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江宁特殊教育学校 戴 莹
从课程设计的角度而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必须要走创新之路,走自主之路,不能延续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模式,创新则要抓住语文教学的关键点“读”与“写”。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总是“读”,通过读来激发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情感理解,通过读来形成对文本中心思想的领悟。首先,教师要利用现代化信息手段来创设情景交融的场景氛围,在这样的氛围之下,学生的朗读情感将很自然地被激发了出来。例如:在教学《清平乐·村居》的时候,播放农民生活画面,配合古典平静的音乐,学生通过朗读结合画面,就能够全面理解这首诗所表达的含义了,甚至不需要教师过细的讲解,就能够让学生掌握诗词的基本内容。其次,教师要组织学生开展分角色朗读的活动,这样的活动形式学生感觉新奇有趣,自然就能够更好地理解记叙文的程序和其中人物的性格特点。例如:在教学《“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的过程中,教师选择段落进行分角色朗读,学生将会更好地理解父母不同的表现方式,不同的爱的方式。以读激情还需要引导学生学会阅读、善于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感知小学语文课本的思想内涵,在读书中感悟语感。例如:在教学《开国大典》的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用不同的语气来朗读文章的结尾:“中国共产党万岁!”“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中央人民政府万岁!”他们一队一队按照次序走,走过正对天安门的白石桥前,就举起灯笼火把,高声欢呼“毛主席万岁!”“毛主席万岁!”毛主席在城楼上的主席台前边,向前探着身子,不断地向群众挥手,不断地高呼“人民万岁!”“同志们万岁!”这些激励人心的句子要用怎样的方式朗读出来,进行不停的实验与对比,最后形成良好的朗读情绪与节奏。经过这样的朗读训练,学生的朗诵技巧自然能够得到提升,同时,在不断找情绪、找节奏的过程中,学生将会更好地理解新中国成立了,中国人民对中国共产党、毛主席的尊敬与感激之情,将会形成无法言喻的民族自豪感,为祖国的繁荣发展感到骄傲。
通过朗读可以引发学生对文本理解的真正心声。一直说“一千个人心目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是小学生受常规教学的影响、受年龄小的制约,更多的情况下是面对文本人云亦云,不会表达自己的心声,也不习惯在面对文本的时候表现出不同的建议。为了更好地贯彻素质教育,语文课堂可以尝试借助朗读来展现学生的心声,听取不同的建议。首先,教师要让学生先自己决定用什么样的节奏和语气来朗读课文,这样教师就可以在第一时间了解学生是怎样看待这篇文章的。因为朗读要以理解为基础,通过朗读又可以促进对文章的感悟品味,它们是相辅相成的,有机结合。例如:在《长征·七律》的朗读过程中,更多的学生选择了用悲愤深情的语气朗读,由此可见,学生对于长征想到的更多是艰苦的环境。然后,教师通过重点讲解课文中的关键词句、段落,集体介绍课文的写作背景,让学生对课文有更为深刻的印象。最后请同学们重新朗读课文,教师重点指导高低升降、轻重缓急的变化以及节奏声音的把握等。学生带着新的理解来读课文,并说一说为什么要用这样的语气来读。教师通过对词句的深入讲解,学生明确了毛主席更多的是将艰苦视为游戏,表现了共产党人大无畏的精神气概,所以用慷慨激昂的语气来朗读更为重要。
语文教学离不开“写”,但是目前小学语文课堂上除了专项的习作训练内容之外,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没有让学生进行写作创作的机会,其实教师完全可以借助写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的思想,抒发自己的感情。首先,要利用模仿来进行写作训练。例如:学习了《珍珠鸟》,就请同学们思考,文章中的作者与小鸟之间的亲密可以通过哪几件事来表达?作者是怎样达到这种境界的呢?你模拟这种写法也写一篇你与小动物关系的习作。这样的要求贴近阅读,能够写出学生的心声。其次,结合课堂教学,要随时随地地组织学生写一写。例如:教学《观潮》后,请同学们抄写文章中的比喻句,然后从西湖、狂风、乌云等方面进行比喻句的仿写。又如:教学《山雨》之后,请同学们在“湿润的山风、轻盈的云雾、无字的歌谣、优雅的小曲、幻想的色彩、清新的绿色、奇妙无比的琴键、轻捷柔软的手指、飘飘洒洒的雨丝”之中选择4~5个词,连接成一段优美的话。总之,《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以写来促使学生深入思考,因文而异设计合理的随文练笔,练在可练时,练在文本深入处,练在情感共鸣时,练在主题升华处……能够促进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还能培养学生用笔进行思考的习惯,触发笔尖上的智慧。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课文教学设计要转变教师讲个不停的现状,尝试以读激情,读引心声,以写启思,促使学生在自我感受之中形成语文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刘淼,祝丹兰.论阅读教学中背景知识与阅读理解的关系[J].教育学报,2015(05).
[2]靳彤.语文综合性学习再认识[J].课程.教材.教法,2016(10).
[3]王小明.阅读与阅读教学:心理学视角[J].课程.教材.教法,201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