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圣文化助推大学生“文化自信”教育的研究

2018-11-28 11:13张得龙张培明张庆荣
西部论丛 2018年12期
关键词:教育体系文化自信

张得龙 张培明 张庆荣

摘 要:中国共产党人要坚持“四个自信”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对大学生“四个自信”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和教育意义进行了简单叙述,并对高校在教育教学模式、校园文化和教育人才体系、传统文化教育等方面提出有效措施,围绕“四个自信”构建起相应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关键词:农圣文化 文化自信 教育体系

一、“文化自信”与农圣文化的内涵

“四个自信”指的是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所应当坚持的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指的是国家、民族、政党对自身文化的坚定信仰和积极践行,它是将传统文化与世界文化有效融合、不断为文化发展创造活力的有效途径[1]。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在五千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我们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不断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精神力量[2][3][4]。

齐鲁大地有着深厚的农业文化底蕴和农耕文化历史,农圣文化以贾思勰巨作《齐民要术》为载体,是齐鲁文化的辉煌篇章之一,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农圣文化中所蕴含的自强不息、爱国诚信、责任担当、创业敬业、恪尽职守、科学实践、实事求是、勤俭朴素、严谨治学、忧国忧民等主体精神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脉相承,具有积极的当代价值,是人类共有的精神财富[5]。

二、大学生“文化自信”的教育现状

目前,高校的文化自信教育培养主要包含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然而思政教育课存在一定的问题,课程缺少顶层设计,文化自信没有融入到思政教育内容,并且课程教育教学贯彻不深刻彻底,在教育教学与考核过程中,教学与考核方法落后单一。另外,教师队伍对“四个自信”缺少深入的理解,教学水平有待逐渐提高,并且思政教育应结合时事形势。

1.“文化自信”融入教学内容不明显

“四个自信”教育作为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新内容,全方位融入到教学课程中是重点更是难点[6]。高校的思政教育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如何将“四个自信”,尤其是“文化自信”的内涵巧妙地融入到教学中需要教师去潛心研究开拓。目前,有一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文化自信仅仅进行叙述,融入的广度和深度不够,也不全面。也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文化自信教学显得生搬硬套,授课的内容不生动,缺乏全面性,授课的效果不理想。以潍坊科技学院为例,如果不能将具有地域代表性的农圣文化嵌入到文化自信教育中,并结合目前的形势与政策教育课内容,那么教师授课则缺乏一定的活力。

2.教学方法落后,考核方式单一

高等学校帮助大学生正确对待并分析国际政治、经济等发展变化,其主要的教学途径是思想政治类课程的教学,大学生需要全面的深入了解世界发展形势,并清楚的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和科学性。目前,多数的思想政治教学通过灌输式的方式进行,并且教育学时较少,考核考试形势单一、不严格,对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很难达到思政类课程教育教学的目标。

另外,有些教师对国内外焦点热点问题把我程度不够,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直白无味的讲述,使得课堂内容与网络新闻相比成为“历史”,学生普遍不能提高课程的积极性。

3.教师队伍教学水平参差不齐

高等学校对大学生进行以农圣文化为特色的文化自信教育,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与知识能力水平是保证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首要条件。另外,教师的敬业精神、师德水准和信仰信念在一定程度上对教学效果也有影响。目前,高校的文化自信教育不能单独形成课程体系,主要通过思政课程为载体,而高校的思政课程往往是思政教师以及辅导员或其他行政兼课人员担任,课程有边缘化趋势,并且授课教师难以进行教学研讨,课程的授课深度、广度、容量不能统一,各自为战,难以形成合力,主要原因是教师的教学水平相对差别较大。

三、大学生“文化自信”培养的意义

将“农圣文化”侵入到“文化自信”教育中去,将“文化自信”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让“文化自信”的精神主旨融入到思政教育教学课堂和学生的思想意识中,有利于创新发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并进一步培养学生成长成才。

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的过程,农圣文化是我国优秀传统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对我国农业文明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同时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着巨大的影响,也为个人品行养成发挥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将农圣文化纳入大学生文化自信的教育培养中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首先,强化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信的培养,是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要研究的重要主题之一。以农圣文化为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进行研究,分析目前大学生文化自信现状,探索其培养路径,研究将文化自信主体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丰富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研究内容,对今后加强大学生优秀传统文化自信也具有重要的理论参考价值。另外,强化大学生文化自信教育,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文化安全意识,对于积极引导大学生辩证地对待中西文化,分析选择多元文化,充分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和发展前景具有实践性的意义。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从而有效抵御西方外来文化的渗透,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研究的实践问题之一。以农圣文化为典型代表,研究培养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引导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不断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更加全面准确地认识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与发展前景,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现实意义。

四、大学生“文化自信”的教育措施

1.搭建以“农圣文化”为核心的教育科研平台,实施大学生文化自信教育

在大学生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应始终将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贯穿其中,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融合以农圣文化为核心的传统文化,将农圣文化的研究成果转化为育人资源,构建特色优秀传统文化育人体系。

以潍坊科技学院为例,2010年始,学校积极发起组织中华农圣文化国际研讨会,并连续举办了8届,先后有十几个国家的1000多名专家学者参会,万余名学生参与,研讨会已成为传承农圣文化为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科研平台。多年来,学校开发农圣文化与国学教育系列教材,进一步的实施大学一年级新生统筹进行通识教育创新实践,积极将农圣文化科研成果转化为育人资源,增强师生文化自信,引导学生将其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行动自觉,不断提高道德修养和人生境界。

2.构建“四位一体”德育教育体系

潍坊科技学院践行“严父慈母 严管细导”教育方法,“以生为本,适合的教育”核心理念是学校的办学根本遵循,积极构建思政育人、文化育人、专业育人、实践育人“四位一体”德育教育体系[7],学校实施“4030”读书计划,四年制本科生在校期间读书超过40本,三年制专科生在校期间读书超过30本,提高学生社科文化素养与人文情怀,建设孔子学堂,组织国学达人挑战赛,组织高雅艺术进校园,构建当代大学生德育教育体系,增强学生文化自信。

3.对大学生加强文化安全教育

文化安全本质上是意识形态安全,文化对国家安全的影响是深层次的、全方位的、潜移默化的,当今西方帝国主要通过文化渗透来控制和颠覆他国,防止西方腐朽思想侵蚀,抵御西方文化霸权主义,具有重要的意义。对大学生加强文化安全教育,夯实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基础,加强青年学生的意识形态防线,本质上就是证文化自信教育,有利于我国的文化安全。

4.加强教师“农圣文化”思想的提升

目前,对大学生进行以“农圣文化”为核心的文化自信教育,主要通过大学生思政教育实现。高校中的教师队伍总体素质普遍较高,在思想觉悟、教学业务和工作态度上都处于较高水平,但在“农圣文化”的思想认识与理解上具有不同的层次。因此,我们根据国家教育政策法规和我校基于农圣文化发祥地这一实际,提出教师在农圣文化方面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努力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提高科研教育平台,建设一支勇于创新、有凝聚力的传统文化水平高的教师队伍。

5.改进教学方法

在对大学生进行以农圣文化为中心的文化自信教育过程中,积极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进一步拓展实现实践教学为主,合理采用发现教学法,使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师过程中,既学习基本的概念和原理,同时,又接触到一些事例和问题,让学生自己通过阅读、观察、实验、思考、讨论等途径去独立探究,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论。“非实践不能得真知”,以实践教育教学为主的文化自信教育,是“农圣文化”的基本思想之一,是“農圣文化”为中心的文化自信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

总 结

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对推动大学生文化自信教育具有积极的作用,而“农圣文化”则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之一。本文从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现状、培养意义以及培养途径等几方面分别叙述,对进一步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内容起到一定的促进意义。从国家深层面的意义考虑,以农圣文化助力大学生文化自信教育有助于我国乡村振兴战略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建霞.试析“四个自信”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的策略[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年第2期第18卷(总第80期):8-9.

[2]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6年07月01日,新华社

[3] 谢连生.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融合视野中的文化自信[J].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2017.12

[4] 张家智.红色文化创新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的应用探究[J].滇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7.12

[5] 校地融合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服务乡村振兴战略. 大众日报.2018年1月25日.

[6] 王禁.“四个自信”视角下形势与政策教育课改革研究[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7.06

[7] 大众网.职教力量:专访济南护理职业学院党委书记孙世会,http://edu.dzwww.com/zhijiaoliliang/zhijiao/

作者简介:张得龙(1987- ),男,山东沂南人,硕士,潍坊科技学院教师,主要从事高等教育教学研究。

基金项目:2018年潍坊市社会科学规划重点研究课题;2018年山东省企业培训与职工教育重点课题(项目编号:2018-079);2018年山东省艺术教育专项课题。

猜你喜欢
教育体系文化自信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研究
融媒体时代如何践行基层群众文化自信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浅析习近平“文化自信”的四个维度
关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思考
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乌克兰高等音乐院校专业设置与学位授予探究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