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下中医药服务贸易发展的策略研究
——以甘肃省为例

2018-11-29 21:49王志宏,颜鲁合,门琦
物流科技 2018年4期
关键词: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经济带

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这对地处丝绸之路经济带并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甘肃中医药而言是一个前所未有的重要发展机遇。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地区)内广泛开展中医药服务贸易,有利于创新中医药对外交流与合作模式,吸收借鉴国际先进科学技术、管理理念和营销模式,通过以外强内,激发产业发展潜能和活力,提高中医药服务业的规模和质量,促进国际资金、技术和信息交流与共享,快速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和产业竞争力,为甘肃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产业升级做出贡献。

1 我国中医药服务贸易的主要形式

近年来,国际服务贸易规模逐年扩大,服务贸易出口增速已超过货物贸易。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服务贸易也取得了空前的发展。

1.1 我国中医药服务贸易的主要形式

长期以来,我国中医药贸易是以医药商品出口为主的货物贸易方式,近年来中医药科研、教育、文化等服务出口开始显现。根据《服务贸易总协定》 (GATS)对服务贸易的界定,我国中医药服务贸易的主要形式,也分为境外消费、跨境交付、商业存在和自然人移动等四种模式。

(1)境外消费。是指通过旅游观光等来华购买中医药产品,消费与中医药医疗保健相关的特色旅游服务等;以及在国内中医药高校、科研、医疗机构针对境外居民的中医药学历教育或非学历技能培训等。

(2)跨境交付。是指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境外人士接受中医药远程医疗咨询和远程电子教育等服务与经济活动。

(3)商业存在。是指我国机构或公民在境外通过分支机构或合资合作等形式开设的中医药医疗和教学机构。

(4)自然人移动。是指中国境内的医疗机构或个人以自然人流动方式到海外从事与中医药服务相关的医疗、保健、教育、科研、生产、贸易、文化等服务贸易活动。

2 甘肃中医药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及SWOT分析

“十二五”时期,服务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最大产业。从国家层面来看,中国已确立了服务贸易的战略地位,是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1]。因此,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甘肃中医药产业能否抓住服务业国际产业转移的契机,并在承接服务业国际产业转移中占领制高点将直接影响到其在新一轮国际分工中的成败。

2.1 甘肃中医药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

目前,甘肃中医药自然人流动发展较好,而在境外消费、跨境交付、商业存在、跨境交付方面还没有实质性的发展,具体表现在:

(1) 境外消费。甘肃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发展中医生态养生旅游产业的通知》、《关于发展药膳产业的通知》确定甘肃省陇东南地区五市为国家中医药养生保健旅游创新区等政策措施,并组织专家起草甘肃省中医保健旅游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中医养生保健旅游路线图和时间表,未来3年将初步建设并形成功能齐全、地域特色明显的集中医康复医疗、养生保健、休闲旅游为一体的中医养生旅游产业体系。但至今通过境外人士来甘肃旅游观光等购买中医药产品,消费与中医药医疗保健相关的特色旅游服务等还没有形成规模经济效益。

(2)跨境交付。甘肃中医药行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与境外人士进行中医药远程医疗咨询和远程电子教育等服务与经贸活动还基本没有开展。

(3) 商业存在。甘肃中医药在境外开办家诊所,甘肃机构或公民在境外通过分支机构或合资合作等形式开设的中医药医疗和教学机构等商业实体提供服务发展得不理想。

(4)自然人流动。在省委、省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积极拓展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在中医药领域的合作。先后与乌克兰、吉尔吉斯斯坦、匈牙利、摩尔多瓦等国家建立中医药及卫生人才合作关系,签署了一系列合作协议。现有甘肃名中医赴相关国家讲学,甘肃中医药院校、科研机构等已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开展中医药科研合作,涉及吸引留学生来甘肃接受中医药本科、研究生学历教育及培训等内容;以及在上述国家合作创办中医药文化推广传播机构,在当地医院成立中医科、建中医门诊,共同开展中医技术、科研合作等内容,表现出活跃的发展态势。

2.2 甘肃中医药服务贸易的SWOT分析

当前,积极培育新的竞争优势,对提升甘肃中医药产业发展意义重大。因此,分析与研究“丝绸之路经济带”视域下甘肃中医药服务贸易的优势与机遇、劣势与挑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2.1 优势 (Strength) 分析

(1) 区位优势。甘肃在历史上是华夏文明与西域文化交融、承东启西的枢纽;自古以来就是中原经新疆、进入中亚西亚的唯一陆上战略通道,是国家向西开放的战略平台,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黄金段。它使甘肃成为我国中医药产业合作的示范基地、人文交流的桥梁纽带提供了可能。

(2) 资源优势。一是极为丰富的道地药材资源。甘肃有中药资源2 540种,人工种植药材已有350余种,总产量86.7万吨,是全国中药材人工种植面积最大省份。甘肃被誉为中国“当归之乡”、“黄芪之乡”、“党参之乡”、“大黄之乡”、“半夏之乡”、“板蓝根之乡”。其中,当归、党参、黄(红)芪等道地药材资源占全国产量的50%以上,且出口量占全国的80%以上。二是历史悠久的中医药文化资源。《黄帝内经》,被奉为“医家之宗”,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著作;它的作者、中华医学之祖——岐伯是甘肃庆阳人。针灸是中华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甘肃灵台县是被尊崇为“世界针灸医学鼻祖”——皇甫谧的故里。三是得天独厚的中医药养生旅游资源。由于历史传承、现代发展,敦煌医学、皇甫谧针灸文化、岐黄中医药文化等在甘肃省起源、发展,源远流长,使得甘肃成为中国重要的养生保健旅游资源基地。四是较强的科技资源。近年来,甘肃中医药领域在围绕GAP种植、研发高效栽培技术;GMP精深加工、产学研科技合作等方面取得较大成绩;先后与中科院兰州分院等60多家科研院所建立了合作关系。

2.2.2 劣势 (Weakness) 分析

(1)与国内同业比较,尤其是沿丝绸之路国内省份,甘肃中医药产业的区位优势、工业产值、利润总额等指标都名列前茅,有较强的竞争优势。目前,兰州佛慈、奇正藏药、独一味、甘肃扶正品牌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在国内外中药市场上享有一定知名度。但陇药企业“小、弱、散”仍是制约产业发展的主要瓶颈,表现为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营销渠道单一,特别是企业科技投入少,产品附加值低,产业集群效应不高,产业链不足等突出问题。

(2)目前,中医药服务贸易人才培养不足。全国20多所中医药院校,设立中医药服务贸易专业学校不多。同时,由于现有中医药企业竞争力的不足,导致使得人才流失严重,制约了中医药的发展。

2.2.3 机遇(Opportunity)分析

(1)政府支持。2009年,《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完善相关政策,积极拓展中医药服务贸易”。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也明确提出“大力发展服务贸易”,特别将中医药服务贸易作为重点推动的特色服务行业之一。商务部等34部门联合发布的《服务贸易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将中医药服务贸易列为具有潜力的重点发展领域。2012年,商务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促进中医药服务贸易发展的若干意见》中称把扩大中医药等新兴服务出口作为优化对外贸易结构的目标之一。近年来,甘肃省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陇药产业发展的意见》、《关于促进甘肃省中医药服务贸易发展的若干意见》,并围绕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出台了《甘肃省中医药产业发展先行先试实施方案》等政策,为甘肃中医药产业跨越式发展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撑。

(2)市场潜力。据世卫组织及相关机构统计,中医已传播到171个国家和地区,针灸在103个国家已明确使用,中医医疗(含针灸)机构达8万多家,海外各类中医药从业人员约有30万。截至目前,我国已与外国政府及有关国际组织签订了83个专门的中医药合作协议和近百个含有中医药合作内容的双边政府间协议,内容涉及医疗、科研、教育、产业、管理等方面内容[2]。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部分国家和地区看,中医药市场较为广阔。通过中医药养生保健,治疗慢性、老年疾病及疑难杂病,已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认知。据中国医保商会报道,中亚各国因医药工业薄弱,均表达与中方开展产业合作,合资建厂、联合研发等方面的合作愿望。在中亚各国内推广包括中医药保健在内的传统医药健康文化,这将为中医药产业开拓广阔的发展空间。随着俄罗斯、乌克兰等中亚和阿拉伯各国与我中医教育和文化的交往增多,上述国家和地区必将成为中国中医药的潜在的大市场。

2.2.4 挑战(Threat)分析

(1)行业内中医药服务贸易的水平不足。甘肃中药企业对于扩大中医药服务贸易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其原因是中医药服务能力的不足。多数中医药企业产品主要是劳动密集型初、中级加工,缺乏产业链的延伸,造成技术密集型服务水平不高。

(2) 中医药至今未被国外主流市场所接受,没有挖掘出中医药的精华并加以正确有效传播是主要原因之一。如,对中医药相关内容不准确、不规范的翻译,造成了国外用户对中医药的误读误解。

虽然中医药服务贸易面临着一些劣势和挑战,但存在的优势和机遇是主要的。我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地区)间存在医疗卫生和医药产业的互补性,这是中医药服务贸易发展的现实基础。甘肃中医药资源丰裕度高,中亚、西亚及东欧国家医疗服务相对薄弱对外依存度较高,对中医药有较好的认同,需求量较大。所以,甘肃与中亚、西亚以及阿拉伯国家间贸易往来的契合点较多,能够借助推动沿线国家卫生事业的进步而快速发展中医药产业。

3 新形势下甘肃中医药服务贸易发展的策略

当前,服务业成为经济全球化的新趋势,服务贸易已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因此,依靠甘肃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中的区位优势、资源比较优势、政策扶持优势和市场机遇,进行有效资源配置,把中医药文化传播、产业分工聚集及人才培养作为实施的重点,通过与沿线国家合作不断培育新的竞争优势。因此,提出以下几点对策。

3.1 坚持以文化为先导,宣传甘肃中医药的精髓

新形势下,甘肃要坚持以文化为先导,以人文交流为纽带,把甘肃中医药优秀文化和中医药养生保健等特色服务作为弘扬中医药文化的重要内容,通过创新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方式,利用报刊、书籍、电视、网络等大众传播手段,传播到“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地区),并常抓不懈,促进当地人民对中医药的认同与喜爱。通过“向西”、“走出去”、“以医带药,医药结合,前店后厂”等模式,推动文化、医疗、教育一体化发展,进而把甘肃特有的中医药民俗风情、饮食文化及道地药材带到“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地区)。

3.2 重新规划产业布局,构建中医药产业发展集群

(1) 政府应重点规划中医药产业发展布局,将甘肃中医药优势资源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医药、卫生、旅游等产业结合起来,扩大与中亚、阿拉伯及东欧国家的经贸合作。在商业存在上,一要充分利用甘肃作为全国首批中医服务贸易试点省以及兰州佛慈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被列为全国首批中医药服务贸易骨干企业的有利条件,以现有兰州佛慈制药、独一味、奇正藏药等知名药企为依托,采取税收、技术、土地、金融等扶持政策,以并购、合资、参股及租赁等多种资产运作方式,在境外组建独资、合资药企,促进企业集聚和产业集群;二要针对不同国家的药品管理制度,鼓励成熟的陇药产品以药品、保健品、功能食品、食品辅助剂等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注册,不断扩大品牌影响力和中药产品市场份额;三要培植面向中亚、西亚、东欧国家的中医药服务机构、中药生产基地和加工贸易基地,不断配置优化现有企业的资金、技术、设备、人才等产业资源,改变目前甘肃中药产业“弱、散、小”的局面。

(2) 由政府牵头,构建涵盖科研、培训、医疗、康复养生的中医药服务产业链。将中医药养生保健与饮食服务业、养老服务业、教育培训业及旅游业结合起来,设计一批特色中医药旅游观光购药线路,建设一批特色中医药养老院等服务设施;通过中医减肥、治癌、中医美容等特色服务,提高产品附加值,延长产业链,引领甘肃中医药产业在国内率先壮大发展,形成战略竞争优势地位,为提高境外服务能力创造条件。

3.3 以科技为先导,带动中医药产业的发展

从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来看,不断培育创新能力是中医药企业在国、内外竞争中赢得竞争优势的源泉。为此,一要整合并促进省内中医药产、学、研资源与全球科研机构或公司合作,组建协同创新联盟,联合开展研究,实现优势互补,增强新技术、新工艺和新产品的开发及成果转化能力。二要探索“互联网+”时代中医药互联网服务贸易的创新模式,建设由政府、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共建共享的中医药在线科技服务与商品交易平台,充分运用信息、网络等现代技术,对甘肃中医药资源进行有效配置、优化,加速科技资源的聚集和成果的转化应用,提升科技服务能力,并利用这一平台进行远程医疗咨询、教育和商务活动,提高跨境交付能力。三要通过加强中医药企业的科技投入和创新能力,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科技含量及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资本技术密集型服务的市场竞争力。

3.4 加快中医药服务贸易人才培养

首先,甘肃应大力吸引从事新药研发的中外科学家、学者专家及经营人才来甘肃效力,并在报酬、研究条件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以提升企业的研发实力,为企业带来先进的研发理念、管理经验。其次,应加强中医药服务贸易人才的培养。创新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拓展与中亚、西亚国家的中医药教育教学交流与合作。最后,要制定和完善中医药服务行业相关操作技能标准,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加强对中医药服务人员的专业化、规范化和标准化职业培训,推动中医药服务业向职业化、标准化、规范化发展。

参考文献:

[1]汪素芹.国际服务贸易[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2-26.

[2]杨卓欣.放眼看中医[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0.

[3]商务部.中国服务贸易统计报告2014[M].北京:中国商务出版社,2014.

[4]王志宏.加强甘肃省中医药地域文化建设的若干思考[J].医学与社会,2013(3):33-35.

[5]孙少勤,等.我国服务贸易出口的结构性失衡及其对策研究[J].国际贸易,2014(10):18-20.

[6]甘肃省卫生厅.2016年甘肃省中医药事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17-03-30)[2017-12-15].http://www.gsws.gov.cn/html/2/5/49786.htm.

[7]李克强.把服务业打造成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新引擎[Z].2013.

猜你喜欢
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经济带
一条江的嬗变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之路
行走甘肃
甘肃卷
大美甘肃,我们来了
甘肃卷
陕西呼应长江经济带
“丝绸之路经济带”教育合作现状分析
“丝绸之路经济带”下中国的中亚能源政策
“丝绸之路经济带”跨境次区域合作的前景展望
长江经济带与汉江生态经济带如何协调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