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 甫
校园文化是以校园为主阵地,以教师、学生为主体,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是校园中所有成员共同形成的一切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及其这些创造的形成过程。作为育人的场所,校园应该成为孩子们身心愉悦成长的场所,因此,学校理想的校园文化建设应该具有“三味”,即自然味、人文味和艺术味。
校园文化建设是为育人服务的,可以把校园建设成一个和谐的自然界,使之具有自然的味道。如教学楼前栽种鲜花,春兰秋菊,夏芍冬梅;楼后植以乔木,桂樟挺立,绿竹掩映。校园一角开挖一方浅水塘,塘里养鱼载荷。塘边铺展蜿蜒的小路,路边置几方石桌,搁几尊石凳。这样的校园无形中就会成为师生心灵的后花园,精神的港湾。偶有闲暇,三五成群,或一人独立,观鱼赏荷,聊天谈心,说书论道,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岂不快哉?优美的校园自然环境对学生良好品格的形成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加强自然环境建设,要做到校舍建筑美观别致,景点设置精心独到,校园设施设备配置齐备,绿化、美化、净化工作得体,整所学校的自然环境总体上达到新、齐、净、绿、美的要求。打造优美的自然环境,提高校园景观的文化品位。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学校要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学校的现实情况和周边环境,做好绿化美化工作。要做到校园文化自然味,学校环境在整体上应该把握好三点:校园建筑和景观优美和谐;布局合理、井然有序,学习、工作和生活方便舒适;生态健全,融自然和人文为一体。在内容上,学校的环境美包括:学校环境的自然美、学校环境的人文美和学校环境的建筑美。在形式上,学校环境的美应当讲究整体的美和特色的美。从学校审美文化建构的意义上看,具有丰富审美因素的校园环境就是一门蕴涵着无言之美与智慧创造的潜在课程,它也是一堂永远都听不到下课铃声的课堂教学。一个洁净优雅的校园环境就像是一部立体的、多彩的、富有吸引力的教科书,它能陶冶学生的情操、美化心灵、启迪智慧。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校园绿化要点面结合,景观相互呼应,为师生提供休息、读书、活动的设施;楼道布置既有教育性,也反映出人文科学性;让墙壁、板报、橱窗、数字显示屏说话,让景观、道路、教室育人;让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具有人文性,都能成为育人的场所;让师生的教育行为与校园文化相结合,呈现出和谐之美。校园文化从绿化、美化入手,追求以绿色为主色调,做到一年四季绿树常青。花草树木的布局错落有致,疏密相间,富有层次,特别是桂花常开香满校园。操场四周的文化墙,显示了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世界地图、“五爱”教育、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和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使校园景观动静结合。学校的塑胶操场更是学生游乐的场所,也为学生的安全活动保驾护航。构建学园、花园、乐园、家园和校园美观化、环境育人化、行为规范化的校园文化模式,使校园凸显秩序井然、生机盎然的特色。
校园文化建设要体现人文气息。人文的实质是对人之为人的思考,其核心是如何做人。也就是说,如何为人处世的文化就是人文精神。人文精神的核心内容就是崇高的做人的品质和报效祖国、献身教育事业的进取心和责任感。它既非政治思想素质所能代替,也非专业素质所能囊括。爱因斯坦认为∶仅仅用专业知识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要使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产生热诚的感情,那时最根本的。对任何专业来说,教学内容不应当仅仅局限于学科范围本身,还要在课堂上体现出人文主义教育精神。创造素质是人类最主要、最宝贵、最高级的素质,人类正是通过创造这条途径来推动社会历史前进的。一个具有高度创造力的人是利他主义的,精力旺盛的,刻苦勤勉的,百折不挠的。创造,它能使人获得一种满足感,消除受挫感,因此给人提供了一种对自己以及对生活的积极态度。致力于创造精神的培养和教育,乃是教育工作者最大的责任和义务,而要启发人类独有的这种高贵的品质。我们应该着力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让他们在一次次的实践和体验中去感悟。日积月累、自悟和感悟丰富了就可能豁然明白,这比简单的说教效果要好得多,同时要加强校园的环境建设,把校舍建设成与生活化德育创建工作紧密结合的产物,以“文化品位、现代气息、人文精神”为理念,以“美观、简洁、实用、素雅”为设计路线,让学生和教师一走进校园就有回家的感觉。大力宣传环境保护知识,将环境教育拓展到不经意间,学校环境建设将自然美和生活美有机地结合起来。由于各个学校特点不同,文化建设的任务也不同,在文化建设中各个学校必然依据各自特点以及实际条件采取相应的策略。在各个领域的文化建设中,制定符合时代要求和自身特征的目标。作为文明古国,我们的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内涵博大精深,在建设校园文化的时候完全有必要让传统文化精髓大放异彩,濡养心灵。如,我们可以让墙壁说话,让林木发声。院墙上或摘录经典诗文,或绘制历史故事,或张贴名人书画,或介绍辉煌文明,图文并茂,趣味横生,自然让人叹为观止,流连忘返。我见过一所学校,用“仁义礼智信”和先贤语录等传统文化精髓装饰校园墙壁,校外围墙则题以“诗”“书”“画”“月”“风”“意”等意境画作,整个校园充满诗情画意,给人感觉颇妙。再者楼间回廊,将学生书法绘画、美工制作等作品加以装框,悬挂其间,不仅赏心悦目,更能激励学生学习之热情。若有电子广告大屏,课间休闲时分,以声光电融合、诵观听一体的形式滚动播放诗文朗诵、故事连载、心灵妙语、活动视频等内容。行走在这样的校园里,目遇之而为色,耳听之则为声,俯仰之间,文化熏陶尽在,行思之时,心灵启迪俱有。长时间接受这样的濡染和熏陶,可想而知会对孩子们的成长和以后的发展产生怎样的深远影响。
艺术化的东西不仅能吸引人,而且能在潜移默化之中教化人,陶冶人。因此,校园文化建设不妨多一些艺术味。要精心设计,严密组织,使内容与形式完美结合,富有艺术意味,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如,阳光体育、风采展示等活动,完全可以融入艺术的元素,通过艺术的形式对孩子们进行熏染。一所学校就做了这样的尝试,他们发挥教师的创意,将阳光大课间变成艺术展示的舞台。课间不做传统的广播体操,而是结合孩子们的特点,自编兔子舞、千人经典诵背操、舞动校园健美操和少年武术操。半小时的活动时间,在舒缓的音乐节拍里,学生或踏歌起舞,或诵演《三字经》《弟子规》,或展练武术。整个过程气势恢宏,场面壮观,甚是震撼人心。尤其是表演武术操,孩子们兴趣高涨,场面热闹非凡。随着《中华有神功》的旋律响起,全体学生精神抖擞,朝气蓬勃,口中喊着号子,脚下移着步子,手中变着动作,一个个生龙活虎,激情飞扬,一招一式俨然小小武术家。这样的校园活动文化,不仅在律动的表演中锻炼了孩子们的体质,更重要的是引领学生的精神成长,润物细无声,给每一位观赏过的人都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校园作为学生学习、生活的主阵地,校园中的一景一物、一草一木、一人一事无不对学生成长成才起着重要作用。我校校园文化环境建设在主体上的统一主题,讲究教育性的同时,力求让环境建设改造、构造、造型更富有艺术性。学校的大门、运动场、道路、花草树木、墙壁、宣传栏、走廊、教室、功能室、标志性建筑等校园环境文化建设的每一个方面、每一个细节都以学校文化的核心理念为中心,结合学校视觉识别系统,进行精心的策划设计,极力打造校园艺术氛围,如海洋特色围墙、学生绘画长廊、发展简史浮雕及仿古罗盘庭院等。走进校园,让人感觉到的是一种积极向上,催人奋进、和谐暖煦的“文化之风”。不管是室外文化还是室内文化,不管是文化景观还是休闲景观,做到形式新颖,造型独特,以朴素与雅致的交融、自然与庄重的搭配使学校的景物、标识、图文、绿化等显性文化的要素,被赋予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素质、学校精神教育的隐形功能,以环境的高雅促进人的高贵,在美的氛围中推进真善美的教育,让师生有一个美的享受。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个不断推进、不断积累、不断改进的过程。自始至终要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宗旨,坚持因地制宜、重在建设、因校而异、协调发展的原则,注重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结合、发展共性与突出个性相结合、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相结合、教育性与艺术性、科学性相结合、教师全员参与与学生整体参与相结合,校园文化建设与教育教学质量并蒂相映,力求实效。
[1]许丽艳.传统文化与学校文化建设[J].中小学管理,2008(3).
[2]李祖璜.提升校园文化建设品位增强学校德育育人功能[J].教育前沿(理论版),2008(12).
[3]季苹.“学校文化”的反思与再建[J].人民教育,2004(2).
[4]郭婵英.现阶段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学与管理,200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