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吴桥镇中心小学 刘慧敏
合作学习在全世界的影响力较大,发展迅速。我国在全新的基础教育改革中,也提倡采取有效的合作学习方式。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对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提倡从学习兴趣和生活经验出发,倡导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来促进学习成绩的提高。这种合作学习模式不仅在形式上产生变化,在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上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小学生在学习上的特点比较明显,总结下来主要有以下四点:容易受到干扰,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好奇心强,接触新鲜事物较多,但容易因广泛的兴趣爱好而分心;心理承受能力不强,特别是在遭遇困难和受到批评时表现出较强的抵抗情绪或沮丧情绪;个性突出,组织意识不强,以自我为中心的情况时有发生,不愿意接受约束和管理。
学生的这些特点既有天然的儿童心理特点,也有后天由于家庭、教育和社会环境造成的原因。在学习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学生的优点,发挥其长处,使其获得成功的喜悦和满足。另外,要充分重视学生身上的缺点与不足,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一般很难主动学习新的知识,也难以自觉进入感知过程,这就必须借助教师的力量来进行有组织的学习。教师提供的学习内容要尽可能具有趣味性和直观性,而不是单单强调知识体系的完整性与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合作学习模式作为常规教学手段的一种补充,能有效地释放学生的好奇心和个性特点,在新课程改革中占据较为重要的地位。有效的合作能使学生优势互补,在实际的沟通和交流过程中锻炼学生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并形成较好的人际关系,促进学生个性健全发展。因此,在新课程标准全面推行、素质教育要求不断提高的当下,利用合作学习模式进行授课,符合小学生的学习和心理特点,通过积极的交流和讨论,形成相互帮助的学习氛围,分享不同视角和感受能使学生获得全面的认识,感知世界,获得更多新的知识。在合作与交流中获得知识和技能,在合作中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是一种非常先进的学习方法。
以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奇妙的国际互联网》为例,笔者在教学活动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首先是讲解课文概要,使小组学习目标明确。由于小学四年级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并不是很强,在学习《奇妙的国际互联网》这篇课文时,笔者先简要介绍了课文内容,并选择朗诵水平较好的学生诵读了全文,使全班学生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和了解。然后,笔者对世界互联网技术发展情况进行了描述和介绍,使学生了解更多的计算机网络知识。在这一环节中,很多学生对网络知识产生了较为浓厚的兴趣,在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一定认识的基础上,笔者向学生提出明确的学习目标。
其次进行分组流程,细化小组成员的分工。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是展开合作学习的重要基础。班级共有 40名学生,共分为四组,每组 10人。笔者采取了自由组合、自由分工的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自由分工,每个学生都能明确自己的工作任务,明确了学习目标。
再者是正确引导小组进程,调控学生学习方向。虽然是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但教师要充分掌握各小组的学习进程,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向。比如,第三小组负责预测今后互联网的发展趋势的学习内容,教师就督促让学生向家长和老师请教,或查找更多相关资料,以获得正确信息。
最后是学习效果评价并进行激励。评价与激励是有效合作学习的重要环节,在小组合作学习完成的最后阶段,笔者对学生的表现给予了充分的肯定,特别是对学习效果较好的小组和个人进行了表扬。此外,笔者还针对各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说明。通过实事求是地对学习效果进行评价,使学生充分了解到合作学习的优点,有效的激励是进一步提高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手段,以提高他们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在语文课堂上开展有效的合作学习模式,是教育改革的一项全新措施,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充分释放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热情,使每个同学都能得到锻炼的机会,并培养了学生的集体合作意识和能力,达到充分交流的目的。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合作改变了传统教学师生间的单维交流,充分发挥了群体优势,在群体协作的情境下提高了个体的学习能力,完成了特定的教学任务的目的,这不仅是学习形式上的改变,还是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