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振伟
(三明市三元区林业局,福建 三明 365001)
三明市东牙溪是闽江水系沙溪河的一条重要支流,发源于大田、沙县交界的大峰、大众山、莲花顶等分水岭。主流有3条支流,覆盖流域面积18800 km2,主河道全长30 km,途经7个自然村。流域内森林密布,植被良好,尤其是毛竹林种占比大,流域内所在中村乡拥有毛竹林17万亩,占全区毛竹林总量的50%以上,年均生产笋干约200万kg,笋干销售收入近亿元,是该乡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然而,按传统笋干制作方式,每年需要消耗木材约16000 m3,产生污水约80万t,对东牙溪饮用水源的保护和森林资源的保护造成了极大的影响。根据中国科学城市环境研究所调查,东牙溪水库污水区域各污染污源的入库总氮(TN)有56%来自于竹林地水土流失,17.6%来自传统笋干制作加工,为有效保护东牙溪饮用水源,同时确保农民收入,改变传统笋干制作方式[1~7],积极推广生烤笋干新技术已势在必行。
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在政府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三明市同道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试验。2017年该公司在前两年小规模尝试的基础上,在中村乡投入350多万元进行生烤笋干的规模试产,共生产生烤笋干约1万kg,取得了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该次批量试产共收购鲜笋20多万元,支付笋农20万元,此外,支付工人工资5.3万元,电费3.15万元,其他费用1.04万元,厂房租金和设备折旧25万元,累计支出约54.5万元。按目前市场批发价16元/kg计算,企业可实现利润约10万元。
按传统笋干做法,每百斤鲜笋约可制作笋干2.5 kg,而生烤笋干工艺每百斤鲜笋可制作笋干3.5 kg,不仅产量增加,且目前生烤笋干的市场收购价也高于传统笋干价格(高出约5元/kg),笋农收入增加明显。
传统笋干制作需经过“蒸煮—浸泡—压榨—清洗—碳烤”等过程,大约每生产1 t笋干需排放污水350~400 t;而生烤笋干其生产工艺“鲜笋—切割—电烤”,其生产过程无需用水,完全实现污水“零”排放,对东牙溪饮用水源保护贡献巨大。
传统笋干制作在“蒸煮”和“碳烤”过程均需使用大量的木材和木碳,其用量约为每生产1 t笋干需消耗木材8 m3,势必造成生态树木—阔叶树的大量砍伐,对生态环境影响极大。而生烤笋干的生产工艺是利用电能和空气能源进行烤制,无需用木材和木碳,对生态起到了有效的保护作用。
按传统笋干制作,鲜笋采摘后,笋农要经过“蒸煮、浸泡、压榨、清洗、碳烤”等过程,生产环节较为复杂,生产周期较长,前后时间长达3个月,且劳动强度较大。尤其在最后的“碳烤”环节,为确保色泽均匀,品相良好,笋农要坚持48 h守候查看,每隔数小时还要进行翻烤,劳动强度很大,不是一般人能承受。同时,由于碳生产的二氧化碳对从事作业的笋农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而生烤笋干只需经过“鲜笋切割”后直接进入“电烤箱”约24 h后即可出品,不仅生产环节简单,操作安全,而且劳动强度大大减少。
传统制作的笋干,由于在生产过程中经“蒸煮、浸泡、压榨、清洗、碳烤”等环节。笋内原有的矿物质、多糖营养成分大量流失;而生烤笋干无需以上生产环节,烤制出来的产品不仅保留了竹笋的自然清香(奶香味)和原有的矿物质等营养成分,而且经烹饪后比传统笋干更脆、嫩、清香、甘甜,品相和口感更好。
综上所述,新型生烤笋干是对传统笋干制作工艺的一次“大变革”,它将极大地促进三明市区居民“生命之水”东牙溪休养生息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同时,能有效减轻农民强度,增加农民收入,是一项“利国利民”的“造福项目”和“民生项目”,值得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并加以积极推广。
由于生烤笋干需使用电烤炉,用电量较大。生产电价成本高,一方面企业难以承受,另一方面也不利于向村民推广这一新技术。因此,建议企业和农户按0.5元/度计费,电价超出部分由政府给予电价补贴。
鉴于生烤笋干新技术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企业处于起步阶段,市场推广需要较长的时间和较高的营销推广费用。因此,建议政府近年内每年给予相关企业一定的市场推广专项资金补助。
由于生烤笋干生产时间集中且较为短暂,春笋收购量大,流动资金需求量较大,企业自有资金不足,社会融资成本较高。因此,建议政府出面协调银行给予短期贷款,以满足企业生产资金需求。
节能减排符合国家政策,建议当地政府尽快出台鼓励笋农使用材改电笋干烘烤新技术,对购买使用电烤炉的农户在国家现有农补政策的基础上,再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助,提高农户推广使用材改电进行笋干烘烤的积极性,减轻对木材消耗的压力,促进生态环境休养生息和自然修复,进一步改善饮用水源地生态环境,巩固和提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效益。
三明市政府及相关部门通过改变传统笋干制作方式,积极推广扶持生烤笋干技术,有效保护了当地饮用水源,取得了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意义十分重大;并为其他水源地因地制宜治理提供了可借鉴的方法和有益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