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 睿,李毓林,李 松,曹 莹,王 俐,黄 茂(乐山市人民医院儿科,四川614000)
自1993年发现降钙素原(PCT)与细菌感染有关以来[1],临床各个领域都开展了与PCT相关的研究。在新生儿领域,感染性疾病患儿的症状和体征不典型、辨识度低,判断是否感染及感染程度很困难,以致患儿在重症细菌感染时,实验室指标未出现阳性结果,而病情已有恶化,从而丧失抢救的最佳时机[2]。PCT水平的升高与细菌感染严重程度密切相关[3],可通过其动态变化判断疾病的预后,并可大致区分细菌感染与非细菌感染[4]。本研究探讨了PCT在新生儿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旨在为临床提供参考。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3年1—8月本院新生儿病房的210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22例,女88例,出生时间为15 min至27 d。根据临床表现将研究对象分为严重感染组36例(如脓毒症、重症肺炎等),局部感染组14例(如脐炎),非感染组160例(如窒息、早产)。纳入标准:(1)所选新生儿包括疑似全身感染、局部感染患儿,以及窒息、早产、黄疸患儿;(2)感染患儿均符合2003年《中华儿科杂志》诊断标准。排除标准:(1)入院时患儿出现呼吸循环衰竭;(2)合并严重心肝肾肺严重衰竭患儿。患儿家属同意并签署相关知情同意书。本研究完全遵循世界医学会的《赫尔辛基宣言》。
1.2 方法 患儿入院后,采集静脉血,采用罗氏电化学发光仪E411测定血清中PCT水平,PCT⁃Q检测卡购自德国BRAHMS公司,严格按说明书操作,检测结果:PCT水平小于0.5 ng/mL,为非细菌感染或局部细菌感染;PCT水平为0.5~2.0 ng/mL,表示可能存在全身细菌感染,排除可导致PCT升高的其他情况;PCT水平为大于2.0~10.0 ng/mL,表示存在全身细菌感染或脓毒症;PCT水平大于10 ng/mL,为严重脓毒症或脓毒性休克。PCT水平正常值为小于0.1 ng/mL、大于或等于2.0 ng/mL时为阳性阈值[5];白细胞计数(WBC)大于 20×109L-1,中性粒细胞比率(N%)大于70%为阳性阈值;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大于10 mg/L为阳性阈值。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以率或构成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3组新生儿按PCT水平分布情况比较 3组新生儿按PCT水平进行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9.363,P<0.05),见表 1。PCT 水平能大致区分细菌感染(严重感染与局部)与非细菌感染。
表1 3组新生儿按PCT水平分布情况(n)
2.2 不同疾病新生儿按PCT水平分布情况比较 不同疾病患儿按PCT水平进行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4.634,P<0.05),见表 2。
表2 不同疾病新生儿按PCT水平分布情况(n)
2.3 高危患儿炎性指标监测结果 18例重度窒息、早产、极低体重新生儿在病情加重出现呼吸衰竭时,给予呼吸机(11例,其中1例死亡)、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6例)、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1例)置管静脉营养支持。在上呼吸机、CPAP患者中,PCT检验结果优于其他3种方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5.84、14.725,P<0.05)。见表 3。
2.4 PCT对抗菌药物使用的指导作用 在150例窒息、早产、黄疸新生儿中,47例使用抗菌药物治疗(没有明确的感染表现,但有诸如胎膜早破、母亲感染等其他因素而预防性使用),占31.3%,在窒息、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早产、黄疸新生儿的检测中,PCT(PCT≥2 ng/mL为阳性阈值)能指导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新生儿感染、脓毒症严重威胁新生儿生命,早期诊断及合理有效的治疗与其预后密切相关[6]。新生儿早发和迟发性脓毒症涉及母亲因素、分娩因素,以及新生儿在宫内或出生后免疫力低下、窒息、早产、体重极低、机械通气、静脉营养、PICC置管等诸多高危因素。THAVER等[7]报道,8%~80%的新生儿死亡与感染有关,其中42%在生后1周内死亡。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的症状、体征不典型,血培养阳性率又低(35%)且太慢,以致患儿在重症细菌感染时,实验室指标未出现阳性结果,而病情已有恶化,从而丧失抢救的最佳时机。早期识别和治疗可能发展为脓毒症的高危儿,是临床面临极大挑战,因此临床急需要一个能准确、初期、迅速反映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的指标。WBC、hs⁃CRP等传统指标和血培养等均具有局限性,早期诊断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的灵敏度低,且漏诊率高。本研究中,18例重度窒息、早产、极低体重新生儿给予呼吸机、PICC置管,其中只有3例血培养阳性,其余阴性,故只靠血培养结果诊断感染会延误治疗。早期应用强力抗菌药物治疗后,除1例死亡,其余患儿全部治愈出院。
PCT是判断全身性细菌感染的有力工具,能为临床提供较早的、具有创新意义的、针对严重细菌感染的实验指标,能快速反映病情发展,具有检测方便、耗时短、血液样本量小等特点[8⁃9]。有文献报道,PCT在全身感染性疾病如败血症、脓毒血症、感染性休克、全身系统性炎症综合征及多种细菌感染性疾病中,其表达水平明显升高,且在感染不断进展时可持续保持高水平,在感染得到控制时,其表达水平将逐渐下降。因此,PCT是能反映感染性疾病发展过程的灵敏度、特异度最佳的指标。其他炎性指标在早期诊断中各有不足:(1)hs⁃CRP达到峰值的时间相对于PCT更长,不足以进行早期诊断及对治疗效果的判断,在某些非感染性疾病如严重缺氧引起的大量组织破坏时可呈阳性。有文献报道,在新生儿败血症中,hs⁃CRP阳性率、灵敏度及特异度明显低于PCT,不能有效区别全身败血症、重症细菌感染和轻度、局部细菌感染。hs⁃CRP对治疗的反应也有一定的滞后性,对抗菌药物治疗不敏感,当感染控制后,其仍呈高水平表达,因此不适合作为抗菌药物疗效的观察指标[10⁃11]。WBC并非在所有的细菌感染患者中都有改变,且其受机体反应性影响波动较大,如:早产儿可表现为无反应性,在创伤或应激时都可能引起WBC增高[12]。另外,当早产儿血小板计数发生明显改变时,疾病可能已发展到极其严重阶段,不利于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血液或脑脊液、分泌物的体外培养耗时长、阳性率低、易受干扰,对于疾病的早期诊断意义较小[13⁃14]。而PCT是降钙素的前肽物质,作为一种无激素活性的糖蛋白,其半衰期长,在体内外稳定性好,在新生儿期不受母体PCT水平高低和窒息缺氧损伤引起的急性炎性反应的影响,仅与新生儿自身细菌感染严重程度有关[14]。本研究结果显示,PCT检测在早产儿、极低体重新生儿病情加重合并严重细菌感染时不受上述因素影响,仍表现有反应性。
本研究针对新生儿常见多发的非感染性疾病,如新生儿窒息、HIE、早产、黄疸等,在新生儿生后1~3天检测PCT(建议对出生后2天的新生儿尽量不作PCT检测,其余时间段PCT≥2 ng/mL为阳性阈值的检测仍是判断全身严重感染的重要指标),并与2001—2004年124例窒息新生儿及2006年8月至2008年8月48例早产极低体重新生儿比较[15],减少了68.7%,纠正了以往对新生儿窒息、早产等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在多药耐药越来越严峻的形势下,PCT监测下指导抗菌药物使用,对减少多药耐药的发生有着重大意义。
综上所述,PCT作为全身严重感染或脓毒症的一个重要观察指标,不受机体免疫抑制状态影响。以PCT≥2 ng/mL为阳性阈值的检测[16],为正确认识新生儿脓毒症及全身严重感染,以及早期准确做出诊断提供了有力依据,有助于临床制订恰当治疗方案,降低病死率,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