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动态

2018-11-29 09:36
汽车维护与修理 2018年12期
关键词:职业院校职业发展

★中汽协:2018年全国中职新能源汽车服务技术邀请赛赛项说明会暨赛前培训会在温州召开

6月5日,由中国汽车维修行业协会与全国交通运输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共同举办的“2018年全国中职新能源汽车服务技术邀请赛赛项说明会暨赛前培训会议”在温州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召开。本次会议主要就大赛技术方案进行解读和答疑,并针对比赛技术平台的安全、规范操作等内容进行现场培训,来自全国90余所参赛学校的指导教师和学生共300余人参加了会议。赛项说明会由中国汽车维修行业协会康学楠副秘书长主持。

温州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杨光炜副校长介绍了赛场建设情况。中国汽车维修行业协会张京伟副会长介绍了协会在职教领域的主要工作和本次邀请赛的基本情况,他指出,“比赛不是目的,希望通过比赛能够促进行业企业与职业教育紧密结合,引领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迅猛,需要有更多的后备人才进入到行业,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全国交通行指委汽车专指委陈文华秘书长介绍了中职新能源专业的建设情况,他指出,大赛是一个学校与行业企业交流合作的平台,通过比赛实现“以赛促教、以赛促建”是大赛的根本宗旨。

北京汇智慧众汽车技术研究院执行董事许建忠同志代表大赛承办、协办及支持单位发言,承诺将与各协办、支持单位共同努力,为比赛提供完善的技术平台,保障大赛安全、成功地举办。

说明会结束后,与会代表在比赛场地开始分组培训,并由大赛承办、协办及支持单位组成的技术团队进行现场讲解和实操培训。

★中汽协:关于举办第十一届“汽车职业教育专业内涵提升研讨会”的通知

为了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积极推进汽车职业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和创新链的有机衔接,全面提升汽车职业教育质量和促进人才就业创业。由中国汽车维修行业协会和全国交通运输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联合主办的第十一届“汽车职业教育专业内涵提升研讨会”,将于2018年7月27日~30日在四川成都举行。

本次会议基于新时代、新技术背景,紧贴汽车职业院校对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和协同育人的需求,围绕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新模式、汽车专业群建设、教师专业信息化能力提升、汽车技能大赛和世界技能大赛、智慧教育和汽车智能技术等热点进行研讨与分享。欢迎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人员、职业院校院(校)长、教务处长、汽车专业系主任、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专业课教师、职业教育研究机构、汽车类培训机构等相关人员前来参会。

★世赛: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全国选拔赛陆续拉开帷幕

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以下简称“世赛”)将于2019年8月在俄罗斯喀山举办。为全力备战世赛,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将于6月中下旬在上海市、广州市举办世赛全国选拔赛。与往届相比,本届全国选拔赛主要有以下特点。

(1)世赛项目全覆盖。我国自2010年加入世界技能组织后,已连续参加4届世赛。从首次参加6个项目到第四次参加47个项目,参赛规模逐届增加,但一直未实现参赛项目全覆盖。本届全国选拔赛将覆盖世赛全部52个比赛项目,这也是我国首次全面参加世界技能大赛赛项。若世界技能组织公布新的比赛项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还将另行组织新项目的全国选拔赛。

(2)集中办赛。本届全国选拔赛借鉴世界技能大赛的做法,采取大规模集中办赛模式,只设上海、广东两个赛区。其中,上海赛区设34个竞赛项目、广东赛区设18个竞赛项目。这是我国按照世赛项目开展的规模集中度最高的职业技能竞赛,也是我国首次按照世界技能大赛标准和流程举办的大型职业技能竞赛。

(3)选拔参赛。为客观公正选拔参赛选手并促进提高参赛选手水平,本届全国选拔赛取消了推荐选手方式,要求各地区和有关行业(企业)广泛发动符合条件的人员报名参赛,通过校级、市级、省级竞赛层层选拔,根据竞赛成绩确定参赛选手。同时,为确保竞赛公平公正,大赛组委会制定公布了世赛全国选拔赛竞赛技术规则,对竞赛的组织工作、技术要求和违规处理等作出明确规定,确保全国选拔赛各项工作规范有序进行。

(4)开放办赛。借鉴世界技能大赛开放办赛模式,本届全国选拔赛两个赛区均开放办赛、竞赛地点设在市区内的大型会展中心,比赛全程对社会公众开放,鼓励吸引社会各界人士观摩竞赛,引导全社会特别是广大青少年关注、热爱、投身技能。届时,全国30个省份、20余个行业部门(集团公司)将组织代表队参赛,将有1 359名选手参加比赛,1 054名裁判员参与执裁工作。

根据赛事安排,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全国选拔赛开幕式于6月12日20时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虹馆举行。上海赛区的比赛于6月13日~15日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举行,设飞机维修、车身修理、水处理技术等34个比赛项目。广东赛区于6月25日上午举行开赛仪式,广东赛区的比赛于6月25日~27日在广州琶洲广交会展馆举行,设数控车、数控铣、管道与制暖等18个项目的比赛。6月28日在广州天河体育馆举行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全国选拔赛闭幕式。

★人社部:部署2018年技工院校招生工作

近日,人社部印发《关于做好2018年技工院校招生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各级人社部门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增强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大力推进技工院校改革发展,把招生工作作为当前一项重点工作任务,与促进就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等工作统筹安排。

《通知》要求,各地区要结合技工院校发展实际,明确学制教育招生规模,确保2018年全国技工院校招生规模继续保持在120万人以上。各级人社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广泛依托基层劳动保障平台和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为技工院校招生工作提供支持服务。各地应认真研究分析本地区应届初高中毕业生数量、结构和升学意愿等情况,指导技工院校合理制定招生计划,广开生源渠道。

《通知》指出,在做好常规招生工作基础上,鼓励技工院校积极探索建立多种招生方式和渠道。各级人社部门要加强与同级财政、扶贫部门的沟通衔接,继续实施技能脱贫千校行动,进一步完善落实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接受技工教育和职业培训的补贴政策,为贫困家庭学生开设绿色通道,优先享受免学费和助学金;指导技工院校深入农村贫困地区、偏远山区有针对性地开展招生宣传,加大面向贫困地区、贫困家庭的招生力度。

《通知》还对规范学籍管理、规范招生秩序、加强宣传力度等方面提出了相关要求。

★江苏:省政府出台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若干意见“26条”

当你惊叹于“大国工匠”的精湛技艺时,有没有想过他们是怎样成长起来的?近日,江苏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的若干意见“26条”,要求今后5年,积极构建校企协同育人新机制,着力发展质量高、贡献度高、社会认可度高的现代职业教育,为“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提供重要支撑。

(1)创建一流中职50所高职20所。新时代赋予职业教育新使命,“26条”意见建设一批领军型职业院校。实施中等职业学校领航计划,创建50所左右扎根江苏、引领全国、世界水平的一流中等职业学校。深化五年制高职办学改革,突出中高职一体化办学优势,彰显办学特色。实施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卓越计划,创建20所左右高水平高等职业院校。出台专项激励政策,建设10所特色鲜明、示范引领的应用型本科院校,研究制定应用型本科院校评价管理办法,实施分类评价,鼓励特色发展。

(2)打开技术工人接受学历教育的大门。在今年初的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孙景南就提出,要打开产业工人接受教育的绿色通道。“26条”意见中提出,扩大应用型本科招生规模,新增本科招生计划主要用于应用型本科教育。鼓励职业院校招收有实践经验人员接受学历教育。依托职业院校建设区域技术技能人才培训中心。大力开展企业在职职工、退役军人、进城务工人员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深入开展社区教育与培训。参加非学历教育和技能培训的学员,可先注册非全日制学历教育学籍,在弹性学制年限内修满学历教育毕业标准学分,颁发相应学历教育证书。

在高等职业院校和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100个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示范专业。应用型本科专业主要招收中高职毕业生,高职院校招收中职毕业生比例逐步达到50%以上,应用型本科院校招收中高职毕业生比例逐步达到30%。

(3)企业接纳职校生实习可获补助。根据“26条”意见,江苏省将推动颁布实施《江苏省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条例》。规模以上企业按职工总数的2%安排实习岗位接纳职业院校学生实习。省级每年认定“产教融合型企业”100家左右,对“产教融合型企业”予以优先支持。逐步建立学生实习工作考核与补助制度,按照实习学生每人每月200元~400元的标准,补助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办学成本。

(4)“大国工匠”可到院校当老师。培养高技能人才,需要有实践经验的导师。“26条”意见提出,改革职业院校教师管理体制,吸引优秀人才从事职业教育;建立职业院校教师引进绿色通道,对世界技能大赛前三名选手、全国一类职业技能竞赛第一名选手、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授予的“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省政府授予的“江苏技能状元”和“江苏工匠”,经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认定后,可由招聘院校自主考核录用入编;建立乡土人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等到职业院校兼职授课制度。职业学校教师依法取得的科技成果转化奖励收入不纳入绩效工资,不纳入单位工资总额基数。

★青海:2018年职业教育产教融合高峰论坛举办

5月25日下午,青海省2018年职业教育产教融合高峰论坛在青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举办。

据了解,此次高峰论坛由青海省教育厅主办,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主题。在这次论坛上,教育部职成司、全国重点院校校长、企业、行业代表围绕论坛主题,从解读国家产教融合相关政策、介绍西部地区在推进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方面的理念做法和经验、产学合作培养创新数字人才、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等方面入手,对产教融合相关问题展开研讨,以求进一步推动和促进青海省职业教育产业融合、校企合作纵深发展。

青海省教育厅副厅长荆德刚表示,要保持职业教育旺盛的生命力,必须要开展和加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举办此次论坛,与会人员相互交流职业教育现在的做法、取得的经验、未来的趋势,有利于进一步办好具有高原特色、青海特点、面向全国的现代职业教育。

★京津冀:大力推动京津冀职业教育协同发展

京津冀职业教育协同发展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内容。《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实施至今,京津冀三地积极加强合作,搭建起一大批教学、科研和教师交流平台,在师资研修、学生联合培养、专业共建、实训基地共享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但也要清醒地看到,京津冀职业教育深层次的合作还不够,需进一步改革创新,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动京津冀职业教育均衡、协同发展。

(1)健全统筹协调机制。京津冀职业教育协同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健全统筹协调机制。一是完善相关法规、政策,建立约束保障机制。通过制定统一的职业教育法规、政策,明确三地教育协调发展的具体目标和原则,确立协调机构的职能职责和协调发展的具体措施。二是建立有效的沟通协作机制。如建立京津冀职业院校招生计划协调制度,以教学资源的高效利用为出发点,打破跨地区生源限制,优化生源配置;选择优质院校以兼并、托管、合作办学等方式,整合三地教育资源,推动资源共享。

(2)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从空间布局来看,京津冀职业教育资源的分布多以分散式为主,大部分处于独立运作状态。一方面,京津两地的职业教育资源丰富,但普通高校的高入学率使职业教育生源不足,导致部分教育资源处于闲置状态。另一方面,河北生源较充足,却受师资和教育设施、教育管理水平的制约,大量的适龄青少年尚不能获得良好的职业教育。随着产业升级的加速,京津冀人力资源市场对掌握高新技能的人才需求量日益增大,使三地职业教育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三地应共建共享数字化教学资源,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展职业教育课程共建共享、课程互助等合作教学活动。建立三地职业教育资源台账,实现师资、教育设施、实训基地、合作企业等资料全部入库,形成常态化的人员交流和资源共享机制。统一三地职业教育生源市场,通过合作办学等方式,有效解决三地教育资源占有与生源供给不均衡的矛盾。

(3)探索多种合作模式。国内外职业教育的区域合作模式有很多,其中分段式合作模式、集团化合作模式、园区式合作模式较为普遍。分段式合作模式是指职业教育机构凭借各自优势,分阶段培养学生的模式。目前,京津冀已有的职业教育合作实践主要是分段式合作模式,学生的学习和实习,分别在三地不同院校完成,各地院校发挥自身特长为学生提供学习机会。这类模式可发挥资源互补优势,但合作各方属于松散式联合办学,在不同阶段教育管理方式不同、成本不同,责任分担也不易明确。推动职业教育协同发展,三地还应在探索集团化合作模式、园区式合作模式上下功夫。鼓励京津冀职业院校与企业联合形成紧密型合作,通过成立理事会等组织机构,推进集团化办学。这样可以使企业的实务操作平台与职业院校的教育资源紧密结合,有利于共同决策、共同管理,实现集团内部职业教育资源共享。要遵循教育规律、注重长远利益、扩大合作领域,利用三地各自优势行业,组建跨区域的行业职业教育集团,推动区域职业教育实现专业化分工、科学化管理。园区式合作模式,即借鉴工业园区发展思路,将职业教育机构、企业和科研机构等集聚一地,实现资源共享并产生集聚效应。这一模式可以整合三地教育科研资源,加速产学研一体化,使职业院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在区域内深度融合,切实提高职业教育水平。

★重庆:中德职业教育联盟西部(中职)示范基地启动

5月25日,首届重庆市中德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高峰论坛暨中德职业教育联盟西部(中职)示范基地启动仪式举行。此次活动围绕“职业教育再起航,助力中国制造2025”的主题,旨在探讨出一条适合当前新产业背景下,中国职业教育的合作与发展路径。

重庆市副市长屈谦出席活动并致辞,他表示,该项目的落地满足了重庆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的需要,将有助于促进各方资源的整合,有助于充分发挥优势互补校企,为重庆职业教育的创新发展建立起一个优质平台。

中德职业教育联盟理事长、同济大学副校长吴志强对于该项目落地重庆抱有很大的希望,他希望大家能够一起帮助该项目成长。基于同济大学对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的分析及多次合作的经验,吴志强发现德国教育的一个核心精华就是以“后道”来制定“前道”,即由用人单位来制定教育计划,学生在就业前就和企业单位建立起认证与被认证的关系,且这一思想并不只是在德国职业教育上有所呈现,也渗透到高等教育之中。然而我国的高校都是由学校把学生推送出去,就算作学生毕业了,没有让学生真正去实践和学习,这其实是不对的。谈及如今中国产业的提升,吴志强认为中国正从过去的资源、能源的规模投入,走向依靠创新的高品质发展阶段,我们必须以更加理性的方式提升双方的合作品质。

德国巴伐利亚州文教部职业教育司司长Hr.Denneborg在对比中德两国制造业的发展情况后发现,两国的工业模式是很相似的。他说,“现在德国进入了‘工业4.0’时代,中国也提出建设制造强国的‘中国制造2025’计划,双方都依托着新技术的发展进步。” 同时,他也提出建议——应该把学业教育和职业教育更紧密地结合起来,促进高素质、高技能毕业生就业。

随后,同济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党委书记王继平与重庆市龙门浩职业中学校长钟代文共同启动此次合作项目,并进行现场签约仪式。中德职业教育联盟西部中职示范基地、中德(重庆)跨企业培训中心、重庆中德工程师学院将落户在龙门浩中学新修建的实训基地内。

会上,中德职业教育联盟秘书长、同济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党委书记王继平还就“中德职业教育合作中的关键问题”发表了主题演讲:分别从方位、核心经验、方向与策略三个大的方面讲述其对中德职业教育合作项目的理解与思考。他建议,要加强当前教育制度的建设和优质劳动力的培养,制定出各个岗位的职业标准,让人才更好地贴近生产市场。

★深圳:高职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实施工作暨骨干专业(群)建设研讨会成功举办

为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落实《教育部2018年工作要点》《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2018年工作要点》和《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简称《行动计划》),推进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2018年5月31日~6月2日,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在广东深圳召开了“高职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实施工作暨骨干专业(群)建设研讨会”。

会议以“深化专业(群)内涵建设 推进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为主题,通报了《行动计划》2016年~2017年执行绩效情况,分享了各地和高职院校落实《行动计划》的做法和经验。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高职发展处处长林宇、广东省教育厅副厅长邢锋、湖南省教育厅副厅长应若平、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白皓、深圳市教育局局长张基宏等应邀出席会议。会议由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主席董刚主持。

林宇处长总结了改革开放40年来职业教育的发展历程、主要成绩和基本经验,明确了职业教育落实党中央重大战略部署的主攻方向、顶层设计和系统安排,肯定了《行动计划》实施以来取得的成绩,并对《行动计划》收官工作进行了部署,鼓励高职院校聚焦内涵,奋发作为,推进新时代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会议认为,改革开放40年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的职业教育立足国情、放眼世界、上下求索、锐意进取,从曾经的筚路蓝缕进入到内涵式发展阶段,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同频共振。职业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凸显,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基本建成,职业教育法律和制度标准体系日臻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体系框架基本形成,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特色彰显,扶贫优势充分发挥,发展环境持续优化,国际交流合作不断深入。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一年,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发展,对职业教育做出了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高职战线一定要认真贯彻好中央领导指示精神,落实好教育部党组决策部署,谋划好职业教育发展新蓝图,聚焦重点,乘势而上,开启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会议指出,2018年是《行动计划》收官之年,2019年将全面启动国家项目的认定工作,《行动计划》任务及项目的完成情况将作为中央财政改革绩效奖补、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试验区和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布局和验收的重要依据。各地要提高思想认识,主动作为,切实履行承诺,强化省级统筹,协调好发改、财政等部门的关系,形成合力,确保政策落地、经费到位、任务完成。高职院校要瞄准桩基项目,以优质高职院校、骨干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等重点项目建设为“支柱”实施重点突破,以“双师型”教师队伍、优质教育资源等核心能力建设为“栋梁”建立横向支撑,从服务地方出发,整体提升办学实力和水平。

会议强调,新时代高等职业教育要坚持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始终围绕着服务产业振兴、区域发展和民生改善,在中国制造2025、脱贫攻坚、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国家战略中作出贡献;坚持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激发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内生动力,共同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坚持促进公平,加大对农村、民族和贫困地区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努力使人人出彩成为可能;坚持凝聚各方各界力量,通过多种渠道,为社会提供服务,努力营造不唯学历凭能力、行行出状元的社会氛围。要用体系化思维来应对结构性改革,主动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主动服务科技强国、质量强国,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扩大就业创业、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全面决胜小康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会议要求,高职战线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深刻领会新时代、新思想、新矛盾、新目标提出的新要求,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勇立潮头的历史担当,以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的责任担当,改革创新、攻坚克难、携手共进,推动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推动职业教育事业再上新台阶,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更大贡献!

★深圳:推动“一带一路”职业教育发展与合作

2018年5月11日~12日,来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22个国家的300余名“一带一路”职业教育国际研讨会代表相聚在中国深圳,以“互学互鉴合作共赢”为主题,围绕职业教育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作用,新一轮科技与产业革命给职业教育带来的影响和挑战,深化职业教育国际合作,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等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形成如下共识。

(1)与会代表一致认为,中国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顺应时代要求和各国加快发展的愿望,把中国同各参与国的利益结合起来,形成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命运共同体,推进各参与国在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开展双边、多边和区域合作,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共赢的方向发展,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新动力,为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创造新机遇。

(2)职业教育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对于推动一个国家经济发展、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就业创业、增进民生福祉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尤其是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减贫脱贫,保护弱势群体,降低失业率,弥合经济社会的隔阂,促进社会公平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贡献更加突出。建议“一带一路”沿线各国要高度重视和大力推动本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制定强有力的政策措施,加大对职业教育的经费投入力度,使职业教育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造福人民大众。

(3)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兴起,正在对人类社会带来难以估量的作用和影响,将颠覆现有很多产业的形态、分工和组织方式,实现多领域融通,重构人们的生活、学习和思维方式,乃至改变人与世界的关系。这必将给未来职业教育的发展带来巨大的挑战。“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和地区要共同直面新浪潮,创新职业教育学习方式、供给方式和评价方式,全面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4)合作发展是时代潮流,各国、各地区只有携手合作、共同发展才能真正实现共赢。目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职业教育发展情况各异,亟需通过加强合作提升职业教育的整体发展水平。倡议构建“一带一路”职业教育共同体,形成长期、稳定、可持续的发展合作机制。一是搭建职业教育国际交流平台,拓展合作渠道;二是合作制定职业教育标准,开发职业教育课程,共享职业教育资源;三是共建区域性职业教育资历框架,推动就业市场从业标准一体化,实行职业教育学历和证书互认。通过职业教育共同体建设,互学互鉴,谋求共同利益,直面共同命运,勇担共同责任,推动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繁荣。

★厦门:举办海峡两岸职教论坛

由两岸教育、职业机构共同主办的第十届海峡论坛·海峡两岸职业教育论坛于6月5日在福建厦门开幕,今年的论坛以“职业教育中的全人教育”为主题。

在当天的开幕式上,中共福建省委常委、福建省海外联谊会会长雷春美,台湾私立科技大学校院协进会理事长、台北海洋科技大学校长唐彦博,台湾海峡两岸教育交流促进协会理事长李超群,台湾中华劳促会会长朱俊源,台湾劳动人权协会会长罗美文分别致辞。中华职业教育社党组书记、总干事方乃纯作主旨演讲。

雷春美在致辞中表示,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青年通往成功大门的重要途径。中共十九大强调“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这为职业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规划了前景。

今年2月,国务院台办、国家发展改革委经商中央组织部等29个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明确“台湾同胞可报名参加53项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和81项技能人员职业资格考试”。雷春美指出,这些举措为台湾同胞在大陆学习、创业、就业提供更多便利,增进了两岸同胞亲情和福祉。

唐彦博表示,两岸职业教育合作交流是时势所趋,未来双方应本着更务实的做法,加强各项交流,尤其是两岸青年的交流,因两岸青年是未来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维护者与推动者。“未来,两岸应共同努力不断创新两岸职业教育合作交流的方式方法,提高合作交流的质量和档次,积极推动下列措施,包括简化并松绑两岸职业教育合作交流规范、全面推动证照与学历互相采认、强化双联学制合作、扩大校校企合作办学、架设两岸企业征才平台等。”唐彦博如是说。

方乃纯在主旨演讲中指出,全人教育是教育永恒追求的目标与主题。两岸教育的转型、改革与发展正在不断推进,全人教育为推进教育改革提供了新的视角。他强调,两岸职业院校要深刻认识全人教育理念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作用和意义,加快将全人教育理念融入职业教育,使学生在学习中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和学会创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充分发展、和谐发展、终身发展。方乃纯提出,一是全人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二是重视精神,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三是强调联系,鼓励学生的知识整合;四是寻求理解,增加学生的全球意识。

在这次论坛活动中,来自两岸的12位职业院校校长和专家学者围绕主题作了精彩的学术报告,分享了各自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典型经验做法。论坛期间,还将在厦门南洋职业学院举办两岸职业院校校长座谈会,就共同关注的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发展问题和两岸交流合作进行对话。

★新余:“职业教育+”助力新余工业强市建设

在职业院校拿到毕业文凭,除了在学校能听到企业“工匠”的讲课,还能到合作企业当学徒……这些在新余市并不是异想天开。怎样培养大批与当地经济社会相匹配的现代职业人才,增强职业院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新余市的答卷是:长效保障机制下进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创新和突破。

目前,新余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40户,工业化率达48.6%,本地企业招工难、中小企业用工稳定难一直是工业发展中的难题。2011年,率先在全国开展现代学徒制改革试点,由地方政府、职业院校、用工企业三方共同搭建校企深度合作平台,采用校企联合招生、共同培养的办法,实行“双主体”育人,实现招生与招工互通、上课与上岗融合、毕业与就业衔接。

开发现代学徒制校本教材,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核心课程体系、师傅标准和学徒培养标准……精心打造一批精品特色专业,建立起符合市情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2017年,全市共有6所职业院校13个专业754名学生,在25家企业(本地企业21家)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本地就业学生比例由2012年以前不足2%到2017年达到10.3%。各职业院校每年输送学生到本地企事业单位顶岗实习和短期用工人数达3 000人左右,有效缓解本地企业招工难问题。

为切实解决中等职业学校的“散、小、弱”问题,进一步优化职业院校布局结构,新余市整合职业教育资源,撤销、划转中职学校10所,提升职业教育整体竞争力。同时,实施中等职业学校“技术技能名师”培育计划,积极做好中职学校“双师”素质提高培训工作,教师的教育教学、科学研究、专业技术和专业发展能力得到较大提升。

为全力推进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鼓励学校在专业开设上注重错位发展,对接全市产业结构和市场需求开设新专业。2017年,全市中职学校增设民族织绣等15个与产业需求相适应的新专业。目前,各职业院校累计开设专业160多个,专业设置与本地产业吻合度进一步提升。

以主导产业为依托,新余市积极构建校企共同发展的合作机制,先后组建4个职业教育集团,实现资源共享,提升职业教育办学活力。通过对企业员工培训、学生顶岗实习等方式,共为社会培养30多万名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学生实习实训条件不断改善,企业技能型人才需求得到较好满足。

★教师微课大赛:关于举办第四届全国职业院校教师微课大赛的通知

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和《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指导意见》精神,推动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深化教育教学模式创新,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搭建职业院校教师教学经验交流和教学风采展示平台,推动教育专用资源向教育大资源转变,经全国职业院校教师微课大赛组委会研究,决定继续开展第四届全国职业院校教师微课大赛。大赛面向全国各类职院校教师设中、高职两个组别,按照大赛公开发布的规程、技术规范征集优秀微课作品,以公平、公正、公开为原则,进行评选和评奖。大赛参赛作品提交平台为:中国职业教育视频课程网(http://www.iskill.org.cn/index.php)。

大赛的宗旨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快职业教育优质课程建设,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推进职业教育资源跨区域、跨行业共建共享;着力搭建职业院校教师教学经验交流和教学风采展示平台,创新职业院校教师培训方式,重点提升职业院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教学创新能力和专业发展能力;着力促进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重点探索教育信息化环境下提高教学质量的新机制、新方式和新模式。

比赛分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两个组别。参赛教师可根据教育部发布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和《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教育目录》中各专业建设的公告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程,选取知识点或技能点,按照技术规范录制微课参赛。

请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各职业院校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广泛发动,创造条件,大力鼓励职业院校教师参赛,大力提升职业院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教学创新能力和专业发展能力,持续深化信息技术与职业院校教育教学的融合发展,努力推动职业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工作提质量、上水平、出特色。

猜你喜欢
职业院校职业发展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国企发展如何提高“质感”——以陕汽党建引领发展为例
健康中国背景下职业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研究
职业写作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新时期职业院校档案管理的思考
我爱的职业
五花八门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