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由贸易试验区作为新一轮改革开放的制度高地,在推进过程中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同时,我国自贸区改革的核心问题也逐步显现和明朗:自由企业制度建立、金融全面开放与风险控制、处理好开放这把双刃剑和培育与开放经济相匹配的商业道德这几个方面的改革,将直接关系到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的整体进度和效果。
【关键词】自由贸易试验区 改革 核心问题 金融开放
中国的自贸试验区从设立之初就背负着明确的历史使命:既是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制度试验田,也是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的重要支点。随着中国自贸试验区“1+3+7”模式的成型,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核心问题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自由企业制度的建立
自贸试验区设立的重要目的在于破解中国经济发展现阶段深层次矛盾,试验区作为一块单独的领域试行新的制度和政策。经过自贸试验区一段时间的运行和经验的积累,逐步总结出破解中国经济深层次矛盾的出路在于建立更加开放、更加有活力的市场经济制度,进一步增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更为妥善的处理好政府在资源配置中的地位,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简政放权,实现政府“放、管、服”的目标,真正激发市场的活力,这一切的核心着力点都在于自由企业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自由企业制度则要求有一整套的制度安排,这些制度不仅涉及政府的强行性制度,例如企业准入与退出制度、产权制度、市场竞争制度等,同时也包括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调整。实现企业内外部制度的相互对接,充分发挥企业在市场中的微观主体作用,形成制度合力,进一步强化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地位。我国的渐进式改革开放兼顾了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和制度变迁风险的控制,在短时间内取得重大进程。我国现有体制与改革开放初期相比有着非常明显的进步,部分领域已经达到甚至超过了国际水平。但我们同时还应认识到,目前我国企业制度离自由企业制度还有一定差距。例如自贸试验区实行的负面清单制度,虽然大大降低了企业准入的门槛,更为重要的是,从正面允许到负面禁止体现出政府职能转变理念的革新。但我国自贸试验区负面清单过长,保留项目过多,与国际规则水平还有着较大的差距。以自由企业制度为自贸试验区改革的核心着力点和抓手,不仅涉及政府职能的转变,同时还涉及国企和国有资产制度的变革,自由企业制度不可能仅仅是非国有企业的自由企业,大量的国有企业也必须参与到其中的制度建设中,这就触及到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水区,改革效果直接影响到体制改革的进程。
二、金融全面开放与风险控制
金融的全面开放将给一国的国际贸易乃至整个经济发展带来极大好处与便利,国家金融的全面开放可以实现资金在全球范围内的有效配置,增强国家的金融实力。但同时,金融的全面开放风险也极为明显:自从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性金融危机以来,发达国家不约而同的采取了超低利率的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性泛滥成灾。在这种大的金融背景之下,自贸区的金融开放将面临更多的挑战:自贸试验区的开放可能面临短期热钱的大量涌入或者资金的大量外流,这极有可能导致在区内外利率、汇率差异所引发的套利交易。由于资金的自由进出而带来资金市场的波动,进而给经济带来负面的影响和冲击。
就目前来看,自贸试验区在“一线放开、二线严格管理”的金融监管模式下,通过自由贸易账户构建起了本外币一体化运作的通道。在中国外汇管理局支持下,开展QFLP'和QDLP试点,可以自由选择外汇资本金的结汇时点。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已于2015年10正式运行,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建设为金融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奠定了基础。但自贸试验区与伦敦、纽约这样的国际性金融中心相比,在金融开放方面,与开放型经济还不相匹配,风险防范能力及金融制度也尚待完善,企业在资金自由兑换、跨境流动方面依然受到限制。金融制度创新依然是现阶段自贸试验区难度最大的改革任务。
金融制度改革的问题相当复杂,目前对于人民币自由兑换这一问题就有着很多的争议与讨论。同时,如何把握金融监管的尺度非常重要,过度监管违背了开放的目的和初衷,将使我国在国际上丧失金融竞争力。而过度的放开又会给投机套利带来机会,扭曲金融对资源配置的作用,直接打击实体经济的发展。不少的新兴发展中国家在金融开放的过程中都遭遇了金融危机,我国建立有效的金融监管体制,在金融开放的同时抵御可能的金融危机,在这其中自贸试验区肩负着艰巨的使命。
三、處理开放这把双刃剑
当今世界技术日新月异,新技术的出现不断降低了运输的成本,而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又进一步降低了通信、信息的成本,提高了获取的速度。这样,世界经济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双边和多边贸易协议逐步排除了国际贸易的各种壁垒,全球化是大势所趋。
按照国际通行的做法和标准,自由贸易园区的范围内,货物可以自由的进出,没有关税和非关税的壁垒,只要是符合国际惯例的货物进出自由贸易区都能够畅通无阻,自由贸易园区多实现境内关外,园区内进一步模糊了国界的限制。在园区内实现投资、信息、人才流动、资金的高度自由流动,没有本国国民与外国人待遇之间的分别,同时这一切又都是有法律法规的支持和保障。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在一定程度上是在我国划定的自由贸易园区。自由贸易试验区起到开放的桥头堡的作用。从总体上来看,扩大的开放可以发挥一个国家的比较优势,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带来世界范围内的产业创新和价值链整合,推动知识与人才的自由流动,开放从大的方向上是双赢的,既有利于国家,也有利于世界整体经济的发展。但同时,在局部必然会有些企业和行业受到开放所带来的冲击。而且,国内企业要走出去必然要面对不同的法律制度,不同的文化语言和不同的货币准则等等,跨国的成本也是无法忽视的。
四、培育与开放经济相匹配的商业道德,
自贸试验区的改革就是要建立一种能够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决定性作用,同时又能积极发挥政府作用的新制度。市场通过价格机制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但与之相伴随的是欺诈、投机等行为都会增加交易成本,并影响市场的整体发展。因此,巩固市场作为资源配置基础地位的同时,培育与开放经济相匹配的商业道德也尤其重要。
我国在降低外生交易成本方面取得了相当大的进步,但是在降低内生交易成本方面目前仍有很大的改进空间。国内企业在社会责任、现代企业精神、企业道德等方面与国际水准还有较大的差距。食品安全、环境污染等问题充分暴露出国内企业内生交易成本过高的问题。自贸试验区作为改革开放的桥头堡,如何培育与经济和开放水平相适应的商业道德是改革焦点问题。
参考文献
[1]王洪.我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比较分析及提升对策[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17年第3期.
[2]周阳.我国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性质分析[J].上海经济研究,2016年第7期.
[3]王轶南,韩爽.我国自贸试验区发展路径选择[J].学术交流,2017年第7期.
作者简介:吴迪(1983-),江西南昌人,特华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博士后研究员,研究方向:自贸试验区金融改革、区域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