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下社区治理智能化路径探索

2018-11-29 09:05夏雅俐
上海党史与党建 2018年11期
关键词:宝山智能化基层

夏雅俐

[摘 要]

2018年3月,宝山“社区通”被中共上海市委组织部、政法委和社会工作委员会评为“2017年中国(上海)社会治理创新实践最佳案例”。“社区通”是一个嵌入手机微信的程序,是以基层党建为引领,以移动互联网为载体,以居村党组织为核心,以全体城乡居民为对象,以有效凝聚精准服务为特点的信息化、枢纽型工作系统。本文将总结“社区通”智能化社区治理创新成效,与上海其他社区智能化治理创新举措进行对比,提炼上海社区治理智能化路径的共性,以及宝山“社区通”的特点,并对未来党建引领下社区治理的智能化方向进行展望。

[关键词]

党建;社会治理;智能化

[中图分类号] D2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928X(2018)11-0054-04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同时强调要“善于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开展工作”。因此,如何以智能化实现社区治理精细化、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成为一项新的时代课题。上海宝山“社区通”实践正是在党建引领下,由政府带动,运用信息化手段、构建有效工作机制、提升社会治理精细化水平的典型探索,实现了党群关系更紧密、邻里社区更温暖、主体意识更强烈、服务群众更精准、事务处置更迅速、共建共享更深入的工作成效,已成为宝山信息速递的窗口、思想教育的阵地、为民服务的平台、“四治一体”的家园。2018年3月,宝山“社区通”被中共上海市委组织部、政法委和社会工作委员会评为“2017年中国(上海)社会治理创新实践最佳案例”。

一、宝山“社区通”

以智能化促进社会治理精细化的成效

截至2018年5月3日,经过一年多的试点和积累,宝山全区446个居委、104个村全部上线,36万户家庭、48万名居村民实名加入“社区通”系统,4.4万名党员在网上亮身份、受监督、起作用,解决群众关心关切的各类问题3.6万余个,一大批在解决问题中探索的好经验、好做法、好技术被提炼推广,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发挥了强大的引领和融合作用,为进一步提升整体民生服务水平提供了新的支撑。在“社区通”工作系统中,社区党组织作用的发挥更为直观,变身“网民”的村居民利益有了诉求的渠道,公共资源随时随地“看得见、找得到、叫得应”,社区活动对中青年人产生了新的吸引力,陌生的邻居被联系起来,上下一心的社区自治共治格局有了机制基础。其成效归纳如下:

(一)党群关系更紧密,共建共享更深入。党和政府职能部门曾经离社区有点远,如今“社区通”则使得职能部门聚焦基层、联通互融、跨前服务,及时回应和处置群众反映的问题成为工作“新常态”,真正落实工作作风向“基层导向”转变。目前,涉及民生服务、社会治理、基层党建的组织、宣传、民政、公安、网格、房管、城管、绿化市容、卫生、司法、农委、工青妇等部门均已对接加入“社区通”,实现“基层导向”的“上下联动”,有效解决了群众反映的难题。同时,“社区通”上基层干部回应群众问题的速度和效果一览无余,令工作透明化、可量化,全程可监督、可追溯,目前相关量化指标更已纳入考核体系,对街镇职能部门和居村党组织的考核有了全新视角。

同时,中青年党员在“社区通”上也找到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新路径。以往在职党员虽然人到社区党支部报到,却由于工作忙、时间紧,往往較少参加社区活动,而“社区通”令党员参与社区活动变得更多元化、更易得。4.4万名党员在网上亮身份、受监督、起作用,“双报到”“双报告”得到积极推进和鲜活展示。党员关心小区事务、带头整治环境、服务困难群众等好人好事广为传播,居村民随拍随传,晒图、点赞、跟帖,社区充满正能量。“社区通”上,党组织、党员和群众的心声在网上交织,居村书记从“8小时书记”变成“24小时书记”,居村委干部和社区工作者轮班在线,对群众提出的各类诉求即时回应、及时协调、快速处置、跟踪反馈,线上线下全天候联系服务群众,在“零距离”的联系服务中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

在党建引领下,在“社区通”智能化应用中,社区增添了温度,人们对共建共治共享的美好生活有了更多期待和热度。

(二)服务群众更精准,事务处置更迅速。宝山作为人口导入大区,210万常住人口中,“新上海人”“新宝山人”占比较高,而2个大型居住区和5个市属共有产权保障房基地更规划导入30到50万人口,人群分类多元、诉求多样,知晓和参与社区事务的需求更加迫切。

过去社区治理缺乏采集分析群众诉求的有效平台,服务群众的举措往往只能凭经验,由于信息不对称,大量群众诉求也无法及时被发现和跟踪处理。有了“社区通”数据采集和后台分析,群众“痛点”清晰浮现,社区共性和个性问题的及时掌握,有利于社区服务内容和方式的适时调整、精准施策、精准服务。例如,2017年宝山区开展“创宜居宝山,建美好家园”活动,覆盖全区740个小区,重点改进2000年前竣工验收的352个老旧小区。工作推进中,基层党组织广泛运用“社区通”征集方案、征求意见、公布进展、接受监督,把有限的财力用到老百姓最迫切、最希望、最欢迎的项目上,受到居民的广泛好评。

“社区通”通过技术和制度手段,既“速递”信息,又及时发现需求、跟踪办理流程,确保“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令群众烦心事不再“难跟踪”,而是可以“马上办”。2017年7月,为帮助两位走失的失智老人,“社区通”上开展“爱心大接力”,社区居民热心相助,很快帮老人找到亲人,其中一位只用了半个小时。而吴淞新城居民“广场变菜园”的问题帖也在第一时间得到党总支回复,党总支还迅速联合城管中队、网格化中心、物业公司,开展集中整治,第二天就让被损坏的绿化带恢复原貌。

公共服务方面社区居民也收获很大。通过“社区通”,他们在找物业、找医生、找律师上花的精力、时间都有了显著节约。“社区通”令社区优质服务项目“一网集聚、一键畅享”,居村民们足不出户,动动手指就能享受无“微”不至的优质服务。例如,点开“物业之窗”,居民可实时掌握物业工作动态、快捷报修家门口的问题。通过“家庭医生”版块,居村民不出家门也能得到专业医生的咨询和指导,常见病、慢性病诊治等健康问题不必去医院排队也能解决。“法律工作室”让居民们有了“找得到、问得了”的法律顾问,通过在线预约服务,原来因时间“碰不拢”常遭遇冷板凳的社区法律咨询室也开始火起来。

(三)邻里社区更温暖,主体意识更强烈。过去上班族们常常不知道隔壁住的是老王还是老李,天天挨着住,却是陌生人。如今“社区通”促进了社区生活共同体的形成,线上线下联动,信息共享,邻里互助,爱心传递,不同群体各取所需,各有所得,对社区家园的归属感不断增强,人们逐渐从“门对门的陌生人”变成“社区里的老熟人”,更多社区事务的“热心人”涌现。

村居民全部实名认证加入“社区通”,确保有序引导、安全可控。每个小区设置独立二维码,居村民微信扫码后,经实名认证、审核,通过后注册成为用户,确保上线的是“真正的邻居们”,发布的是“真切的邻里事”,让居村民摘下“网络面具”,更谨慎于自己的言行。在系统设计上,赋予基层党组织“提出议题”“开展讨论”“形成决策”等关键环节的“把关权”,确保居民围绕社区发展,依法、文明地展开讨论。“社区通”上线至今收到来自居村民的议事项8117项,其中858项转化为社区公约和村规民约。通过共商共议,社区治理难题也开始破冰。例如,罗店镇某某社区初次组建业委会时遭到年轻业主反对,质疑组建工作不透明,党支部通过“社区通”全过程公开,最终顺利组建业委会。

二、上海社区治理智能化探索的

横向对比和特点

党的十九大报告做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的重要论断。随着社会网络化和网络社会化的深入,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影响被聚焦和扩散,社会治理面临新的挑战。本文将宝山“社区通”与静安区临汾街道“社区大脑”的智能化应用进行横向对比,凸显其共同点,以及“社区通”应用的特色。

(一)共同点。社区治理中智能化的快速反应。“社区通”和“社区大脑”信息传递速度远胜过人力传输和电话传输,“社区通”同时在线人数群体庞大,区层面发布一个信息,瞬间可传达给同时在线的40万人口,并影响更多的家庭,而“雪亮工程”网格化管理则可作为社区安全监控的线下补充;而静安区临汾街道“社区大脑”在小区设置大量智能设备,随时采集和传导信息到指挥中心,其便利性也不言自明。

社区治理中大数据的充分应用。将大数据应用于新时代社区治理,既能加强快速反应、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能基于大数据分析,对政府社会治理政策的改革举措提出依据。“社区通”后台的“治慧中心”每时每刻都在收集村居民诉求、热点关注等数据信息,并计算、统计、分析,将有价值的结论提供给政府部门,既能及时为百姓排忧解难,又可作为政府政策制定和实施的依据;“社区大脑”则通过摄像头、传感器等智能设备直接管理社区,杜绝高空抛物、乱停车等现象,后台时刻处理社区各个角落传递过来的数据,为下一步的对策制定做好准备。

快速反应和大数据分析对政府行政管理能力的倒逼。“社区通”上基层干部对居民诉求的反应,受到本社区居民的公众监督和上级部门领导的监督,“社区大脑”给社区工作人员配置的随身设备要求他们随时反馈社区各个地点的情况,而临汾街道“民情日志”则可作为各小区不同人群状况的动态补充。

(二)“社区通”特色。凸显党建引领。“社区通”坚持党建引领,不断加强党对全社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顺应新时代主要矛盾变化,将基层党建与社区治理进行有效结合,由居村党组织书记践行网上群众路线,加强政治引领、思想引领、组织引领、工作引领,全过程实施领导、管理运行,并构建以区委为“一线指挥部”、街道党工委为“龙头”、社区党组织为“战斗堡垒”的三级联动体系,既密切了党群关系,又贴近了民心民意,令党建工作更为扎实、有抓手。

全面解决治理难题。通过系统设计,整体解决宝山村居社区信息不对称、公共服务较分散、社区治理居民参与少、议事空间不完善、共建共享共治待推进等社区治理难题。“社区通”以政府带动社会,坚持体制机制改革,推动公共服务的重心下移,夯实基层基础,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实现良性互动并逐步深化,优化公共资源的分配和利用。

全面覆盖宝山所有村居社区。2017年开始已从街镇试点发展到宝山全区实施,采取区、街镇、社区三级联动机制,以理念创新引领技术创新,坚持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致力于提高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实现精准、精细、精确化,发现“痛点”、疏通“堵点”,加快服务反应速度,提高贴心解难精度,优质服务项目“一网集聚、一键畅享”,以“智慧”提升服务,形成全区统一的社区治理平台。

鼓励线下线上联动进行社区治理创新。“社区通”坚持共建共治共享,构建既充满活力又规范有序的社会治理格局,通过三级联动体系、“居村为单元、全区大系统”设计、“即时反应、线上线下联动、制度保障、工作监督、数据分析研判”5项工作机制和联席会议制度、“提出议题—把关筛选—开展协商—形成项目—推动实施—效果评估—建立公约”的工作链,研究解决“社区通”推进中的各类问题,结合住宅小区综合治理、老旧小区改造等重大事项,以及物业管理、小区文明等热点难点问题,融合自治共治,促进社区生活“共同体”的初步形成。

三、从宝山“社区通”实践

展望上海社区治理智能化创新前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区是基层基础,只有基础坚固,国家大厦才能稳固。并强调,党中央高度重视社区工作,我们要改革创新基层治理,提高治理能力,更好服务于人民群众。要求“上海的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必须“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管理。上海要继续当好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在推进社会治理创新上有新作为。

宝山区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为根本遵循,深入贯彻落实市委“1+6”文件,立足区域特点和发展实际,创新推出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工作系统——“社区通”,今后还将进一步贴近新形势下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需要、适应人民群众更高期待的需要、解决社会治理中瓶颈问题的需要、迎接互联网时代新挑战的需要,在扩平台、聚人气、见实效上下功夫,最终目的是实现“服务居民更精准、社区氛围更和谐、党群干群关系更融洽”。从宝山“社区通”的智能化创新实践,结合与上海其他做法的横向对比,对社区治理智能化的前景展望如下:

第一,上海社区治理必将形成长效发展机制:党建引领,政府带动,精准服务,共建共享。而智能化应用将成为最底层的基础设施和运营保障,成为社区治理离不开的基本手段。

第二,党联系服务群众的基层党建“最后一公里”作用将会越来越重要,在基层治理中处于重心地位,发挥兜底作用。随着社区治理智能化手段的不断丰富和优化,党的引领越来越具象化、可操作化、日常化,落实到对群众“堵点”“痛点”的回应,让群众触摸到、感受到,进一步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

第三,智能化应用和大数据研究将充分融入社區治理难题的解决,将构建大数据理论和社区治理之间的理论桥梁,彰显社会治理的技术性、时代性和智能化特征,延展传统社会治理理论的范围、内容和维度,为推动社会治理理论顺应时代发展找准着力点,推动科技智慧和社会学智慧跨学科交融、社会治理和政府管理相互促进,以及基层党建对条块分割问题的统筹整合等。

第四,社区治理将以智能化助推社会化、以智能化倒逼法治化、以智能化促进专业化、以智能化实现精细化,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新格局,并促进政府提升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准确了解居民需求、有效凝聚精准服务、及时回应群众诉求、切实转变工作作风。

作者系中共上海市宝山区委党校副教授

责任编辑:沈 洁

猜你喜欢
宝山智能化基层
基层巡览
一种智能化移动学习系统的设计思考
黑太阳
智能化仪器仪表的翻转课堂设计
水泥处理的基层和亚基层再生沥青性能研究
基于Moodle平台的语文阅读教学“智能化模式”初探
基于Moodle平台的语文阅读教学“智能化模式”初探
走基层
基层治理之路
走进寡妇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