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如何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2018-11-28 11:13吴奉天
西部论丛 2018年12期
关键词:党性原则党和政府舆论导向

吴奉天

2016年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当晚的《新闻联播》花了近25分钟的时间,播报了下午的座谈会内容,足见其重要性。党的十九大,进一步为新闻舆论战线指明了方向,新时代,新闻工作者要有新作为。

通过认真学习,我们不难领会新形势下,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习总书记的讲话,许多观点浓缩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精髓,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发展的重要体现,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坚持党性原则,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真实性原则,坚持“接地气”原则,是各级、各类媒体和新闻舆论工作者的发展之基和动力之源。

在新闻实践中坚持党性原则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党和政府主办的媒体是党和政府的宣传阵地,必须姓党。党的新闻舆论媒体的所有工作,都要体现党的意志、反映党的主张,维护党中央权威、维护党的团结,做到爱党、护党、为党。

党性原则是指共产党员在工作生活中必须坚持的原则和立场。早在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参与和领导《莱茵报》、《新莱茵报》及《社会民主党人报》的过程中就深刻地指出,无产阶级政党的机关报必须坚持无产阶级的党性原则,必须坚持无产阶级的阶级性。列宁在领导和参与《火星报》、《真理报》和《消息报》的时候,也对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做了深刻地阐发。当前社会主義新中国的新闻工作者要时刻牢记,自己不仅是一个新闻工作者,更是党领导下的新闻工作者,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党性原则。

在新闻实践中坚持党性原则,要求新闻工作者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践,认真学习和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并将其运用到新闻实践中去。

在新闻实践中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原则

习近平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了8个导向,这是新媒体发展时代,传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一大重要体现。他说,新闻舆论工作各个方面、各个环节都要坚持正确舆论导向

社会主义新闻媒体是党和政府的喉舌,代表最广大人民的社会主义新闻媒体是党和政府的喉舌,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社会主义新闻工作具有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职责。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主张新闻具有教育群众,引导舆论的巨大作用。在新闻实践中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就是要主动占领意识形态和舆论宣传的主战场,在重大新闻事件及时发出党和政府的声音,发出代表人民最广大利益的声音。

在新闻实践中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原则就是要求新闻工作既要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始终自觉地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又要反映人民群众的利益、愿望和呼声,始终牢记人民利益高于一切,把宣传党的主张与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把坚持正确导向与通达社情民意统一起来。

原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在视察人民日报时,曾指出“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这是从事实和经验教训中得出的结论。 一些人认为主流媒体的正面宣传没人看、没人听,其实,正面宣传犹如空气和阳光,受益而不觉,失之则难存。没有主流媒体坚持不懈的正面宣传,我国社会大局不可能保持稳定。确实,负面新闻迎合人们的好奇心理,天然地比正面新闻更有吸引力,在极端市场取向下媒体会追逐负面新闻,但那不是我们的新闻观。社会主义新闻观强调社会效益第一,当两个效益发生矛盾时,市场效益要服从社会效益。

在新闻实践中要坚持真实性原则

真实性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最基本的要求和最核心的思想。马克思、恩格斯、列宁都在不同场合不同层面上对新闻的真实性进行了阐发。在新闻实践中,我们要切实认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的真实性要求与资产阶级新闻的真实性是有着本质的不同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的真实性原则既包括新闻来源要真实、确实、可靠,也包括新闻细节的真实,还包括新闻本质的真实,这亦然成为媒体生命力和影响力的体现。

在新闻实践中坚持真实性原则,要防止以新闻本质的政治正确影响新闻的客观真实性。在改革开放前的时代,部分新闻工作者的确有被当时的社会主义建设热潮的政治正确所遮蔽,在一些新闻报道中加入了新闻工作者自己的主观想象成分,致使新闻失真。例如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开展的社会主义建设大跃进运动中,部分新闻工作者被激情燃烧的政治热情所感染,把良好的主观愿望当做了事实的一部分,违背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的真实性原则,教训是深刻的。

在新闻实践中坚持“接地气”原则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当代中国的最新实践。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指导新闻实践的锐利的理论武器。理论能指导实践,同时理论又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由马克思、恩格斯所创造,经以列宁、毛泽东等为代表的革命领袖在实践中运用并不断补充发展,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在指导社会主义新闻实践中是卓有成效的。时代在发展,实践在发展,理论必然也要发展。

近年来,党在新闻工作者中持续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正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新时代的新发展,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具体而生动的体现。在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过程中,广大新闻工作者走基层、接地气、增底气,深入生产建设和改革开放第一线,亲身感受改革发展的伟大成就,感受城乡面貌的巨大变化,感受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加深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的理解,充分认识坚持党的领导、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

通过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广大新闻工作者情系群众、感恩群众、敬畏群众,深入了解百姓的生活状况,切身感受群众的喜怒哀乐,饱含深情地排民之忧、解民之难,推出了一大批有见地、指导性强的新闻作品,宣传了党的主张,回应了群众关切,服务了百姓生活,推动了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现实问题的解决,拉近了同人民群众的距离。

猜你喜欢
党性原则党和政府舆论导向
电视新闻编辑舆论导向的新运用
浅析融媒体时代主持人的责任与担当
走近内心走向爱
农村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探讨
十八大以来反腐制度化研究
列宁报刊工作的理论与实践探微
凤庆县总工会:慰问困难职工、劳模
数字出版产业引领功用及其核心竞争力提升研究
唱响主旋律 党性最鲜明
媒体服务大局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