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山下民主的足音
——林县“三三制”政权

2018-11-29 08:12河南省安阳市第一中学
中学政史地 2018年27期
关键词:林县参议员政权

●河南省安阳市第一中学

黄一飞

1940年2月,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宪政》中指出,“把独立和民主结合起来”,“没有民主,抗日是要失败的。有了民主,就是抗他十年八年,我们也一定会胜利”。1940年3月,毛泽东在《抗日根据地政权问题》中提出了建立“三三制”原则的抗日民主政权,即代表工人阶级和贫农的中共党员、代表小资产阶级的非党左派进步分子、代表中等资产阶级和开明绅士的中间分子,各占三分之一的制度。

按照中央指示,中共林县县委(当时分为林北县委、林县县委)以“三三制”为原则,积极应对复杂的局势。此时的林县抗日根据地,处于极端困难之中,东与日军对垒,南与国民党对峙。此种形势决定了党的政策必须一切以民族利益为重,团结一切抗日力量,形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党的“三三制”政策的下达,为其指明了方向。林县的“三三制”政权应时而生。

林北县临时参议会的召开

中共林北县委根据上级指示和形势要求,决定召开林北县临时参议会第一次会议。按照党的“三三制”原则,选举参议员,加强政权的民主建设。1941年5月14日,林北县临时参议会筹委会成立,由各界代表组成。筹委会通过多种形式向群众宣传,提高了群众的政治认识,通过选举和聘请,林北参议员产生。

5月25日,会议开幕。会议在高度民主的气氛中进行,审议通过了林北县政府的施政纲领、议案,决议了扩大300人的地方武装和民兵建设问题,建设抗日民主政府适合“三三制”问题,保青苗问题和婚丧、嫁娶问题。这次会议对根据地民主政治的实施和相继开展的村级“三三制”政权的建立提供了经验。

林县行政委员会成立

1943年4月,国民党委任的林县县长李同秀公开叛国投敌,组建伪政权。林北县参议员、爱国绅士李春芳等,于5月26日在姚村发起召开各界紧急会议,讨论李同秀投降日寇的严重问题。大家热烈讨论,一致决定成立林县抗日民主政府。经过短暂的协商,一致推选万达为林县县长。民主选举县长,在林县尚属首次,这是党的民主政权政策深入人心,产生了巨大力量的效果。

1943年6月13日,按照抗日根据地民主建政的“三三制”精神,林县行政委员会成立。为推进全县团结,协助政府工作,全县各界各方推选、聘请20位知名人士和开明绅士为行政委员,代表林县40万民众出席会议,林北县参议员李春芳等也赶来参加。各位委员敞开言论,对政府工作献计献策,坚持在抗日民主政府领导下对敌斗争。

村级“三三制”政权的建立

为了满足抗战的需要,村级“三三制”政权的建立提上日程。村级“三三制”政权采用的方式,是在改造旧政权的基础上进行,并且是先试点,后推广。1940年4月,林北县抗日民主政府组织工作组,深入任村等5个村,进行改造旧政权、建立新政权的试点工作。由于群众基础好,试点工作开展顺利。通过选举,原来国民党委任的不称职的保甲长换成了坚持抗战、群众信得过的人担任村长,使基层政权掌握在了共产党员和非党进步分子手中。试点经验表明,建立新政权分两步走:先建立进步力量为主的政权,再进行改选,建立“三三制”村政权。

随着各村党组织的发展,充实和健全抗日民主政权的条件成熟。从1941年7月开始,中共林北县委、县政府分两期对全县73个行政村政权,按照“三三制”原则进行了改造。新选出的村政权,从阶级、阶层来看,基本上达到了“三三制”要求。据峪门口等6个村统计,共有委员42人,其中共产党员14人,占33.3%,中间分子12人,占28.7%。1943年8月,林南战役胜利,林县与林北县两个根据地连城一块。林县借鉴林北县经验,也在全县建立新的村政权。

林北县从1941年5月,林县于1943年冬,开始了减租减息运动,使广大农民的抗日积极性更加高涨,保证了贫苦农民在政权中的优势,团结了一些开明绅士,使抗日村政权更加健全和巩固。

各级“三三制”政权的意义

各级“三三制”政权的建立,广泛地联系和充分调动了各阶层人士的抗日积极性,林北县、林县出现了有人出人,有钱出钱,有枪出枪,精诚团结、协力抗日的新局面,有力地保证了抗日的胜利。

猜你喜欢
林县参议员政权
高度角对GNSS多系统组合短基线RTK影响
陕甘宁边区政权治理经验探究
党的七大擘画建立新型国家政权的蓝图
“红旗渠精神”感动我
红旗渠的“难”
《红旗渠》
延安时期基层参议员的社会生活论略
33
小巫见大巫
小巫见大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