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慧
学校是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主阵地,而班级又是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具体阵地。因为只有保证了安全才能谈其他教育。这样说来,就需要班主任具有高度的责任心,要有较强的法制观念。将法制教育潜移默化地注入班级管理中,推动班级管理从“人治”过渡到“法治”。
目前,学校在一二年级开设了“道德与法治”课,三至六年级的品社课中学校额外又补充法治内容,通过课程育人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而其他学科教育对孩子法制素养的培养也是至关重要的,如在教学“鲸”这篇课文时,注意引导孩子们要重视保护小动物,并随机渗透《动物保护法》来拓宽孩子们的知识视野;在教学“利率”时,适时引导学生了解《纳税法》,教育学生将来做一个自主纳税的公民。不仅如此,班主任还要及时与各科任教师取得联系,及时了解学生接受情况、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与科任教师协调去想办法纠正他们不良思想与行为。除此之外,还要努力挖掘身边的课程资源,例如,班级文化墙、学校的宣传标语、网络资源等,补充于我们的学科教学中。
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方式很多。班队活动是丰富多彩的,学生平时留心周围的事物,对生活反面的问题经过加工整理成小品,通过表演、评价,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法律素养,强化自己的法律意识。孩子们搜集的生活素材特别多,例如:随意往操场扔杂物的,走路不右侧通行的,悄悄拿走同学笔尺的,对伙伴实施报复的,打仗骂人的……同学们在无形中受到了深刻的教育。另外,还可以通过班级或学校组织的法律法规知识竞赛提高学生的法制素养。学生在这种情况下受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更加注重自己的一言一行。学校和当地的派出所结成了警校共建机制,民警定期到学校对学生进行法律法规知识教育讲座。这一系列教育活动使孩子们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从而可以使他们的法律素质明显提高,其爱国意识、交通安全意识、自我约束能力、自护意识以及分辨是非的能力也会有明显的提高。
教师要想培养高素质的人才,首先要教学生怎样做人,要以自己的一言一行去影响学生,做一个有德行、有修养、有素质、有品位的人。因此,每个班主任都会十分注重自己在学生们心中的形象,通过点滴小事、言谈举止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当学生已掌握了丰富的法律方面的知识,没有在实践中得以运用那就是纸上谈兵。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法律宣讲员”便成了那些懂法的孩子另一个角色。由中队辅导员、班干部带领学生到街道宣传法。通过贴标语、竖广告板、挂彩旗等等,在外人的眼里,他们已是守法小公民了。一方面,班主任组织孩子们记法制笔记,将法带回家,向家长、邻居大力宣传法。让家长们知道自己的孩子懂法并协助学校让学生守法;另一方面,学生也会将法制教育带到家庭中,使家长从中受到教育。
孩子们广泛掌握了法律方面的知识,并在教师的引导下有了应用的能力。班级逐渐出现了运用法律知识做好事的小公民。如有的同学在放学的路上发现不法分子偷自行车,马上拨打110,现场将小偷抓获;还有几名同学在放学的路上目睹一青年男子骑摩托车撞倒一位老爷爷,拼命逃跑,他们兵分三路,一个照顾老爷爷,一个去派出所报案……面对学生做的一件件好事,班主任也经常要召开班会,表扬会利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与他人的孩子,并激励其他同学。
一个好的班级管理一定是自律与他律相结合才会起到良好的效果。班级公约一定要在全体学生达成一致意见时方可实施;班级日志与周记便可让同学们归纳出班级中的各种问题。另外,通过班队会中正反面内容的小品及其他形式的活动,逐渐使学生自主发扬优点,改掉缺点,不断规范自己的言行,强化班集体的凝聚力,人人争当“讲文明、懂礼貌”的小主人。如果一个班级能够在班长的组织下,通过民主选举选出升旗手;班级存在的问题也能在班干部的组织下通过班会、队会自行解决,那么说明法制教育在班级中发挥了作用。如有的同学比较自私,他们通过表演小品、评价其中的人物使批评对象在间接的氛围中受到深刻的教育。学校大扫除,班级干部安排得井井有条、同学们的坏习惯越来越少……而此时的班主任却成了旁观者。法制化、自律化的班集体,一定具有强烈凝聚力,孩子们在班级这个大家庭里,通过微妙的事感悟德行,感受真诚,崇尚善良,关注感恩,陶冶情操,进而提升并展示自己人格的魅力。
法制教育不是一朝一夕和几堂课就能解决的,只有在平时教育中加以重视。只要班主任对学生有爱心,善于细心观察他们的心理特征,采取恰当的管理方法,一定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心和各方面的上进心。一旦这种激情的烈焰被点燃,那么班级积极向上的凝聚力的核心便形成了。这就是一条师生共同开拓的由爱心、细心、热心、核心铺筑的充满和谐、充满欢乐的七彩之路。也正是这条七彩路展示了一个自强、上进、具有强烈凝聚力核心的法制化、自强化班集体的迷人风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