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应在“亡羊”之后补补“牢”——我的公开课《黄河的主人》案例及反思

2018-11-29 05:16江苏省南京市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江宁分校小学部
小学生作文辅导 2018年14期
关键词:筏子羊皮词句

江苏省南京市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江宁分校小学部 王 缦

【案例背景】

一直觉得自己上课很顺利,由于精心备课,预设和生成的相似度很高,对自己的教学也颇为满意,我对学生的把控较强,一般按照一定的固有顺序讲解文章,不敢越雷池一步,自我感觉能够把课文分析透彻,学生一定收获满满。但自从上了公开课《黄河的主人》之后,我对自己的教学方式产生了很多质疑。虽是“亡羊补牢”之举,但我觉得非常有意义。

【案例描述】

一、当学生的答案超出预设时,我该怎么办

我们都会遇到这样一种情况:学生的答案与我们所提出问题的预设答案不一致,在这种情况下,该如何处理呢?

在《黄河的主人》这节公开课上,这种情况就被我遇到了。教学过程中,分析本课侧面描写之后,在用“我的心惊胆战”去衬托艄公品质的环节上,我提出了这样的要求:请同学们默读文章的二至五自然段,找出让你提心吊胆句子或者词语并圈出来,写出你的感受。第一次尝试这种开放式的问题,我想学生的想法必定与我的一样或相近。出示问题后,胸有成竹地等待着我要的答案,学生埋头苦想,奋笔疾书,不负众望。我穿梭于学生之中巡视,竟然发现学生们感悟的词语与我的理解完全不同,我认为文中“那么小,那么轻”“小小的”,“整个”等词语一定是学生的首选,但是让我吃惊的是,竟然很少有学生找到并对此加以备注。由于这个意外超出了我的预料,在备课环节没有预设应对措施和相应的教学环节,我急躁之下开始有些惊慌失措。因为是公开课,台下有同事与专家,我只有硬着头皮讲下去。在学生呈现环节,我发现其中一个学生第一步抓住的词句是:“在汹涌的激流里鼓浪前进”,我没有预设学生会找到这个词句,只能继续让他说理由,他解释道:汹涌就是黄河的浪头,因为这样的羊皮筏子漂流其中,所以让人觉得非常危险。我觉得学生的理解是到位的,所以没有过多评价,只是让他把自己的理解用朗读的方式予以表达。

通过这个案例,我认识到:在备课层面上,我不应有僵化的思想,也就是说对于一些问题的理解不应是固定的、死的、格式化的。对于开放性的问题,没有绝对的“标准答案”,只要学生能给出合理的解释,我都应该给予表扬。虽然对于这个教学意外,我处理得很“中庸”,没有亮点,但还是比较稳妥的。有了这次“意外”之后,我想我会有更好的办法去处理这类问题。

二、帮助学生多角度地感悟文中的关键词的含义

通过对《黄河的主人》这篇课文2~5段的分析之后,学生们仿佛已经理解了,又好像没有真正走入文本。我很困惑,深知这样浅尝辄止的学习绝对是无效的,那我该如何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呢?首先,我呈现一下当时的教学过程:

老师:哪个词让你的心提到嗓子眼了?

学生(王志恒):汹涌这个词让我感受到浪很大,羊皮筏子在黄河里很危险,让人害怕。

老师:羊皮筏子在风口浪尖确实让人担心,请把你的理解通过朗读表达出来。还有谁愿意继续和大家分享你的理解?

学生(姚思羽):我抓住了“吞没”这个词,这个词说明了黄河浪很大,羊皮筏子又小,一个小风浪就把它盖住了,让人提心吊胆。

老师:你理解得很到位,也请你读出这种感情。

讲到“汹涌”这个词,我本可以用联系上下文的方式处理,可以引领学生回顾课文的第一段,黄河的浪头是万马奔腾,浊浪排空的,羊皮筏子在风口浪尖中,当然人胆战心惊。又如学生抓住了 “吞没”这个词,也只是分析了这个词的表面意思,我应该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此时此刻的黄河就像猛兽一样,随时会吞没轻如鸿毛的羊皮筏子,真是危险至极呀!”再如学生关注了“贴” 这个字,能感觉到这个字用得恰如其分,几次引导却说不出好在哪里。

反思学生诸如此类的品词析句的方式,感觉他们只是停留在字词表面意思的理解,没有联系上下文思考,没有加入自己合理的想象,没有通过做动作体会并和自己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我能做到学生会的不重复讲,但是却没有给学生提升的空间。我就应该让学生做出“贴”这个动作,比如:可以假设手就是羊皮筏子,笔放在手上就是站在筏子上的乘客,笔随着手的移动而摇晃,贴就显得不安定,随波而动,这样一个动作,就把“贴”这个字解释得彻底明白了。

教会学生用语言或者用动作来体现对文章的理解是不易的,这需要在备课环节做更多的工作,老师要做的不是提出问题与设定答案,更重要的是用合乎学生心理发展的手段与方法去引导启发学生的思维。在这个教学环节上,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不深刻的原因不在于他们没有认真思考,而在于我没有更好地引领孩子的思维。如果我让学生通过一些肢体动作来表现他们对一些词句的理解,那么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基于这一点,我对这个环节进行了新的改动,一是在以后的教学中尽可能设置活动引领着孩子去思考,二是通过各种手段带动孩子去拓展他们的想象。

三、关于用增减词句的方法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

在学生呈现“让人提心吊胆”的句子时,有学生说出了“一、二、三、四、五、六…… 一共六个人!”

学生(徐子安):羊皮筏子在黄河里前行,本来就危险,我抓住了“一共六个人!”这个描写更让人感到担心害怕。

老师:是呀!这真是雪上加霜呀!

至此,我的做法只是附和了一下学生的表达,并没有引导学生做进一步的思考。在此处,我应该提醒学生去关注整句,然后进一步设问:这里的“一、二、三、四、五、六”能不能删去?直接用“一共六个人”不就可以了吗?如果这样设问了,学生就会用比较的方法去思考、去讨论,这样学生才会想到,作者分别写这六个数代表着羊皮筏子越来越近,人看得越来越清,作者也越来越紧张了。

【案例反思】

通过以上案例,我深深感到自己在教学方面的不足,尤其在教学过程中凸显的一些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加以解决,还需要在备课方面多花些时间与精力,多参考一些优秀的教学案例,充实自己的课堂教学。

反思是一个“亡羊补牢”的过程,利用好这个过程发现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进而更好地完善以后的教学有很大的意义。只有我们做得更精细一些,反思更全面一些,我们才能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才会有更加智慧的引导。打造高效课堂,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不应是一句空话,这里包含了很多内容,不仅包含着老师讲解的智慧,更多的应当是恰当的引导。

猜你喜欢
筏子羊皮词句
会飞的羊皮筏(外一章)
巧断羊皮案
字词句训练
字词句训练
字词句训练
字词句训练
一条筏子的浮生若梦
兰州羊皮筏子
黄河边的羊皮筏子
披着羊皮的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