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红林
(湖南省泸溪县小章乡林业管理站,湖南 泸溪 416109)
泸溪县位于湖南省西部,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全年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土地肥沃,自然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高达60.82%。县境处于武陵山脉和雪峰山脉过渡地带,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国土总面积1565 km2,其中林地面积达12.3万hm2,是典型的山区县和湖南省重点林区县。近年来,以发展林业绿色经济,开发林业特色资源为专项的林业产业新思路逐渐成为泸溪农村农业产业结构优化的重点。当前,林业产业已经成为促进农民增收的亮点和推动林业发展的着力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成为共识,“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成为新时代乡村振兴赋予林业的重要历史使命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
近十几年,泸溪县先后实施了长江防防林工程、退耕还林工程、世行贷款造林项目、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建设、农业综合开发油茶丰产林基地示范项目、国家木材战略储备项目等等,新造林1.61万hm2,新增有林地面积1.88万hm2。这些森林资源优势的形成,为发展林业经济,依托林业产业脱贫致富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林农依托森林资源优势,挖掘森林资源潜力靠山吃山,依林傍林,投身林业产业开发的势头高涨。
2.1.1 速生丰产林基地卓有成效
全县现有66.7 hm2以上的速生丰产林基地16个,总面积0.38万hm2,树种以杉木、湿地松、马尾松为主。其中面积最大的是兴隆场镇巴都山林场,该林场是泸溪林木蓄积量最大的杉木速生丰产林基地。林场创办于1974年,总面积400 hm2,有杉木中龄林和成熟林253.33 hm2,有以梓木、南酸枣为主的珍贵树种33.3 hm2,全场蓄积量达4万m3。
2.1.2 中药材种植前景看好
全县共有三木药材和青蒿、迷迭香、铁皮石斛、吴茱萸、黄栀子、黄精、玉竹等种植面积453.33 hm2,2017年产量达120 t,产值2300万元。
2.1.3 油茶产业稳步推进
泸溪县油茶基础好,面积广,是湖南省48个重点油茶县之一。现有油茶林面积1.24万hm2,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6.5%,其中老油茶林1.03万hm2,新优品种0.21万hm2。全县近3年来新造油茶0.14万hm2,低改老油茶林面积0.197万hm2。2017年茶油产量600 t,产值5000万元。
2.1.4 花卉苗木产业一枝独秀
全县有成规模的苗木花卉合作社和基地8个,年产值在2000万元以上,其主要经营内容为绿化大苗、花卉、经济林(油茶、杜仲)苗木,珍稀树种(桂花、香樟、楠木)及常规造林苗木,如杉木、马尾松、柏木等。其中规模较大的有泸溪县森林苗圃,现有林地面积180 hm2,育苗基地20 hm2,年可出圃常规造林苗木(杉木、马尾松、柏木等)200万株,绿化大苗15万株,油茶80万株。浦市镇欢欢苗木专业合作社位于该镇新堡村,流转面积40 hm2,主要以绿化苗木紫薇、桂花、杜英、大叶女贞、樟树为主,年产值300万元。
全县有木竹生产加工经营企业26家。从业人员200余人,其主要经营内容为竹木的加工和销售。26家加工经营企业均为年产值500万元以下的小型加工经营企业。其中较大的有沅水木材加工厂,工厂占地2000 m2,有从业人员10余人,年加工能力5000 m3以上,但因泸溪县商品材零指标政策,木材来源缺口较大,现年加工只有数百立方米,远远达不到加工能力。导致木材经营加工企业年产值逐年下降,企业走向“滑坡”,木材经营加工市场逐步走向萧条。林药加工企业2家,分别是晓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和武陵阳光科技有限公司,主要以加工杜仲、迷迭香、青蒿等中药材为主,生产杜仲茶、迷迭香精、青蒿素。2017年产值280t,产值8400万元。
泸溪县山高林密,森林覆盖率高达60.82%,林地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80%左右,发展林下经济的潜力巨大。经过多年来的摸索和实践,发展较快的林下经济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2.3.1 林农(粮、烟、菜)模式
包括林粮即林下间种红薯、花生、黄豆等农作物。林烟是指在新造油茶地套种考烟。林菜是指在未成林造林地进行蔬菜种植。
2.3.2 林药模式
主要是利用林间空地及荒山荒地进行中药材青蒿、迷迭香、黄精的种植。
2.3.3 林下养殖模式
主要是在林下放养鸡、鸭、鹅及牛、羊、本地黑猪,或在林下种草发展养殖业。四是林下采摘模式。泸溪山高林密,林下山野菜、菌类品种多,产量大。每年全县仅采摘山野菜、蕨菜、竹笋、枞菌等林下产品就达20 t以上,可为林农增收100万元以上。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休闲度假旅游已成为一种大趋势,森林旅游逐渐成为旅游产业的“新宠”,全县以森林旅游和农家乐为主的山庄、农庄已有40余家,年接待游客15万人次以上,年创产值达3000万元以上。如浦市镇马王溪七彩生态果园以黄桃、葡萄、猕猴桃、牛奶西瓜等水果采摘,玫瑰、向日葵、蜀菊等花卉观赏,森林小屋休闲度假,七彩生态餐厅餐饮为特色成为泸溪森林旅游、乡村旅游的热门景点。
泸溪县12.3万hm2林地中有3.3万hm2是经济林,虽然经济林面积大,但利用率不足,产值不高。如0.33万hm2湘西油板栗,由于外出人员务工较大,疏于管理,部分树龄老化,逐年产量下降。1.24万hm2的油茶林同样是疏于管理,部分茶林成为马尾松与油茶混交林,或荒芜。1.72万hm2的椪柑,由于价格太低,投入成本过多,很多果农已经放弃管理。而椪柑地必须每年翻耕、施肥、剪枝,这些都是劳动力密集型。放弃了管理,1、2年后,椪柑树就死亡。另外,全县从2001年开始实施退耕还林,营造了0.33万hm2的国外松林和0.67万hm2的桤木林。十多年来,这些林木已具备了可采伐利用的价值,但目前为止,对于这些林木的利用还没有具体的措施和方法。另一方面看养林子长大变不成现钱,一方面努力去保护这些资源,形成了资源保护越好,越没有经济效益的怪圈。
资源的培育与木材合理利用之间矛盾较大,按照市场规律营造商品林和资源利用无法实现有效对接。原料基地化建设步伐缓慢。如武溪镇沅水木材加工厂,其加工能力是5000 m3/年,而能供应的原材料数百立方米,严重“吃不饱”。当然,全县商品材禁伐是一方面,但工业原料林基地,速生丰产林基地建设规模不大,产生不了效益是主要方面。有些产业化程度低,如板栗没有深加工,产品附加值低,市场竞争力不强,影响了发展,林下经济包括中药材、山野菜、竹笋等的资源优势没有充分利用出来,即使利用也是产量不高、效益不明显,生产力低下。
龙头企业少,整体实力不强,缺乏有核心竞争力的知名品牌和拳头产品,未起到拉动产业基地快速发展的作用。林业企业,特别是加工企业经营规模小,初级产品多,精深加工产品少,缺乏竞争力,“大资源,小产业”的矛盾依然存在。最显著的例子就是泸溪县作为椪柑主产县,没有一个规模上档次的椪柑深加工产品。虽然全县有富泰生物科技公司开发椪柑初加工,可对每年18万t的产量来说,富泰公司加工能力仅1万余t,杯水车薪。做大不了产品的深精加工,带动不了产业的跨越,产品的附加值得不到提升。而仅靠出售原始产品总是受制于人,受制于市场。
目前全县的森林旅游资源产业主要集中在天桥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其它各处均为农家乐、休闲山庄,采取的是各自为阵的经营模式。发展森林旅游,要做大做强旅游产业,下活全县一盘棋。要充分利用省级自然保护区的资源优势,将森林休闲游、生态果园游、浦市古镇游等有机结合,要打响泸溪县城是中国第一氧吧城的名片。整合接待资源、景点资源、旅游资源,找准亮点,抓特色,极力打造天桥山宗教文化旅游、峒河沿岸万亩椪柑采摘体验游、氧吧县城休闲游、浦市古镇赏古韵、浦市古驿道风景游、马王溪七彩果园休闲游等特色景点。
确立资源产业开发利用长远规划,加速林业立体化综合发展。一是有计划地发展森林资源培育为主的工业原料和速生丰产林建设;二是做强做大种苗花卉园林绿化产业;三是优先发展油茶等木本粮油和青蒿、迷迭香、黄柏等中药材的种植;四是加速发展林产品深加工精加工产业链,如合水茶油和泸溪椪柑;五是充分发展森林旅游,壮大林下经济,引导林农开发森林资源,林下掘金。
(1)要加快制定优惠政策,为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林业资源开发利用除了依靠市场的推动作用外,还需要依靠政府的引导和扶持,应按市场经济的需要,制定和完善林业产业发展政策,鼓励和调动全社会参与发展林业产业。
(2)要采取积极的扶持政策,各级林业部门都要积极争取政府财力支持,增加必要的投入,以保证林业产业的快速发展。重点扶持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大、市场前景好、解决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产业,如板栗、葡萄、山野菜、中药材、林下种养殖等项目。
(3)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拓宽融资渠道,鼓励和引导大户能人回乡创业参与林业产业建设。
坚持集约化经营,注重规模效益。要通过市场导向和政策引导,积极鼓励社会有识之士,企业集团、能人大户等投资主体开发林业资源,逐步形成以基地为依托,企业为龙头,大户承包,生产、加工、营销有机结合和相互促进的产业发展模式,不断延伸产业链。全县油茶资源丰富,针对油茶加工主要以榨油坊初加工为主,无影响加工品牌的现状,应引导发展油茶精深加工产业,形成以泸溪油茶精品 “合水野生山茶油”品牌为主的高附加值茶油,提高原材料利用率和产品附加值。特别是利用合水山茶油的名气,结合泸溪油茶核心区域合水、达岚、浦市等乡镇油茶产业布局,做大做强泸溪的油茶产业。只有突出特色,利用区域优势,品质优势,才有市场优势,经济优势。
(1)突出湘西油板栗特色,培育一批成熟高产基地,引导林农走市场经营路子,向外扩展销售,增加产品价值。
(2)对新兴产业葡萄,要做好技术服务和销售服务,让泸溪狮子山无公害葡萄吸引更多的游客观光购买。
(3)继续做好合水茶油的文章,力推合水茶油的产区特点,增加产品附加值。
(4)创办林下养殖品牌。泸溪山林多,林下养鸡发展快,但目前缺少叫得响的山鸡品牌,力争整合资源,推出一个散养山鸡品牌“巴斗山林下鸡”,可以由兴隆场镇巴斗山多个生态养殖场或多户养殖户组合共创品牌。
泸溪县生态优势明显,环境优美,资源丰富,是人们观光旅游、居家投资的好去处。结合实际,在森林旅游、林产品开发等方面整合资源,化整为零,构建联动机制。
(1)针对泸溪现有森林旅游景点区大多为“单打独斗”的情况,可按照景区文化内容、地域分布、特色旅游等特点,构建森林旅游联动机制。
(2)针对目前林产品开发分散,不成规模的特点,由其中一家规模较大的企业或合作社,整合其它同类产品,形成优势,组建地域品牌,发挥整合效益。油茶开发包装主打“合水野生山茶油”,,林下养殖以“浦市铁骨猪”国家地理标志品牌和泸溪最高峰 “巴斗山林下山鸡”为主推品牌。
(3)目前全县范围内椪柑、葡萄产业优势明显,但品牌杂,不利于泸溪林果产品整体竞争力,要整合资源,统一品牌,椪柑以口感好的“早蜜一号”为主打品牌,葡萄以狮子山“高山葡萄”为品牌,做大集中力量打造湘西区域大品牌,勇闯高端林果产品市场,在巩固周边吉首、凤凰等本地市场的同时,拓宽长沙、张家界、广州、上海等外地市场,实行促销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