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影响因素研究

2018-11-29 13:50王天放
新校园·中旬刊 2018年8期
关键词:中学体育德育渗透影响因素

王天放

摘 要: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在教学形式上存在着诸多区别,致使体育学科在德育渗透上与其他学科也存在区别。体育通常是在室外以身体运动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教育,因此,在德育渗透的因素上存在着特殊性。

关键词:中学体育;德育渗透;影响因素

体育运动是以身体运动为基本手段,促进人们身心健康的实践活动。体育课能传授给学生知识与技能,增强学生体能,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在德育渗透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

一、教师因素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占据主导地位,教师的德育素养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学效果。

1. 教师的德育意识。学校无小事,处处是教育。良好的德育意识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每个教学环节都有德育点可以挖掘,如简单的素质练习,让学生学会克服困难、挑战自我,这就是德育渗透。所以,德育意识较强的教师在设计和实施教学的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德育渗透,以达到良好的德育目的。

2. 教师的威信。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对于有威信的教师不仅言听计从,而且还能精准地领会教师极其微妙的暗示。德育渗透不仅是说教和设计活动,更重要的是教师要以身作则,给学生做榜样,通过自身去辐射、感染学生。反之,如果教师品行不端,学生不仅不会信服,更会忽视教育教学活动,从而影响学生的道德发展。

3. 教师的德育能力。德育能力是指在德育过程中,对学生的道德问题进行感知、监控、处理和反思的能力。德育能力强的教师能更好地对德育点进行感知、监控和协调,并通过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心理诊断与辅导能力以及教育机智提升德育渗透的效率。

二、学生因素

学生是教师进行德育渗透的主体,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发展特点,从而在教学中对症下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 年龄特征和品德基础。首先,中学生的认知能力已经到了一定的高度,感知觉的系统性和目的性增强。思维表现出更高的抽象概括水平,邏辑思维占主导地位。其次,意志的自觉性提高,克服困难的毅力有所增强,自我调节能力逐步提高,但有时喜欢意气用事,还需要教师及时给予帮助。

2. 情感状态。中学生的情绪和情感强烈、热情,同时他们的感情还存在起伏性与不稳定性,学习状态比较容易受环境和个人情感影响。

3. 成长环境。中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道德基础,但基础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成长环境,如家庭规模、经济条件、父母的职业、受教育程度等,都会影响到德育渗透效果。

4. 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体育课经常会有针对学生身体素质的练习,学生会产生惰性心理,如果练习方法又比较枯燥,那么学生会在心理上逃避,对于教师进行的德育渗透更是充耳不闻。如果能充分引起学生的兴趣,则会事半功倍。

三、教学因素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良好教学方法的应用,能使德育渗透事半功倍。

1. 德育环境。在体育德育渗透中,良好的德育氛围是一种催人上进的教育情景,能使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影响德育环境的因素有很多,首先是体育锻炼、比赛情景的营造;其次是学生所处的自然环境,包括时间、季节、天气等;再次是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包括政策引导、社会热点话题;最后是学生的教学环境,如教学中的突发状况等。体育课上的各种实践活动都是学生亲身经历的,只要设计科学,都是良好的德育渗透点。

2. 德育评价。在体育课上,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更着重于学生德育行为的评价,在此过程中,会使学生对正确的行为进行强化,对错位的行为进行纠正,能够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让学生自觉地参与到学习中去。

3. 教学内容。德育渗透是以教学为载体进行的,而这个载体决定着德育的高度。首先是教材的趣味性。教师要选择带有趣味性的教学内容,学生学习兴趣浓厚,会更自觉地接受德育渗透的内容。其次是教材的德育性。当我们要实现某个德育目标时,选择有相应属性的教材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教师在选择教材的时候要明确其所包含的德育属性,才能因材施教,如武术包含着强身健体、以武会友、不恃强凌弱的武德;篮球包含着大局观念、团结协作、随机应变的素养。选择了正确的载体,才会对德育渗透起到积极的影响。

注:本文系课题“体育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途径与方法研究”子课题“中学体育教学德育渗透评价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中学体育德育渗透影响因素
篮球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谈谈如何提高中学生的耐力素质
略论中学体育教学
选课机制下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研究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