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态立岛到建设世界级生态岛

2018-11-29 09:05顾惠明
上海党史与党建 2018年11期
关键词:崇明生态建设

[口述前记]

顾惠明,1962年7月生。曾任职于上海市崇明县港沿乡、县委政策研究室、竖新镇及县计划委员会,参与过四次崇明县“五年规划(计划)”的研究制定。2001年1月任崇明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前身为崇明县计划委员会),2007年2月至2017年3月任崇明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2017年3月至今任上海市崇明区规划和土地管理局局长。其间,亲身见证了崇明生态岛建设的历程。

现在人们提起上海崇明,都会自然地加上“生态”二字,可见崇明生态岛的建设已深入人心。早在上世纪80年代,崇明的县属工业、乡镇企业也曾有过风光的一面,然而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崇明受到交通不便等因素制约,各类企业逐渐变得不景气。20世纪90年代,算是崇明发展最困难的时期,未来的路在何方?1984年,我被抽调至崇明发展战略调研组,和许多专家学者一起开展过为期几个月的关于崇明发展方向的研究。后来到发改委等单位工作,有幸见证了崇明生态岛建设的历程。

一、“生态立岛”指导思想的确立

崇明对上海来说是一个特殊的郊县,尤其地理位置特殊,曾经进出岛必须依靠摆渡。长期以来,农业始终是崇明的产业基础,且早已形成一定的发展规模,但是工业化的道路似乎不太适合崇明,传统意义上的第三产业则需要比较多的人口支撑,跨越式的发展不是那么容易成功的。崇明岛必须走一条特别的道路,在断断续续、摇摆不定地摸索了十多年后,崇明终于认准方向走上了“生态立岛”之路。2003年起,崇明的生态建设开始实质性启动。

那年,我们和市发改委一起研究生态岛建设从何起步,要进行实践,刚开始做了几件事。一是植树造林。那时,崇明的森林覆盖率只有百分之九点几,林地面积这样少怎么能算是一个生态岛呢?所以植树造林是第一位,当初大面积的树林是在海塘上建沿江防护林;港东公路两侧各50米的林带那时叫景观通道林;在新河火葬场一带建造了防污染隔离林;还有明珠湖周边的水源涵养林。这四种功能的树林从2003年开始大面积种植。第二件事是退圩还滩。当时,从南门港到绿华港的滩涂,都是私人围垦后用作鱼塘蟹塘,这样做不仅破坏了自然环境,而且不利于防汛防洪。县政府号召养殖户退出鱼蟹塘,退圩还滩实行生态修复。因这项工程牵涉到不少养殖户的利益,在实施过程中,尽管崇明县里制定了补偿标准,但还是出现了很多矛盾,一些专业养殖户对县政府的这一工程极度不满,矛盾尖锐。但就是在这样的重重阻力之下,县里仍然咬紧牙关坚持推进退圩还滩工程。三是水系治理。那时我们先做的一个大工程就是开挖北横引河。原来崇明只有南横引河,没有北横引河。在北横引河挖通之前,崇明海水倒灌、饮用水偏咸,尤其是崇明北部地区新村乡一带,水系欠通畅,田地易受涝,咸水问题非常严重,这使新村乡老百姓日常生活受到影响。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开始实施北横引河综合整治一期工程,也是上海有史以来开挖的最长河道。工程东起团旺(团结沙、东旺沙)河,西至崇西水闸河,与南横引河相通,总长约84公里,总投资9.2亿元。四是建设污水处理厂。首先建设的就是城桥污水处理厂,由于当时县财政资金短缺,所以通过上海市城投公司来帮助建设。2007年7月,正式运行的城桥污水处理厂实现了崇明污水处理设施零的突破。在推进水系治理的同时,关闭了很多污染企业。这些都是最最基础的生态建设项目。由于崇明财政一直比较困难,当时做的一系列工作其实是在“还欠账”。由此,我们把2003年至2005年称为生态岛建设启动实施期。

二、生态指标体系的创立

2008年5月,时任市长韩正来崇明调研时指出,要有一套指导长远发展的指标体系来引领崇明生态岛的建設。根据这一精神,为使崇明生态岛建设在更宏观、更全面的统筹指导下开展工作,由市科委牵头负责制订经济、科技等领域30多项研究指标工程,由市环保局牵头制订生态、环保等领域20多项指标体系,市发改委在此基础上,最终编制形成包含27项指标体系在内的《崇明生态岛建设纲要(2010—2020)》(以下简称《纲要》),并于2010年1月正式公布。《纲要》是一项具有里程碑式的阶段性成果,标志着崇明生态岛建设进入了规范运作期。

我们认为《纲要》的发布,具有三个重要意义:一是引领生态岛建设方向,为崇明描绘了建设世界级生态岛的“线路图”;二是规范生态岛建设行为,明确了崇明生态岛的建设领域和行动指南;三是调控生态岛建设进程,《纲要》为崇明设定了近、中、远期的27个I级指标值和22个II级指标值以及分阶段的实施计划。例如,根据《纲要》指标体系中“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万千瓦)” 2020年要达到30万千瓦的目标要求,我们采取“关停堡镇燃煤电厂,建设崇明北沿、前卫等风力发电场,建设若干个具太阳能发电和旅游观光功能的太阳能光伏电站”等行动。

《纲要》实施几年来,执行情况总体良好。在生态岛建设过程中,以“水土林”为重点,着力加强生态环境基础建设,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提升,生态岛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为后续全面建设世界级生态岛打下了坚实基础。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从丰富生态内容来看,这里面有四项举措,一是建设“一库四厂”。“一库”指建设东风西沙水源地及原水输水管网工程;“四厂”指建设城桥、陈家镇、堡镇、崇西4座水厂,从战略和行动两个层面推进生态岛供水集约化建设,切实保障了水资源安全与可持续利用。二是执行“两规合一”编制。就是把城乡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一起进行编制,这样一来就能更好地推进土地复垦和存量土地整理,从而保障土地资源利用合理有序。三是聚焦湿地保护。多年来崇明湿地保护取得了长足进步,其中建立了东滩湿地保护区、候鸟保护区、西沙湿地国家地质公园等项目。同时从2006年起,崇明生态岛国际论坛每两年举办一次,通过技术研究与交流汇聚世界目光,大大提升了崇明生态岛的国际影响力。四是优化能源结构。从2005年建设崇明东滩风电场一期发电机组以来,崇明本岛共有5个风力发电项目,崇明太阳能发电已开始显山露水。如国内首家商业运营的兆瓦级光伏发电工程——前卫村光伏发电工程于2007年建成投运,运营数据显示其最高发电能力为1000多千瓦。

第二,从优化生态环境来看,经过近十年的努力,已基本完成崇明骨干河道的综合整治,城镇生活污水截污纳管与集中处理建设项目也正在加快推进,农村污水分散式处理技术研究与试点开创先河,水环境质量得到显著提高。企业节能减排与植树造绿相结合,大气环境质量保持全市领先水平。崇明生态环境预警监测评估体系建设全面推进,建立起“治理——监测——反馈”的动态优化机制,生态岛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成果显著,“水清、气洁、土净、林茂”的生态环境特征进一步凸显。居民中长寿者较多,全县人均期望寿命超过80.26岁,崇明被评为“中国长寿之乡”,成为中国第一个“长寿之岛”。

第三,从经济发展的模式看,这一方面主要从大力发展现代生态农业着手,通过推动农产品无公害、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有效降低化肥、农药使用强度,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目前,崇明已被农业部认定为“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同时大力推进种源农业、精品农业、立体高效种养等高效农业模式典型示范。在各项政策的扶持下,杂交粳稻、崇明特色蔬菜、崇明清水蟹、崇明白山羊等一批种源农业效益显著提高。特别是采用“稻+蟹”“稻+鳖”“林下食用菌+羊”“芋艿+蚯蚓+黄鳝”立体化种养模式,开展集约化经营,充分挖掘自然资源潜力,使崇明农业的综合效益得到明显提升。崇明的现代服务业也在进一步培育之中,绿色生态旅游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崇明一张闪亮的名片,森林、湿地、乡村以及地道的农家美食吸引着都市人来到崇明。崇明利用生态资源优势,强化一三产融合发展,有序提升岛内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

三、政策支持的积极争取

当初,市里没有明确的生态专项资金,崇明当初建设的生态项目也是逐渐摸索出来的,后来市里经过调研一共排出了十个方面的资金渠道。这十个方面的资金渠道里,有几项是需要崇明自己的财政出资的。比如土地出让金、存量耕地指标费收入、崇明财政收入、排污费收入,这四块资金来源组成崇明自己负担的部分。虽然市里大力支持崇明在生态方面加大投入力度,但崇明自己承担的资金也几乎是全县财力的极限。但是为了实现生态岛建设目标,也是举全县之力,倾囊而出。由此可见,我们搞生态岛建设的决心和魄力。

崇明一直以来财政底子薄,那时候搞生态项目建设,很大一部分资金要靠向市里争取。可是那时候很多人的认识还停留在短期利益上,当初我们所遇到的阻力也非常大,甚至有些非议和轻视。尽管当时也遭到过某些人的冷嘲热讽和不理解,但是崇明的历任领导还是顶住压力,鼓足干劲,坚定不移地走生态建设之路。要把崇明建设成为世界级的生态岛,大力构建优良的生态环境是最基础的工作,也是必须一直延续的。只有具备良好的环境质量,再配合产业的发展,才能逐渐走出一条崇明独创的生态发展道路。

2005年11月,市政府发文成立崇明生态岛建设协调小组,由市政府副秘书长挂帅任组长,这标志着崇明生态岛建设进入了新的阶段,即探索成长期。这一阶段有三个特点:一是有计划可依。全县紧紧依托崇明生态岛建设协调小组这一运作机制,根据每次生态协调会议上明确的年度计划实施项目建设。二是有政策可循。研究形成了同类项目的相关支持政策,这些补贴政策差别于全市郊区,并贯穿于生态建设始终。以水务建设为例,给予的支持政策有:市级河道除工程费由市级层面承担外,前期费按每亩15万元给予定额补贴;列入市水务局部门预算的县级河道重点项目由补贴工程费的50%提高到80%,补贴标准都得到了显著提高。三是有路径可探。在2007年3月召开的第三次协调会议上,领导小组明确了生态建设项目的“三个延伸”,即从生态修复向生态优化延伸、从生态建设向关注民生延伸、从生态保护向产业发展延伸,提出将发展经济果林和“四旁林”、农村改厕、明珠湖和森林公园改造一期工程、石洞口和宝杨路码头改造、陈海东路建设、有线电视家家通、堡镇医院迁建等项目列为生态建设项目,大大扩展了生态建设项目的内涵和外延,四年实际完成投资32.8亿元。

总结前两阶段的经验,我们认为在建设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建设领域不明确,项目执行效率低,专项资金落实难,部门协调难度大,管理措施跟进慢等。

四、世界级生态岛建设的启动

崇明生态岛建设已经走过了十多个年头,特别是在2010年市政府发布《崇明生态岛建设纲要(2010—2020年)》后,通过滚动实施两轮三年行动计划,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生态岛的基础和轮廊基本形成。2018年,市政府批复的《上海市崇明区总体规划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7—2035)》明确,到2035年,要把崇明基本建设成为在生态环境、资源利用、经济社会发展、人居品质等方面,具有全球引领示范作用的世界级生态岛。崇明成为上海名副其实的“河口之岛、城市之岛、生态之岛、梦想之岛”。世界级生态岛建设是一项系統工程,没有现成的案例可比照,没有相关经验可参考和复制。因此,我们准确把握世界级生态岛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进一步认清世界级生态岛建设在融入上海的发展、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中承载的重要使命,不断增强生态立岛战略定位,牢固确立生态理念,坚持把“+生态”“生态+”发展战略贯彻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方面、全过程,以更高站位、更强担当、更实举措,发挥好崇明生态功能区作用,努力当好上海“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排头兵和先行者,争当长三角城市群和长江经济带生态大保护的标杆与典范,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提供“崇明案例”。

第一,要牢固坚持和落实生态立岛原则。坚决不搞大开发,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和“一张蓝图干到底”,保持战略定位、长远眼光、底线思维,坚持环境保护优先、厚植生态优势,积极实施“生态+”发展战略,增加生态资产,减少生态负债,发展生态经济,运用“中国智慧”促进生态自然优势与生态发展优势共同发展,走出生态文明发展新路,为上海生态文明建设和迈向卓越全球城市做出重要贡献。

崇明是上海重要的生态屏障和21世纪实现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绿色发展的重要示范基地,是长三角城市群和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大保护的标杆和典范,将要建成具有国内外引领示范效应、社会力量多方位共同参与等开放性特征,具备生态环境和谐优美、资源集约节约利用、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等综合性特点的世界级生态岛。

第二,要不断增强生态发展能级。一是带动生态产业体系的全面升级,打造生态农业高地。打造国内外知名的绿色优质特色农副产品生产和供应基地,绿色食品认证率达到90%。二是带动旅游服务设施的全面升级。大力发展自行车、路跑、足球、水上运动、房车露营等户外健身休闲项目。三是带动花村花溪花路花宅花岛的全面升级,提升现代服务业功能品质。打造“多旅融合”的大旅游格局,成为上海主要生态休闲地、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和国家长江口生态旅游基地。四是繁荣发展创新经济。成为上海科创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环境科学交流基地和世界生态研究的重要载体。

第三,要以筹办第十届花博会为契机,带动全区基础设施的全面升级。积极响应“生态+”战略,坚持“生态办花博”的理念,把绿色、生态、低碳、节能、循环、环保融入到花博会的各方面和全过程,让花博会“交通绿色、能源清洁、建材环保、垃圾可回收利用”,如花博会建筑将尽可能使用清洁能源,建材采用可回收材料。同时,本着“合理规划、永续利用”的原则,崇明将借助花博会的举办,力争打造成为亚太地区最大的花卉产业研发、交易基地,为有志来沪发展花卉事业的国内外科研单位和花卉企业,提供创新创业基地及入驻优惠条件。把部分参展单位场馆永久保留,并由办展方免费托管维护,为各参展单位提供永久性花卉交易、论坛、展示、推广、交流区,也为今后进一步申办中国国际园林花卉博览会、世界园艺博览会预留生态空间,真正举办一届“永不落幕的花博会”。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花博会的主题是“花开·中国梦”,举办地点在东平国家森林公园地区。我们的美好愿景是,以一场繁花似锦的花事盛会,让盛世花开、耀我中华,祝百年党庆、香飘世界。

责任编辑:赵 菲

猜你喜欢
崇明生态建设
寒露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冬日时节必吃哪5道地道崇明菜?
My diet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Adiary
盱眙生态藕
城市雕塑是一项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