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赛促教—专业课程开展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
——以青海大学课程思政教学竞赛为例

2018-11-29 16:24王占青赵常丽
绿色科技 2018年23期
关键词:立德青年教师竞赛

王占青,尹 亮,王 虹,赵常丽*

(1.青海大学 生态环境工程学院,青海 西宁 810016;2.青海大学 财经学院, 青海 西宁 810016;3.青海大学 化工学院,青海 西宁 810016)

1 引言

“课程思政”,就是高校的所有课程都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作用,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不仅在课堂中学到知识技能,而且要学会做人做事,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知识、经验或活动过程中,重视对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塑造,使课堂教学的过程成为引导学生学习知识、锤炼心志及养成品性的过程。

立德树人是高校立身之本,所有课堂都有育人功能,要充分挖掘产业与专业课程的思政元素,把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理想和责任融入到各类课堂教学中,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充分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作用,专业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有机统一,推动“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的立体化育人转型。为全面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贯彻落实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加强专业课教师实施“课程思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于高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1~5]。

2 “课程思政”的实践探索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作用,全面推进课程思政体系建设的高等教育教学目标。同时,根据在四川大学召开的新时代全国高等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中提倡的“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平一流的本科”会议精神,建立以德树人的教育主旋律,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课程思政”在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的发挥上,决定着教育的成效。首次在青海大学医科、工科、理科、农科、管理学、思政类等专业开展了课程思政教学竞赛,通过竞赛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融入专业课程的教学全过程,提升思政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形成协同效应。在此基础上我校承办的“青海省第六届青年教师(高校组)教学技能竞赛”,以竞赛为起点,参赛教师牢记教书育人使命,回归教学、立德树人,做一个学生爱戴的好老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背景深入挖掘相关内容并结合典型课程进行建设,并按照统筹一体推进“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建设,把各门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有机融入课堂教学,与“思政课程”形成协同育人效应。在所有课程融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相关内容,推动“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的立体化育人模式转变。竞赛教师通过动态 PPT、卡通动漫、微视频以及与思政建设应用相关的案例分析等一系列的信息化教学手段,将其转化为生动、形象,易于理解的内容。通过竞赛加深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认识和理解,促进教师在教学中更加恰当、适度强化课程的德育功能,做到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

3 主题实践活动中“课程思政”

(1)学校以“课程思政”为起点,开展了青年教师素质拓展活动,其中内容涉及《引人以大道、启人以大智、育人以大德—课程思政漫谈》紧紧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坚持以问题为导向,落实立德树人,逐步形成全方位育人、全员育人和全过程育人工作格局。《走进新时代、学习新思想、做好大文章》,讲述了新时代对教师立德树人提出的要求和新的作为、以及如何做好立德树人这篇大文章。从数学的角度诠释了教师“立德树人、静心教书、潜心育人、课程思政”,激励青年教师要“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匠”能出新—新时代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讲座,用“工匠精神”激励青年教师不仅要在教学中有厚度还要有温度,讲述了教学管理中存在的常见问题,勉励青年教师不忘初心,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在“名师讲堂”和“名师工作坊”的活动中,名师们紧密结合自己的专业,分享了先进教学理念、优秀的教学设计思路;活跃的课堂气氛及名师自身的人格素养和魅力也深深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位教师,活动为一线青年教师搭建了与名师近距离接触、学习交流的良好平台,对提高广大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有着积极作用。这是学校进行“课程思政”的逻辑起点,体现了学校对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尤其是结合学校专业学科特点做好育人工作的创新性、能动性和自觉性。

4 课程思政改革的模式探究

(1)建立协同育人工作理念。“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首届课程思政教学竞赛的成功举办是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推动教师承担起“课程思政”的主体责任,充分发挥专业课程的育人功能,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三全育人”的格局进行的有益探索,达到了预期效果。

(2)改革创新,要以课程思政改革为推动点。实现课堂内外、校园内外的协同。在校内做好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的联动,有效发挥文化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的力量,做好师生互动,实现全员育人、齐抓共管。推进课程思政工作,必须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把握好师生这两个教育主体,把握好课堂这个载体,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通过培养引导学生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四个自信,最终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实现“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思路探析。

(3)工科实践能力提升计划赴企业锻炼,工科理论授课和实践锻炼的过程中,融入课程思政的元素,积极探索案例教学、情景教学等具有实践内涵的教学方法和环节,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充分发挥课程思政的优势和特色,在专业教育中,贯穿劳动教育、意志教育、情感教育及个性教育,在实际的教学中,引导学生树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6~14]。

建立“大思政”育人格局,各职能部门相互配合,落实思政理论课教育教学、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研立项、社会实践、考核方式、经费保障等各方面政策和措施[15,16]。

猜你喜欢
立德青年教师竞赛
2020丝绸之路数学竞赛
重视“关键事件” 助推青年教师专业成长
谈初中化学教育的立德树人
教育“内卷”如何破解?——教育工作者谈立德树人
结合能动专业地方高校提升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的探索与实践
青年教师“赴考”
多措并举,助力青年教师实现教育梦想
巧化课堂意外 践行立德树人
例谈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立德教育
创新思维竞赛(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