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轮钢锭底部表面卷渣问题研究

2018-11-29 03:05曹岸春宋永泉
大型铸锻件 2018年6期
关键词:钢锭钢液表面质量

曹岸春 宋永泉

(太原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山西030024)

1 钢锭底部表面卷渣问题分析

我厂车轮钢锭锭模采用细长直筒式设计,保护渣浇注前吊挂于模内较低的位置,开浇初期,钢水进行充型,从模底砖注入钢锭模后主流股以较大的速度竖直向上涌至液面,然后主流股向四周分散并向下流动,形成循环流,中心钢流的流速远远大于分散于四周向下回流的钢液,对模底液面造成很大的冲击,中心处液面发生剧烈波动,悬吊于模中的保护渣在外包装袋熔化后下落与钢水接触,在钢锭模模壁的激冷作用下,靠近模壁的一层钢流固相率很高,极易形核并将卷入钢流的保护渣捕获凝固[1],随着钢液面的上升,环流对钢液面的冲击变得十分微弱,卷渣便不再发生。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钢锭底部卷渣十分严重,表面质量非常差,而钢锭底部以上非常光洁,证明卷渣只发生在开浇后钢流充型的过程中。卷入钢锭内部的保护渣和钢锭表面打磨后残留的保护渣,在锻压过程中容易形成较大的夹杂。由于锭型设计的原因,卷渣部位刚好位于下料锯切处,对刀具损害十分严重。

为解决这一问题,我厂从两方面入手进行了一系列工业试验。一是降低模底开浇钢流的流速,减少主流股对钢液面的冲击,缓解液面波动的剧烈程度。为实现这一目的,一方面是在开浇时进行控流操作,降低开浇注速,另一方面是调整模底眼砖的开口尺寸控制钢流速度。我厂主要研究了开浇注速的合理范围。二是调整保护渣的性能,降低保护渣在钢液面剧烈波动时卷入钢液并被捕获凝固的几率。

2 工业试验

2.1 开浇注速控制范围的探索

开浇注速过慢,钢液易在汤道凝固发生堵塞,导致钢锭不能正常浇起,注速过快发生卷渣的几率增大。为了寻找合适的开浇注速范围,设计试验方案如下:控制保护渣品种,模底眼砖尺寸、出钢温度和锭盘汤道数量不变,开浇注速设定为1.2~1.8 t/s、1.8~2.4 t/s、2.4~3 t/s、3~3.6 t/s四个范围进行浇注,对每组钢锭下表面质量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见表1。

2.2 保护渣性能对钢锭下表面卷渣的影响

粉状保护渣在浇注时会形成三层结构,从上到下依次为:粉状层→烧结层→熔融层,车轮钢锭材质为CL60、AAR-B等高碳钢,钢种熔点低,注温相应较低,浇注开流时保护渣熔化速度慢,钢锭模下部熔池很难快速形成熔融层来保护钢液[2],粉渣及烧结渣块很容易被波动的钢液捕获在模壁激冷作用下凝固,使钢锭表面形成渣坑。为防止钢锭头部形成倒缩孔,必须保证保护渣的保温性能,因此保护渣的上限熔点不能过低[3],在注温较低时,为防止卷渣只能提高保护渣的熔速和铺展性能。为探索保护渣性能对钢锭下表面卷渣的影响,设计了5种不同性能的保护渣进行工业试验,并对每组钢锭的下表面质量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见表2。

表2 采用不同性能保护渣对应的钢锭下表面质量Table 2 Lower surface quality of ingot of different protective slag with various performance

从表2可以看出,调整保护渣成分控制其熔速在30 s左右,膨胀系数控制在2.5以上,钢锭下表面卷渣情况大幅度减少。

3 结论

针对车轮钢锭底部表面卷渣的问题,通过理论分析和一系列工业试验得出以下结论:

(1)浇注开浇时注速不宜过快,对于我厂来说控制在1.8~2.4 t/s为宜。

(2)对于车轮钢锭等高碳钢的浇注,由于注温低要选择熔速快、铺展性好的保护渣。熔速30 s左右为宜,保护渣膨胀系数要大于2.5。

改进后钢锭底部表面卷渣情况得到明显改善,合格率稳定在99.9%以上。

猜你喜欢
钢锭钢液表面质量
真空熔炼过程中定向导流装置内钢液运动现象的研究
裂纹敏感性钢铸坯表面质量控制
日钢板坯连铸SPA-H钢液位波动原因分析及控制
LF深脱硫过程中的钢液增碳增氮的控制研究
高强化平行流电解提高A级铜表面质量实践
石英玻璃旋转超声铣削表面质量研究
GCr15轴承钢精炼渣与钢液组分间平衡热力学研究
微细发泡注射成型制品表面质量改善的研究
改进底注钢锭模锁紧方式
大气下注钢锭浇注工艺改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