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创新理论的新发展:以价值创新为导向的TDBMC模式

2018-11-29 10:14:56刘颜楷尤建新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创意与设计 2018年5期
关键词:协同价值产品

文/ 刘颜楷 尤建新 (同济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

一、引言

21世纪随着互联网、移动通信、物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等高科技发展,以及知识经济、消费主义和众包模式的兴起,传统以技术创新为主导的创新模式,已经难以适应互联网智能时代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和快速迭代的消费需求。不仅传统大型科技企业陷入了“创新者的窘境”(Christensen,1997)2,而且广大中小新兴科技企业也迫切需要更为有效的创新模式来指导和引领。

在这种背景下,管理界在集成创新、开放式创新和协同创新的基础上探寻新的模式和思路,但总体上还是延续了技术研发为导向的思路。设计界在设计驱动式创新和设计思维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TBD(技术、商业和设计)整合创新的三元模式,但尚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这促使笔者努力探寻一种能快速有效整合多个创新主体和创新维度的新型创新模式。因此,本文在集成创新、开放式创新、协同创新、设计驱动式创新、TBD整合创新等理论和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以价值创新为导向的TDBMC整合创新模式。

二、现有整合创新理论的发展与局限

1. 基于集成创新理论的整合创新

Iansiti(1998) 在 其 代 表 作 中首次正式提出技术集成(Technology Integration)的理念1Iansiti M. Technology Integration: Making Critical Choices In A Dynamic World. [M], Boston: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Press, 1998.,标志着集成创新理论的正式确立。集成创新(Integrated Innovation)英文本意也可以翻译为“整合创新”,侧重技术创新的整合。

江辉、陈劲(2000)提出了“集成创新=技术集成+知识集成+组织集成”的集成创新战略模式2江辉、陈劲. 集成创新:一类新的创新模式. [J]. 科研管理,2000 , 21 (5) :31-39.。庄越、胡树华(2002)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价值链形成, 有赖于企业内外资源的集成, 有赖于面向产品创新的管理集成3庄越、胡树华. 现代企业产品创新集成化的原理与方法. [J]. 科研管理,2002 , 23 (1) :77-83.。西宝、杨廷双(2003)通过并行的方法将各个组成部分的创新主体、创新要素、创新能力、创新实践、创新流程和竞争力集成起来4西宝、杨廷双. 企业集成创新:概念、方法与流程. [J]. 中国软科学,2003 (6) :72-76.。

Bernstein和Singh(2006)将创新分为四个阶段:创意产生、创新支持、创新开发和创新实现,四个阶段的两侧分别是“技术推动”和“市场拉动”机制,同时还整合了管理、沟通、结构和控制四个组织结构,形成了更全面的整合创新过程模型5Bernstein B, Singh PJ. An Integrated Innovation Process Model Based on Practices of Australian Biotechnology Firms. [J]. Technovation, 26 (2006)561–572.。不过,这本质上还是“技术-市场”双驱动的思路,也即技术(T)和商业(B)的整合创新,简称TB整合创新(图1,根据英文原图翻译)。

张永胜等(2009)首次提出创新过程中研发/市场职能整合和产品创新绩效之间呈倒U型关系的假设并进行了验证,得出存在最优整合程度的结论6张永胜, 刘新梅, 王海珍. 研发/市场职能整合与产品创新绩效关系研究. [J]. 科学学研究,2009 , 27 (2) :309-314.。秦剑(2014)研究了研发/制造/营销跨职能整合对新产品开发绩效的提升机制,证明跨职能整合提升了产品线协同和新产品开发绩效7秦剑. 研发/制造/营销跨职能整合与新产品开发:产品创新性的差异效应研究. [J]. 中国管理科学,2014 , 22 (1) :130-138.。

2. 基于开放式创新理论的整合创新

开放式创新,是Chesbrough(2003)提出的一种新型创新范式,他认为企业应实现内外创新资源流动与交换,并同时打通内外两条市场通道,以实现有效而持久的创新8Chesbrough HW. Open Innovation: The New Imperative for Creating And Profiting from Technology. [M]. Boston: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2003.。开放式创新本质是对企业对内外创新资源的整合,也是整合创新的一种形式。

Laursen(2006)认为互联网时代各种因素冲击企业的创新边界,知识型员工数量骤增与高流动性、信息技术使用及外部思想可用性等因素促使企业边界更加开放,并加快了创新资源的内外流动9Laursen K, Salter AJ. Open For Innovation: The Role of Openness in Solved Innovation Performance Among U. K. Manufacturing Firms. [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2006, 27 (2) :131-150.。

陈钰芬(2009)认为开放式创新能广泛吸收所有人的新鲜创意,加快企业的创新步伐,更好地抓住稍纵即逝的市场机会10陈钰芬. 开放式创新:提升中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9, 30 (4) :81-86.。陈劲(2012)则认为虽然开放式创新的理念打开了企业捕捉机会的思路,但由于开放式创新的核心是创意产生和利用的多样化,这仅仅是企业进行创新的一个环节,它并未回答企业如何通过开放式创新最终实现竞争优势的问题11陈劲,阳银娟. 协同创新的理论基础与内涵. [J]. 科学学研究,2012 , 30 (2) :161-164.。

图1 集成创新过程模型(Bernstein和Singh,2006)

3. 基于协同创新理论的整合创新

Teece(1986)最早对协同创新的内涵进行了系统的阐述:这是一种创新所需的企业间相关联的组合能力,以实现相关企业在创新中的共赢12Teece DJ. Profiting from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mplications for Integration, Collaboration, Licensing and Public Policy. [J]. Research Policy,1986,15 (6): 285-305.。Ansoff(1987)认为在企业管理中,“协同”不仅能够带来价值增加,而且可以带来价值创造1Ansoff H I. Corporate Strategy, Revised Edition. [M]. Penguin Books, 1987.。Davis和Eisenhardt(2011)认为协同创新是以知识增值和创新绩效提升为核心的一种整合的创新组织模式与关系,包括知识、技术、资源等跨越组织边界的整合与协同2Davis JP, Eisenhardt KM. Rotating Leadership and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Recombination Processes in Symbiotic Relationships. [J].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2011, 56 (2): 159-201.。

图2 设计驱动式创新(Verganti,2009)

陈劲(2012)认为协同创新主要表现为产学研合作的过程,关键是形成多元主体协同互动的网络创新模式,通过知识创造主体和技术创新主体间的深入合作和资源整合,产生系统叠加的非线性效用的价值创造过程3陈劲,阳银娟. 协同创新的理论基础与内涵. [J]. 科学学研究,2012 , 30 (2) :161-164.。解学梅(2015)着重对多维协同模式、协同效应和创新绩效的内在联系进行剖析和实证研究4解学梅,刘丝雨. 协同创新模式对协同效应与新绩效的影响机理. [J]. 管理科学,2015 (2) :27-39.。

总体来看,协同创新体现了多主体多维度整合创新的特征,也为本文提出TDBMC整合创新模式提供了直接的理论依据。

4. 基于设计驱动式创新理论的整合创新

Aubert(1982)很早就将设计界定为“创新中的核心工作”5Aubert JE. Innovation in Small and Medium Firms. [M]. Paris: 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1982.。Walsh(1985)认为设计师在产品开发过程中担当了整合市场需求与产品设计的“看门人”职责6Walsh V, Roy R. The Designer as“Gatekeeper” in Manufacturing Industry. [J]. Design Studies, 1985, 6 (3) :127-133.。

Verganti(2003)最早提出设计驱动创新(Design Driven Innovation)模式,在传统的“技术推动”和“市场拉动”之外,引入“设计驱动”作为第三种创新动力(图2,根据英文原图翻译)。这可以说就是TBD整合创新的雏形,在这种模式下设计被视为一种创新的整合过程,其整合的对象包括技术、市场需求、产品语言三方面的资源和知识7Verganti R. Design as Brokering of Languages: Innovation Strategies in Italian Firms. [J]. Design Management Journal, 2003.13(3), 34-42.。

Utterback等(2006)提出“设计激发式创新”(Design Inspired Innovation)理论,认为当创新受到设计的启发时,会超越技术和实用性,可以使用户无缝地将产品、服务和使用整合到一起8Utterback JM, et al. Design-inspired innovation. [M]. New York: World Scientific Publishing Company, 2006.。

陈雪颂(2011)认为设计驱动式创新是一种由设计主导的创新模式。与传统的研发驱动式创新相比,强调对现有技术元素和社会文化元素的创造性组合与运用,来创造新产品满足市场的需求9陈雪颂. 设计驱动式创新机理与设计模式演化研究. [D]. 浙江大学博士论文,2011.。

设计驱动创新理论的正式确立,突破了传统的以技术为主导的创新思维,形成了三元式的TBD整合整合创新概念,拓宽了创新管理的研究范畴,也为本文提出TDBMC整合创新提供了理论支撑。

5. 基于设计思维的整合创新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Simon(1969)最早提出设计作为一种思维方式的概念10Simon HA. The Sciences of The Artificial. [M]. Cambridge, MA: MIT Press, 1969.。Rowe(1987)首次正式使用了设计思维(Design Thinking)这个词汇11Rowe P. Design Thinking. [M]. Cambridge, MA: MIT Press, 1987.。Brown(2008)将设计思维定义为:用设计者的感知和方法去满足在技术和商业策略方面都可行的、能转换为顾客价值和市场机会的规则12Brown T. Design Thinking. [M]. Boston, MA: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2008.。从这个定义来看,设计思维的核心上就是一个将技术、商业和设计整合起来创新的方式,也即TBD整合创新。

Lockwood(2009)提出了“整合设计创新”的模型,他认为设计思维本质上是以人为中心的创新过程,更像是一种创新和设计实现的方法论,有助于发现未被满足的需求和机会,并创造新的解决方案13Lockwood T. Design Thinking: Integrating Innovation, Customer Experience and Brand Value. [M]. New York: Allworth Press, 2009.。

Martin(2009)在设计思维的基础上提出了整合性思维(Integrative Thinking),他认为如果一个问题拥有两种相互冲突的解决方案时,可以利用设计思维提出比原先两种方案更胜一筹的新思路14Martin RL. The Design of Business: Why Design Thinking Is the Next Competitive Advantage. [M]. Boston: Harvard Business Press, 2009.。Martin进一步拓展了TBD整合创新理论,也为本文提出TDBMC整合创新提供了一定借鉴。

6. 新近流行的TBD整合创新概念

随着移动互联网和开放式创新的兴起,创新的门槛不断降低,创新的边界得以不断扩展或突破,各行各业的跨界创新逐步成为主流,特别是技术、商业和设计行业的整合更成为主流趋势。

跨界专家John Maeda发布了《Design in Tech Report》系列报告,将设计、技术和商业结合起来研究,他认为设计不止关乎美观,也关乎其市场相关性以及设计结果的意义(KPCB,2015)1John Maeda. Design In Tech Report 2015. [EB/OL]. Kleiner Perkins Caufield & Byers,http://www.kpcb.com/blog/design-in-tech-report-2015。他进一步研究了传统设计师和科技界设计师的主要区别,并认为“工程师是高效的问题解决者,商业人士擅于思考短期回报,而设计师渴望事物的优雅和美观。这三者应该共同协作和谐创新,并认可彼此所带来的价值。所以需要一种新型多维度的方法来设计未来被创造的事物”(KPCB,2016)2John Maeda. Design In Tech Report 2016. [EB/OL]. Kleiner Perkins Caufield & Byers,http://www.kpcb.com/blog/design-in-tech-report-2016。John Maeda的研究正式形成了TBD整合创新概念,他观点为本文研究TDBMC整合创新带来了直接的启发和灵感。

7. 现有整合创新理论的对比

通过对现有整合创新理论发展的梳理,本文将这些理论的主要特点和局限汇总如下(如表1所示)。

表1

三、互联网智能时代创新的主要难点和核心问题

现有整合创新理论局限的改进和完善,需要通过构建新的创新模式来实现。在正式提出新模式之前,我们必须先了解互联网智能时代创新的主要难点和核心问题到底是什么,才能对症下药。

1. 互联网智能时代创新的主要难点

难点一:如何给消费者带来新的产品意义和购买理由?

再好的技术创新,如果不经设计包装,想直接赢得消费者的青睐是困难的。在物质极大丰富的当下,消费者对创新产品的期望更高,审美和体验已经成为一种刚性需求,他们需要更好的产品意义和购买理由。企业如果继续延续传统技术研发主导的创新模式,是很难让产品脱颖而出的。而设计驱动创新的模式往往能孕育更多的突破性创新产品,创造一种消费者自己未能想到同时又是正需要的新产品(Verganti,2009)1Verganti R. Design Driven Innovation: Changing the Rules of Competition by Radically Innovating What Things Mean, [M]. Boston: Harvard Business Press, 2009.。因此,设计创新的介入可以使产品和服务带给消费者更好的购买意义和理由。

难点二:如何在创业初期通过各种手段来募集资金并吸引机构投资?

处在创业期的新兴科技企业融资总是困难的,成功概率和估值都比较低。除了传统的科技贷款、天使投资和风险投资外,随着网络众筹的兴起,初创企业可以通过发起众筹向消费者预售产品来募集一定的资金(Schwienbacher, 2010)2Schwienbacher A, Larralde B. Crowdfunding of Small Entrepreneurial Ventures.[EB/OL]. SSRN Electronic Journal, 2010.。这尤其适合面向消费端的行业,除了募集一定资金和检验新产品受欢迎程度,众筹还可以提高新产品和初创企业的曝光率和知名度,吸引风险资本机构的关注或投资,甚至由于众筹大获成功而大幅提升企业的估值。众筹是金融创新的一种,本质上属于商业创新范畴。

难点三:如何在网络平台日益垄断的格局下寻找新的营销渠道和方法?

互联网智能时代,在营销方面实体产品销售主要依靠电商平台,虚拟产品销售主要依靠应用分发平台。在当前电商平台和分发平台日益聚合垄断的情况下,如何获得线上流量并转化为销量和用户量成为亟待解决的难点。

这促使很多新兴科技企业努力探索新的营销模式,包括社交电商和线下体验等等。而很多贸易公司、咨询公司、传媒公司也纷纷转型主动切入移动互联网和智能硬件创新。这使得创新主体更加多元化,创新流程更非线性,在创新伊始就要确立更精准的营销定位、方式和渠道。许多新的营销概念也应运而生,比如饥饿营销、爆款营销和参与感营销。这些都可以称为营销创新。

难点四:如何利用新媒体的传播特征迅速形成粉丝效应?

互联网智能时代的企业创新不是止步于新产品量产,新产品的传播与推广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并且是创新成功与否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随着微博、微信等社交新媒体的兴起,人们对商品和服务信息的获取、分享与传播方式发生了重大的转变。不同于传统品牌厂商主要选择电视和报刊等媒体进行单向式传播,新兴科技企业更倾向于通过社交新媒体来进行互动式宣传,这会有更快的传播速度和更强的渗透力。通过社交媒体,可以帮助说服、吸引注意力、建立对话、突出自身、抓住新市场,甚至超越竞争对手,而这一切都基于较少的预算(Spencer,2014)3Spencer S, Harding J, Sheahan J. Social eCommerce: Increasing Sales and Extending Brand Reach. [M]. O'Reilly Media Inc, 2014.,甚至形成粉丝效应和爆款产品,这些都是媒体创新。

难点五:如何让消费者积极参与到创新的过程中并创造价值?

Hippel(2011)认为当现有的产品和服务不能满足消费者需求时,消费者就有参与修改或开发新产品和服务的动机。另外,信息和社交技术的发展使得修改或开发产品和服务所需的知识和技能越来越容易获得,消费者的创新实践也越来越多4Von Hippel E, Ogawa S, Jong J. The Age of The Consumer-Innovator. [J]. MIT Sloan Management Review, 2011, 53 (1): 27-35.。

互联网智能时代的创新最怕闭门造车,创新的过程中如果缺少消费者的参与,可能导致在初期产品定义和设计就偏离了消费者的需求。消费者参与创新,可以减少产品创新的不确定性,促进创新的扩散,帮助企业快速获取潜在客户价值。消费者参与创新的本质就是客户创新,是一种积极整合客户参与的创新模式。

2. 互联网智能时代创新的核心问题

上述这些难点的综合与回归其实就导出了互联网智能时代创新的核心问题:如何在海量的创新产品中脱颖而出并形成综合竞争优势?而这一问题的解答,必须通过构建新的创新模式来实现。

由于市场的不确定和竞争的日益增强,传统以技术研发为主导的创新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下新兴科技行业的发展需求。要解决上述难点和核心问题,需要一种更新的、更大格局的整合创新模式来进行指导和引领。今天企业创新要想成功无法只靠技术创新,还需要设计创新、商业创新、营销与媒体创新、客户创新。五个创新维度的共同协作,才能使创新产品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并形成综合竞争优势,并最终走向成功。这是一个创新生态系统的构建,也是不同创新主体和维度整合与协同的结果。

四、TDBMC整合创新的概念、模式与原理

1. TDBMC整合创新概念的提出

通过前文对现有整合创新理论的对比,以及对互联网智能时代创新的主要难点和核心问题的探讨,我们发现现有理论模式无法解决互联网智能时代创新的很多问题,难以适应快速迭代的节奏和市场的不确定性。由于缺少营销、传播、消费和反馈的介入,尚未实现创新全流程的价值链打通。因此,本文在前期理论研究和现实探讨的基础上,结合营销与媒体创新、客户创新相关理论,提出了适合互联网智能时代的TDBMC整合创新模式。

图3 TDBMC整合创新价值“圈层图”

图4 TDBMC整合创新“脑核式”Ⅰ级模型

TDBMC整合创新,是一种以价值创新为导向,通过整合技术(Technology)、设计(Design)、商业(Business)、营销与媒体(Marketing & Media)、客户(Customer)五个创新维度,协同推动创新以更有效的方式进行,以应对复杂多变的互联网新经济市场环境,从而提升创业企业和创新产品的综合竞争优势的创新活动。

之所以将TBD的顺序改为TDB,是因为只有当技术(T)与设计(D)的先行结合才能定义一个完整的产品、描绘出市场的可能性和呈现创新的基本价值,这个时候商业(B)、营销与媒体(M)和客户(C)的介入和推动才能真正将创新推向市场和放大规模效应。

2. TDBMC整合创新模式的构建

(1) TDBMC整合创新价值诉求分层

2014年6月~2017年10月笔者陆续走访了三十多家企业,访谈对象均为公司中负责或参与创新活动的高管级别专业人士,包括部分CEO或创始人。通过大量访谈和案例研究,本文对各个创新主体的价值述求进行了梳理、筛选和汇总。根据各个创新主体参与到创新过程的紧密程度和亲疏关系,将各种价值诉求细分为三层,分别是核心层、中间层和外围层,从而形成TDBMC整合创新价值“圈层图”(如图3所示)。

在 “圈层图”中,核心层主要包括功能价值、生产价值、审美价值、体验价值,其中功能价值和生产价值属于技术创新(T端),由技术工程师主导;审美价值和体验价值属于设计创新(D端),由设计师主导。核心层中间用虚线加以分隔,左右两边技术创新和设计创新不是完全割裂的,而是相互影响相互融合的。技术创新(T端)和设计创新(D端)的整合共同形成了创新产品,是TDBMC整合创新的基础。

中间层主要包括经济价值、投资价值、品牌价值、传播价值,其中经济价值和投资价值属于商业创新(B端),品牌价值和传播价值属于营销与媒体创新(M端)。在中间层,经济价值和投资价值位于后端,由企业家和投资人主导的商业创新是整合创新的背后推动力。而品牌价值和传播价值位于前端,是因为营销与媒体创新更直接面对消费者。商业创新(B端)和营销与媒体创新(M端)的整合共同构成了产品商业化的利益链条,是TDBMC整合创新的主干。

外围层的主体就是消费者,主要体现消费价值,是对核心层和中间层的八种创新价值的回归。消费者既是创新成果的最终购买者,但也是创新的参与者。消费者和消费价值处于创新价值“圈层图”的最外围,符合创新的扩散规律和价值的传导规律。

图5 TDBMC整合创新“龟背式”Ⅱ级模型

TDBMC整合创新价值“圈层图”基本呈现整合创新的价值分层,但价值创新的路径还不是很清晰,具体的价值创新路径和衡量标准没有得以很好呈现,因此本文将在“圈层图”基础上进一步形成更直观的TDBMC整合创新基本模型。

(2)TDBMC整合创新基本模型的构建

在TDBMC整合创新概念和价值诉求分层的基础上,本文将以价值创新这条主线来构建TDBMC整合创新的概念模型。

TDBMC整合创新模式,是围绕价值创新这条主线将技术(T)、设计(D)、商业(B)、营销与媒体(M)、客户(C)五个创新维度连接起来形成了空间上的多元非线性创新模式。而价值创新主线是沿着资本为起点和消费为终点,在这条主线的不同位置和节点五个创新维度的进行交织与协同,共同推动创新更快地走向成功。TDBMC整合创新的过程其实就是价值整合与协同的过程,包括价值实现、价值增加、价值传递、价值协同等。

在互联网智能时代竞争激烈的环境下,企业发展更需要具有突破性创新的产品,而突破性创新的产品的诞生不只是技术创新的功劳,还有其设计创新的贡献。如果我们把产品想象为人的大脑,理性的技术创新(T)和感性的设计创新(D)分别就像人的左脑和右脑,他们共同奠定了创新产品的功能和形式,理性与感性的结合才更容易形成一个突破性的创新。

然而光有技术创新(T)和设计创新(D)并不能一定保证创新的成功,在这个产品更新迭代飞快和竞争日益激烈的不确定性市场环境下,创新其实是一件高风险的事情,还需要渠道、传播、运营和投资的共同推动才能提高成功的概率。而渠道和传播对应的就是营销与媒体创新(M),运营和投资对应的是商业创新(B),他们分别构成了“创新脑核”的前端和后端。

当然,消费者既是终端客户同时也是参与创新的一个主体,一个全流程的整合创新是离不开客户创新的,TDBM端构成的“创新脑核”再加上客户创新(C)而共同形成了TDBMC整合创新“脑核式”Ⅰ级模型(图4)。

3. TDBMC整合创新模式的基本原理

TDBMC整合创新“脑核式”Ⅰ级模型是一个简化的通用模型,主要呈现以价值创新为导向的TDBMC整合创新的基本逻辑。如果对其内在作用机理进一步展开研究,以互联网智能时代的常见产品为例,构成“创新脑核”的TDBM端可以进一步细化为:

左端技术创新(T)主要包括功能技术、交互技术和生产技术。其中功能技术是指为实现产品主体功能所需的核心技术,可能包含硬件技术和软件技术,也可能是其他材料、能源、医疗技术等;交互技术是指增强人机互动的技术,是为更好发挥产品主体功能所需的辅助技术,包含实体交互和虚拟交互;而生产技术,并不只是局限于实体产品,虚拟产品其实也会遇到将各种软件功能编译成型和规模化生产的问题。这些技术创新重点解决产品 “能不能使用”和“好不好实现”的问题,主要体现了创新的功能价值和生产价值。右端设计创新(D)主要包括理念设计、产品设计、交互设计和品牌设计,重点解决创新“好不好看”和“好不好用”的问题,主要体现创新的审美价值和体验价值。

前端营销与媒体创新(M)主要包括需求挖掘、渠道建设和包装宣传,重点解决创新产品的接受度和传播力的问题,通俗来说就是“认不认可”和“影响大小”的问题,主要体现品牌价值和传播价值。后端商业创新(B)中的战略定位、资源能力和商业生态等,重点解决创新产品的盈利模式和投资回报的问题,通俗来说就是“如何赚钱”和“赚更多钱”的问题,主要体现经济价值和投资价值。

再加上创新产品的最终消费者所形成的客户创新(C),重点解决“值不值得买”和“愿不愿参与”的问题,主要体现的是消费价值。

当我们把各个创新维度所体现的价值和具体内容汇集起来,就构成了一个更细化的以价值创新为导向的TDBMC整合创新“龟背式”Ⅱ级模型(如图5所示)。通过这个“龟背式”Ⅱ级模型,我们可以清楚了解TDBMC整合创新的基本框架、问题导向和价值链条。

五、结语

TDBMC整合创新模式,整合了与价值创新最密切相关的五个创新维度,拓展了现有TB整合创新的二元架构和TBD整合创新的三元架构,形成了更复合的多维度创新协同,为互联网智能时代的创新提供了新的思路、理论和模式,这是是对现有整合创新理论的再定义和拓展。

这种以价值创新为导向和主线的多主体多维度的创新整合,可以带来了更多的成功可能性。各个参与创新的利益相关群体更清楚自己在创新中的位置和作用,也更容易形成创新的利益链条和价值同盟。因此,多主体多维度之间的创新整合更容易更顺畅,同时良性可持续的创新生态系统也更容易形成。

互联网智能时代,创新不再只是企业家在主导和推动,所有与创新相关的利益群体都可以成为创新谋划、发起和推动的主体。以价值创新为主线的TDBMC整合创新更具有实操性和指导性,更容易将多主体多维度的利益和目标整合统一起来,帮助他们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下快速决策和行动,从而提升企业创新的效率和成功概率,这是一种共谋的创新。

猜你喜欢
协同价值产品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科学大众(2020年23期)2021-01-18 03:09:08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汽车观察(2019年2期)2019-03-15 06:00:50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
中国卫生(2016年5期)2016-11-12 13:25:26
2015产品LOOKBOOK直击
Coco薇(2015年1期)2015-08-13 02:23:50
协同进化
生物进化(2014年2期)2014-04-16 04:36:26
小黑羊的价值
新产品
玩具(2009年10期)2009-11-04 02:33:14
产品
个人电脑(2009年9期)2009-09-14 03:1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