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琳珏 杨小斌
(北京市十一学校,北京 100039)
2017年版新课标明确了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基本理念,即要“构建以培育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为主导的活动型学科课程”,要“紧密围绕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建立激励学生不断进步的发展性评价机制”[1]。作为发展性评价机制的重要内容,精心设计并充分利用评价量规能够有力促进学科核心素养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落实。
评价量规是一种评价工具。一方面,量规是对学生学习过程及效果进行指标性衡量的依据,它所呈现的不是标准答案,而是评价标准。“量规由固定的测量等级组成,并对每一个级别的特征进行详细描述。”[2]在教学活动中,相比于百分制的卷面评价,教师对照量规对学生课堂表现所作的评价更加客观、精确、全面。另一方面,量规也是衡量教师教学目标、教学设计的指标性标准。对照评价量规,教师能够动态“把握学生的学习程度,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变化”[3],反思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教学设计是否科学合理、严谨有效,并在此基础上及时进行调整。
评价量规也是一种教学工具。对教师而言,评价量规向学生公开,与学生共建共享,“可以有效降低评价的主观随意性”[4],减少人为差异,增强教学评价机制的准确性与可信度,成为辅助教师“教”的重要工具。对学生而言,评价量规向学生传递了教师的期望,以及与之相对应的学习行动指南,有利于学生迅速明确学习目标,定位自身所处学习阶段和层级,进而找准达到目标层级的方向、路径。因此,评价量规也是引导学生“学”的重要工具。
当然,要切实成为科学评价、指导教学、促进学习的有效工具,评价量规必须具备较高的设计水准。学界的共识是,评价量规要依据学情和教学重点难点,在指标设置上有所侧重,评价等级要全面具体、可操作[5];好的量规不仅要针对学生学习的最终结果,还要对学习过程中必经完成的各项子任务进行过程性评价[6]。不仅如此,一个好的评价量规,还应在语言上简洁明了、通俗易懂,在范围上密切关注学生个性化发展,在内容上兼顾学科素养的提升及成长过程中整体素养的培育。好的评价量规既应是学生乐于使用的学习工具,还能够协调团队一致性与个性差异的关系[7],能够在实现短期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关注长期教育目标的实现。具体地说,在教学实践中,要衡量一个评价量规的科学性,需要设计一个用以评价量规的量规:要从指标和等级2个维度入手,结合语言表达,明确高水准的评价量规所应具备的特质。为达此目的,笔者尝试制定了一套量规评价标准(见表1),并在教学实践中严格遵循这一标准制定评价量规,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在教学实践中,要设计出好的评价量规,就要遵循科学路径:第一,以教学内容、学科素养和学情分析作为量规设计的起点,确定教学目标;第二,用学生能够理解的语言,将教师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第三,根据目标,细化学生的学习过程,设计相应的表现性任务,同时设计与学习任务和学习目标相匹配的评价量规;第四,学生利用量规在具体情境中开展学习,教师根据反馈信息对量规进行反思、调整和完善。
在思想政治课“当代国际社会”单元的教学中,作为优势校本资源,模拟联合国活动发挥着独特作用。模拟联合国活动共有4课时,前3课时大部分时间由学生自主准备立场文件,展开辩论磋商,撰写决议草案。这个过程中,如无科学指导,相关活动难免会流于形式。鉴于此,非常有必要设计一套评价量规,使其既指向学生在模拟联合国活动中的表现性任务,又指向学生学习成果与产品;既为教师观察学生活动提供参照,又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工具;既兼顾学生的个性差异,又强调团队协同合作。笔者以此为例,围绕模拟联合国的3个关键任务(立场文件写作与表达、活动表现、决议草案),设计了相应的评价量规。表2为“立场文件写作与表达”的评价量规。
表1 量规评价标准
在模拟联合国的教学筹备环节,笔者将3个评价量规连同相关学习资源一并呈现给学生,并明确告知学生需要依据量规开展模拟联合国活动,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对照量规进行自我评价。事实证明,借助评价量规,历时4课时的单元教学比较充分地达成了既定学习目标。
首先,借助评价量规,加深了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增强了运用学科知识的意识,有利于夯实学科知识。例如,量规强调运用学科知识和学科语言,以此引导学生将教材作为学习的重要资源。学生在教材中学习到辩论的相关知识,对辩论磋商中的相关问题进行思考,并在辩论中强化了相关知识,同时实现了对教材知识的整合与拓展。
其次,借助评价量规,学生明确了高一级的目标指向和实现路径,有利于在活动课落实学科核心素养。例如,量规要求尽可能用国际法的相关条文支撑自己的观点,因此,围绕相关问题,学生充分引用《联合国宪章》《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等展开辩论,运用国际法表达观点,提升知法、守法、用法的能力,增强自身的规则意识、权利与义务意识,实现了“法治意识”学科素养的落地。再如,量规明确指出要从不同的角度条理清晰地展开论述,要提供数据和事例作为观点支撑,这实质上是在引导学生尊重客观依据,实事求是,培养学生的实证意识和严谨的求知态度,实现了“科学精神”学科素养的落地。
再次,借助评价量规,能够使学生收获适应社会和个人发展需要的知识、能力,有利于培育学生的关键能力和必备素养,即中学生发展核心素养[8]。例如,引导学生关注人类生存、发展和幸福的命题,从而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在辩论磋商中陈述辩驳,体会世界文化价值的多样性与差异性,从而增强学生的“国际理解”;在查找资料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树立信息意识,提升自觉有效地获取、鉴别和使用信息的能力,从而“学会学习”。
在实际教学中,部分学生对理解和运用评价量规存在困难。笔者反思,如果让学生也参与到量规的最初设计中,并举例说明不同层级标准的具体表现(如教师模拟、学生作业、录音录像等),评价量规就能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更充分地发挥作用。此外,要充分运用评价量规助力核心素养落地,恰当地选择课程议题及相关学习资源也是至关重要的。
表2 模拟联合国“立场文件写作与表达”的评价量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