以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