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增义
一直担任学校中层干部,经历过四任校长,本区的一所学校本是区域名校,目前已由兴变衰。在学校工作近30年,我认为,学校要健康快速发展,校长在管理上就应该摒弃许许多多的“太在意”。
校长的任务就是谋划学校的发展,促进学生的成长,促进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在实施管理的过程中,校长要当好领头人,与广大教职工齐心协力,共商学校发展大计。可是有的校长就是甩手掌柜,把权力与地位看得过重,总是把教师当雇员,不民主、一言堂,权力高度集中,致使干群之间离心离德。好的校长应该是学校发展的总设计师,有明确的办学规划,能把权力分解到中层,使大家都能各负其责、各司其职,合力做好学校工作。
节俭,本不是错事,学校在办公用品的使用、用水用电上节约是对的,但是,过度节俭就会制约学校的发展。比如,在学校教学设备的软硬件建设上就要下手“狠一些”,在优秀师生奖励上力度就应该大一些,在教师培训上投入就要多一些……试想,没有这些投入,何谈教学质量的提高、人才的培养呢?近几年,政府对教育的投入力度越来越大,校长手中并不缺钱,但是有些校长就是喜欢攒钱,该花钱处不愿花,致使教职员工工作没有积极性,优秀学生外流他校。因此呼吁:校长一定要去掉身上的小家子气,做一名大气的校长。
重视公平,本无可厚非,但在实际工作中,人情味太重,对“优秀教师”内涵界定不清等已经使“公平”变了味。实际上,在教师的工作量、绩效工资的分配、职称的评定上力求公平本是对的,但在某些方面太在意“公平”就会适得其反,比如,参加国家、省级的高端培训,有些教师没有一定的科研素养,派去了又有什么用?评优评先方面不仅强调成绩,还强调评选文件要达标,一些校长却还是会把机会给了成绩的第一名,因其他条件不足,报上去又被刷下来,校长还很得意地说:“评不上是他(她)的事。”这种做法也使其他教师失去了提升的机会。
不可否认,在学校环境建设上下一些功夫很有必要,但如果一位校长把大部分的精力都投入到了学校的环境建设上,对学校内涵式发展的关注度就一定会下降。的确,学校环境需要美化,但环境毕竟只是学校发展的一小部分,校长还是应该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上去。
校长,是落实当代教育方针政策的,县区级以上领导讲话也是学校工作中必须抓好的一部分,但是,个别校长为了自己地位的稳固,过于在意领导讲话,而淡化了日常的管理工作,这是不对的。学校教育的终极目标是要让学生成才,领导讲话中提到的要抓好的安全问题、重视各项检查验收等方方面面的工作,都应该融入日常的教育管理工作之中。校长要不断增强自己的服务意识,淡化行政职位因素,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师生。
安全问题要天天抓,但是,这不意味着所有的实践活动都要因此而取消。比如,一些校外实践活动、学生春季踏青、学生清明节祭扫烈士墓……一概都不得外出,试问:这符合教育方针吗?安全教育应该贯穿于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之中,如果教育到位,走出去又何妨?再如,学校绩效工资改革的问题,因为一些教师已经接受了原来的分配方式,一些校长担心改革会引发争端,就不愿意去改革,殊不知,不合理的绩效分配才是对老师最大的伤害,这会导致教师出工不出力,严重影响教学质量。教育就是在改革中前进,在创新中发展的,它应该是一个不断解决矛盾,在曲折中发展的过程,也是学校管理工作不断科学化、规范化的过程,不能因为“怕”而放弃改革。
校长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校长的讲话是导向,所以校长一定要从教育发展的大局出发,要从全校师生的发展出发,全面贯彻当代的教育方针,同时要慎言慎行、收放有度,这样,中层干部才能有效领会校长的意图,这样的总指挥才是受老师们欢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