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强 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训院
在新一轮高考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中,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北京、天津、山东、海南四省市作为第二批进入改革的试点省市,于2017年秋季正式开始实施改革。相比于第一批进行改革试点的上海与浙江,本轮试点处于一个特殊时间节点:教育部组织的普通高中新修订课程方案、各学科课程标准准备正式发布,四省市各自的高考综合改革总体方案已经通过教育部批复与备案;根据新课程标准编写的各学科新教材还未通过审定。由此,就形成了一个非常特殊的状况,称之为“三新一旧”。
在这样的背景下,对于一线教师来说,就面临着一个非常严峻的局面:如何在新的高考综合改革方案、新修订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新修订的各学科课程标准的背景下,使用旧教材进行教学。
在教育部教材局的统一部署下,针对“三新一旧”的客观现实,上述四省市开展了联合行动。根据教材局《2017年启动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省新高一各学科课程教学内容指导意见研制工作方案》的工作分工,海南省负责了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美术等三个学科的指导意见研制的牵头工作。
经过2017年4月至7月近四个月的工作,《普通高中2017届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教学指导意见》)完成研制,并由教材局提供给四省市使用。
完成了《教学指导意见》的研制后,本着“先培训后教学”的原则,我们重点组织了以下的活动加以推进。
由于“三新一旧”的背景中,学科课程标准并不是一个孤立的对象,而是根据总体课程方案、高考综合改革政策研制,其总体框架、原则和实施,在很大程度上必须符合前二者的总体要求。没有对高中总体课程方案与高考综合改革的深刻理解,就很难理解《教学指导意见》中的具体内容。鉴于此,2017年9月初,海南省教育厅组织了“高中各学科高考综合改革专题培训”,将普通高中14个学科全部纳入培训范围。此次培训邀请了2017版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研制专家组核心成员、华东师范大学李锋老师对高中课程方案和信息技术学科课程标准进行充分解读。此次活动全省所有高中学校各派一名骨干教师参与培训。通过集中培训,快速、高效地阐述、澄清和回应了教师们关注的主要问题。通过集中培训之后的网络研讨交流,实现现场培训+线上研讨交流+线下实践的结合,对于确保平稳进入高考综合改革、科学合理使用《教学指导意见》进行教学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
随着2017级高一年级的教学持续开展,不少教师发现了一些新的问题,这类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成了广大教师的共性问题,如如何理解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的关系,如何科学理解学科核心素养,如何落实具体的学科核心素养,《教学指导意见》如何与现有教材更好匹配等。
考虑到教师们的需求,我们于2017年11月下旬组织了“普通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教育教学研讨与课堂教学观摩活动”。在设计活动时,我们提出:课程标准的修订,不应该理解为对前一版本课程标准的否定,而是要从发展与继承的角度去解读新课程标准里面那些看起来非常显著的变化,特别是新概念、新技术等。基于这样的考虑,我们邀请了南京师范大学李艺教授对核心素养进行了详细的解读,并挑选了在全国教学展评活动中获得特等奖的优秀教师进行现场授课及互动,用实例、细节来诠释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表现等。
进入2018年春季学期后,经过一学期的教学实践,教师们已经基本理解新课程标准的核心内容。省教育厅组织了全省高考综合改革试点工作调研,于3月上旬开始,对全省所有市县进行了调研,主要内容为新高考改革背景下各学科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核心素养与学业水平质量要求。
表2为3种温度下甲烷水合反应过程的实验结果。由表2可知,在反应温度为273.75 K的体系下,反应进行到19.67 min时,体系进入相平衡点。甲烷水合反应在55 min达到诱导期,在173 min时,反应体系内水合物的生成量已占据总反应生成量的90%。当反应持续到231.67 min时,甲烷气体消耗量基本不再变化,认为此时水合反应已经完成。
调研活动中,14个学科省级教研员深入学科课堂实地听课并与学校相应学科教研组教师进行深入交流是此次活动的重要环节。信息技术学科同样加入了此次调研活动。在每所学校至少听课2节,并在课后集中授课教师、学校信息技术学科教研组所有教师进行集中交流,有效指导了教师们落实新课程标准和“三新一旧”的精神与要求。
在海南省高考综合改革方案中,信息技术与通用技术合并,沿用了2003版高中课程方案中“技术”的名称,被纳入了学业水平考试,作为省级统一考试的合格性考试科目。在合格性考试中,采用纸笔测试的形式。自2004年开始高中课程改革以来,海南省一直实行基础会考,技术作为所有高二学生都必须考试的科目,这为新高考改革中的合格性考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018年3月,海南省教育厅正式启动了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说明的研制工作。经过近一个月的持续工作,信息技术学科合格性考试说明完稿。考试说明保留了现行教材中的《信息技术基础》《算法与程序设计》《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应用》等四个模块,删除了之前基础会考范围中的《数据库管理技术》模块。在学习目标的设定方面,遵循新课程标准学业质量标准的理念,尽量从学生的角度描述核心素养的不同层级。坚持体现新课程标准关于教学建议中提出的“基于真实情景的教学原则”,充分应用考试评价对教学的导向功能,通过考试说明,特别是合格性考试题目命题,有效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
2018年5月,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训院组织了8个学科的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科目考试说明专题培训。培训中,考试说明研制工作的主要参与者,对考试说明进行了全面解读,并给出了具体的备考建议。
2018年6月中旬,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训院组织了合格性考试预测试工作。从报名参加本年度合格性考试的学校中,抽取了具有代表性的部分学校进行预测试。就信息技术学科而言,抽样比例超过20%。测试结束后,委托相关专业机构,对考试结果进行了详尽的数据分析,在正式命题之前,各学科命题团队对预测试的结果进行了认真研究,从而实现了合格性考试命题质量的最优化。
2018年4月,为了迎接7月份到来的第一次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训院联合海南省考试局组织了学业水平命题培训。信息技术学科也从各类高中学校以及师范大学遴选了近30人参与培训。在此过程,除了高校考试评价专家的集中理论培训,学科教研员还重点剖析了新修订课程标准内容,特别是学业质量标准,并通过命题实操现场训练相关技术与能力,为7月份的正式命题、考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进入高考综合改革试验以后,海南省普通高中信息技术学科密切跟踪学科教学的主要变化趋势,认真研究修订课程标准,一线教学保持着稳定态势;并且,在2018年7月上旬进行的第一次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中,完成了预定目标,但在“三新一旧”如此剧烈的变革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在海南省新高考综合改革制度设计中,之前的基础会考反向考试制度(基础会考分数以10%的比例计入高考录取总分)被取消,合格性考试结果与高校录取基本没有直接联系,其结果只是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中记录。这直接导致了学生与学校的功利化选择,大幅减少对信息技术学科的学习。
相对于2003年版课程方案而言,新修订课程方案规定信息技术课程的学分减少了1分,这直接说明信息技术学科在总体课程框架顶层设计时被弱化,这样的认识,在基层学校教师群体中引发了明显的负面消极情绪。从学校角度,直接体现就是信息技术学科课时被削减四分之一。
从理论上来说,只要有了学科课程标准,实际教学就有了最权威的依据。但从实践层面来说,教材才是广大教师最为倚重的教学资源。信息技术学科在本轮修订课程标准过程中,必须教学的“必修”模块,较旧课程标准出现了极大的变化,导致旧教材基本不能与新课程标准相互匹配地大幅度使用。虽然通过相关培训与教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个困惑,但是现实的混乱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存在的。同时,学科核心素养没有与之匹配的教材进行阐释和呈现,大部分教师也无法真正理解和教学。
就信息技术学科而言,学业质量标准配合课程内容与教学实施建议,将“基于真实情景”作为学习、评价学生学业质量的重要标准,从而反过来引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这一问题。但在进行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命题以及备考过程中,发现不少教师还停留在早期的基于单纯的操作技能、记忆背诵的评价认识层面。
总体而言,自2017年秋季进入新高考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以来,海南省普通高中信息技术学科与其他各学科一起,全程融入了“三新一旧”、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等各项改革中。在主动参与省教育厅、省教育研究培训院设计、制定的各项工作任务基础上,还有针对性地组织了学科教学研究活动。经过一年的实践,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总体平稳,同时也在相当程度上推进了新课程方案与课程标准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