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叶 董建辉
【摘要】高职旅游教育近年发展非常迅速,但是在学生岗位能力培养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本课题组在对省内外的高职旅游管理管理专业的院校及旅游企业进行调研,准确地把握了目前企业对旅游管理专业岗位能力需求。依据需求构建以岗位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有职业特色的实践体系、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实践,旨在探索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高职教育 旅游管理专业 人才培养 岗位能力
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旅游业也发展迅猛,对旅游人才的需求进一步扩大。而国内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和市场需求不匹配的现象非常明显。为促进专业更好的发展,本课题组对旅游管理专业岗位能力需求进行了调研和探索,以期为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发展提供助力。
一、当前高职旅游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课题组成员通过2016、2017年暑假期间进行调研,调研企业类型主要以旅行社、景区、旅游电子商务等旅游企业为主,调研地区主要以陕西省西安市为主,扩大到北京、河北、湖北、湖南、甘肃等省市;被调研人员主要以企业负责人、部门负责人和相关岗位的从业人员为主。通过调研使我们较全面、准确地把握了目前企业对旅游管理专业岗位能力需求。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我们主要就行业发展动态、旅游人才需求状况和要求、当前高职旅游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具体情况如下:
(一)知识要求
通过对旅游企业的调研发现,企业认为员工最应该有的知识包括以下三个层面:
1.掌握必备的基础性工具性知识。包括机算软硬件基本知识、计算机应用知识(办公自动化知识)、英语知识(听说知识)、汉语知识(写作方面)等。
2.掌握必备的专业知识。包括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基础知识以及能力拓展知识两大方面。学科基础知识和技能基础知识包括旅行社经营管理、导游服务、旅游咨询、旅游计调、旅游政策法规、旅游礼仪知识、景区服务与管理等。能力拓展知识包括市场营销知识、旅游财务知识、旅游文化知识、休闲服务与管理、旅游电子商务知识等。
3.掌握必备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如形势与政策知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基本理论知识、人文社科和艺术类知识等。
(二)能力要求
通过对携程、马蜂等旅游网站的调研发现,企业认为员工最应该有的能力是:电子商务能力,网页设计能力,文案策划能力,组织协调沟通能力,创新能力,抗挫折能力。
通过对旅行社的调研发现,企业认为员工最重要的能力是:门市接待能力,线路设计能力,导游讲解能力,组织协调沟通能力,随机应变能力,创新能力,自我完善能力。
通过对景区的调研发现,企业认为员工最应该有的能力是:语言沟通能力,旅游接待和服务能力,产品营销能力,景区规划能力、组织协调沟通能力,应变能力,创新能力,自我完善能力[1]。
(三)素质要求
从调查中我们发现企业对员工素质的要求是:
1.思想素质。主要是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保护好旅游企业的财务、客人的财物),吃苦耐劳精神,组织纪律性好,工作责任心强,工作态度端正,职业忠诚度高。
2.身体、心理素质。服务行业工作的时间长,强度高,变数大,决定了从事该工作不但有健康的身体,还要有强健的体魄,能适应紧张集中强度高的工作;还要求旅游从业人员有较好的心理适应能力,一定的应变应急技巧。
3.基础文化素质。包括文、史、地、政策法规等。
4.交际礼仪素质。旅游行业综合性、开放性强,游客各种行业、年龄、国家、宗教信仰的都有,行业的特点要求从业人员有良好的礼仪素质。
5.职业素质。包括职业意识,职业习惯,职业技能,职业理论。
二、旅游管理专业岗位能力培养工作中应加强的方面
在深度访谈以及与旅游企业的座谈会中,课题组着重咨询了企业对于学校专业人才培养工作中应加强方面的建议。经过统计,主要包括8个方面,而在这些里面,最看重的首先是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如职业意识、吃苦耐劳精神、心理素质的培养),其次是职业技能和专业知识的培养。
企业对学校人才培养工作中应加强的要素包括:一是对于职业意识的培养。包括对职业的认同感、职业道德、服務意识、职业忠诚度的培养。二是加强体能训练,培养吃苦耐劳精神。三是对于心理素质训练,提高受挫折能力。四是强化职业技能训练,人际沟通、应变等综合职业素质的培养。五是加强职业形象塑造、语言表达、创新能力、电子商务等能力的培养。六是旅行社应加强学生交际能力和导游讲解能力培养。七是景区应加强学生宣传营销和文案写作能力培养。
三、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岗位能力培养的实践
陕西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被确定为三年创新发展行动计划的骨干专业,一流专业,全国旅游示范基地以来,围绕着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从课程体系、教学方法、考核体系等多个方面对高职岗位能力培养模式进行了实践和探索。
(一)构建以岗位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
根据旅游新业态,确定旅游岗位,根据岗位要求来设置课程体系,课程体系的整体设计遵循“宽基础、多模块”的基本原则,设置模块化的课程体系,每个模块对应某一种或几种能力的培养。根据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性质和职业能力发展前景,打造公共基础与素质教育模块、专业基础课模块、专业方向课模块、旅游新职业发展模块、实践教学模块。
传统课程体系非常强调完整性、系统性,对于原理类、历史渊源等知识耗时很大,同一原理在不同课程中都占课时,也让学生丧失兴趣。因此,在课程设置时要适度、强化、整合。例如,将“管理学原理”与“休闲服务与管理”、“旅行社经营与管理”、“景区服务于管理”等相关课程进行整合,删减了课程之间重复的内容,将管理原理和旅游岗位管理的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兴趣和课堂效果[2]。充分考虑到学生报考导游、旅游咨询师等资格证书的需求,课程体系加入考证课程,课后有题库测试,教学和考证衔接,以提高考试的通过率[3]。
(二)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应该将实践与理论教学完全融合,积极推行案例式、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式,掌握旅游岗位的职责、要求,预演工作流程,明确关键点。要以市场需求为向导,针对旅游岗位分解成不同板块,进行单项和综合训练,让学生在演练——展示——质疑——再演练的螺旋式实训中提高学生的熟练程度,用好旅游黄金周,以及旅游企业的实际活动,让学生接触到实际旅游项目,提升学生的能力。
教研室同一门课程进行集体备课,上课统一进度、统一教案、统一考核方式,避免教师满堂讲,制作导学案,分解知识点,将难点、重点做成微课。运用现代化信息手段,用云课堂、雨课堂等,将微课上传到教学平台,让学生提前了解课程知识,采用翻转课堂,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了解学生的弱项,难点,上课针对性的解决问题,课堂实训纠偏,因人施教。通过教学平台建设旅游管理教学资源库,方便学生拓宽视野、深入研究,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三)构建有职业特色的实践体系
人才培养以“三结合、四级递进”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为基本途径,即学生专业技能培养教、学、做相结合,实践教学校内、外实习基地相结合,学生职业能力评价校、企业指导老师相结合,学生专业技能从通用能力训练、专业熟练技能训练、岗位工作过程和流程训练到综合职业能力训练与提升的四级递进的能力训练提升体系。
依照“生产性、开放性、职业性、社会性”原则,建成了陕西旅游职教实训中心。旅游实训中心可以保障《旅游咨询》、《导游业务》、《旅游景区服务与管理》等核心课程进行校内教学,能满足景区讲解、导游讲解、线路设计、计调等项目的实训需求,能进行旅行社、景区等行业、企业岗位工作的技能、管理能力实训。同时也能满足学院对茶艺师、旅游咨询师等工种的初、中级职业技能鉴定场所的需要。
在原有基础上,新增了西安秦岭终南山世界地质公园旅游发展有限公司、中国旅行社总社西北有限公司等十多个校外实习基地。2017年学院与白鹿仓投资控股集团共建陕西职业技术学院白鹿仓国际旅游商学院。发挥协同创新、专业共建,推进与区域经济社会的深度融合,用职教新理念新模式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复合型高技能人才。
(四)建立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
确立了以考核岗位能力为重点的指导思想,探索“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校内考核与企业操作考核相结合”、“课程考核与技能鉴定的考核”形式[4]。将课程分成不同项目,在每个项目的实训中对学生进行过程性考核,平时过程性考核占到70%,期末考核占30%;课程考核与技能鉴定相结合,通过资格证考试或者取得技能大赛名次的可以折抵相关课程的考核分数;校内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学生学期中实习的相关课程考核由院系和企业两部分组成,其中企业的考核由实习单位出题、按照企业实际工作要求出理论和实训题目;形成全过程、多维度的课程考核和多元评价方式,全面考查学生理论水平、实际操作能力和从业素质。
参考文献
[1]旅游管理专业人才需求调查报告,http://wenku.baidu.com/view/ 2528468a6bec0975f465e28f.html,2017.
[2]何瑛.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计探讨—以职业岗位能力分析为基础[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2).
[3]杨钢,李庆.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岗位能力培养的实践探索[J].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12).
[4]罗君.“饭店管理概论”课程实践教学探析[J].职业技术,2007,(12).
基金项目:2015年陕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旅游业态变化的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项目编号为:15Z10。
作者简介:何葉(1976-),女,陕西商南人,陕西职业技术学院教学工作部,教授,研究方向:旅游教学和研究;董建辉(1962-),男,山西定襄人,教授,研究方向:旅游资源、建筑文化的教学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