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自然
摘要:在社会发展新时期,随着经济的蓬勃发展,人才已经成为社会最需求的资源,同时社会针对人才的定义也在不断变化。在现代社会中,想要适应时代发展,所需的是具有“工匠精神”的人才。在高职院校中最重要的工作是培养人才,在培养的过程中融入“工匠精神”,为人才的整体质量提升做努力。在本篇文章中,首先围绕“工匠精神”的人才培养计划进行介绍,为了培养出真正具有“工匠精神”的人才,提出相关的培养措施,希望这些人才能够为我国经济建设作出卓越贡献。
关键词:工匠精神;高职院校;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
一、引言
伴随着国家经济迅速发展,我国对轨道交通的需求逐渐增加,在轨道运输建设、运输、装备等方面对相关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人才匮乏是现在轨道交通行业主要状况,尤其是最近一段时间,我国的高铁项目呈现出一种全球化趋势,中国的高铁建设得到了世界各国高度的认可,在国际市场中占据很高的比重,并且逐渐向着世界高铁市场领头人的方向发展,但是纵观世界各国,不论是日本、德国还是美国,高铁技术始终处于最顶端地位,想要在高铁这个项目上实现超越,需要中国轨道交通拥有更多的工匠,需要相关从业人员要具有踏实肯干,勇于创新的“工匠精神”。
目前来看,株洲是我国“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市,努力向着中国硅谷的方向发展,大力发展三大动力产业、五大战略型新兴产业、两个传统优势产业,将自身的产业体系向着“3+5+2”发展。在不断的进取中,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中国第一列磁悬浮列车在2012年初由中车株机研制成功,并且在研发过程中逐渐将中国磁浮的速度由时速120公里发展成160公里,同时200公里的磁浮列车也在积极地进行预研论证工作,我国的轨道交通逐渐实现现代化,从最初的有轨电车向着无轨电车不断发展改进。株洲轨道交通产业以“打造一个千亿产业,建成一座科技新城”为目标,各方面工作人员积极进行研发和制造工作,为此共同努力。随着研发和制造工作的不断开展,株洲市田心地区已经成形成了轨道交通产业集群,在中国具有着最强的竞争力,帮助株洲市在全国范围内成为了交通制造示范基地,并且株洲市的支柱产业也变成了轨道交通。在株洲市取得这样成绩的同时,也带动了全市的先进装备制造业这一新兴产业,使其发展速度也得到了极大地增加。株洲市轨道交通的发展离不开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人才的支撑,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轨道交通管理人才,为株洲动力谷的建设蓄力。
二、工匠精神概述
1.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具有强烈的中国特色,是中国精神的一种体现,同时也是前人智慧的结晶。其内涵十分丰富,指的是在某一个工作领域内,从业人员对本职工作具有高度的重视,有一个认真负责的态度,对这个领域中的手艺不断钻研和创新,不断超越自己,追求极致。这些工匠在具体的生活和工作中能够不断追求完美,但是又能够与工作完美对接,在工作的整个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这种精神就是工匠精神。国家对工匠精神有着高度的关注,李克强总理曾发表讲话,中国经济建设过程中离不开工匠精神,正是许许多多的工匠在这种精神支撑下将祖国建设的越来越强大。(1)在工作岗位中,工匠精神体现的是一种工作态度,不论是理论的学习还是实际工作中都需要将本职工作尽可能做到完美,在产品的设计和研发上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找出不足和能够提高的地方坚持不懈做好修改和完善工作,为了对人民负责,应该不断提升产品质量,真正实现产品应该发挥的价值和作用,对自己所在领域工作尽职尽责,精益求精。(2)工匠精神要求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行为上精益求精,想要达到这种要求,需要对自身所从事的事业有极大的热爱,在工作时充满激情和尊重,这样才能够严格要求自己在产品的生產和加工过程中不会放过一点瑕疵,做到锱铢必较,将产品反复雕琢。(3)工匠精神本质是一种勇于创新的观念,在产品实际创造和加工过程中,能够将自身已有的经验同创新思维和创新方法结合在一起,对一些未知的困难能够解决、克服。工匠精神的存在通常是以各种客观规律为基础,想要将工匠精神更好的应用在工作中,需要工作人员实事求是,脚踏实地,按照客观规律的要求,将工作做得更加卓越,在这个过程中创新和创造工作是重点。
因此,在工作中,工匠精神主要由工作人员的工作行为和工作态度共同体现,个人想要具备这种精神,需要在工作中对自己有一个严格要求,为了对产品的质量能够有一个根本保障,应该要求自己在服务精神上努力做到完美,在思维和行为上追求卓越、勇于创新。
2.“工匠精神”融入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研究意义
国家对职业教育有着明确规定“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将人才观正确树立,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进行严格的培育和践行工作,李克强总理就工匠精神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曾重点强调过。在中国新时代的发展中,工匠精神的作用将贯穿其中,“一带一路”、“供给侧改革”各种国家战略都离不开这一传统的民族精神,在企业升级和转型的过程中也会起到重要的促动作用,能够帮助劳动者将自身的价值很好实现。在现今社会,各行各业对工匠精神都有着强烈渴望和追求,使人们价值得以体现。
中国的高铁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处于一个领先地位,在一些设备和关键技术方面,中国更是处于后来居上的地步,在10年的发展过程中,中国的高铁技术已经不断与世界接轨,同时在许多领域更是实现了超越,这十年是中国高铁逆袭的十年,一个从无到有的发展过程,在模仿中不断研发和创新,找出自己的一条高铁路。我国高铁行业的高歌猛进离不开默默付出的“高铁匠人”,正是他们勇于创新,开拓进取的工匠精神不断提升了我国高铁行业的水平。“高铁工匠”充分发挥自身的“传道者”精神,使得高铁在输出过程中越来越标准。在“高铁工匠”不断提升自身素养的同时,对祖国高铁事业进行人才的培养工作,将不断追求卓越的高铁精神不断传承和弘扬下去。中国高铁走进世界各国离不开“高铁工匠”的无私奉献,在他们的努力下中国高铁才能屹立民族之林。
在铁路系统中一直都存在着“工匠精神”,在施工建设的过程中依赖“工匠精神”,在对铁路进行创新升级工作时,“工匠精神”也同样发挥着作用。就目前铁路的情况来看,这个行业正在进行转型升级,向着物流企业方向转型,在国家供给侧改革中发挥出自己的功能和作用,“工匠精神”将会在这个过程中发挥出巨大功效。道路交通行业想要最终在市场上被人们所接受、认可,需要企业从人民的角度思考,为人民着想,提升服务质量,并且时刻关注人们出行的需求,踏踏实实做实事。我国的轨道运输业对人才的需求量非常大,所以在对人才培养过程中应该将“工匠精神”作为核心把控,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保障我国经济健康发展。
三、明确“工匠精神”在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职业领域内涵,提高育人针对性
“工匠精神”在不同行业中有着各自的要求,根据自身职业的性质有所侧重。在培养轨道交通运营的专业人才过程中,需要最开始做的工作是明确在这个行业中“工匠精神”指的是什么,这样在今后的人才培养工作上才能够具有很高的针对性,在培养的工作中将这种精神发挥出更好的效果。在我国轨道交通运营行业中存在着下面这些特点:点多线长、任务繁重,在管理上采取的是统一指挥的办法,并且在服务上要求具有较高的品质,在运营上应该安全可靠。该行业的从业人员与其他国家行业的性质不同,在法定假日时间里,从业人员必须坚守在岗位中,牺牲掉自己的休息时间,因此要求他们具备很高的奉献精神。
通过对高职毕业生职业精神调查中能够发现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学生的道德修养以及职业精神都处在一个较高水平,有较高的信用度,具有很高的团队合作精神,但是在有些方面学生们还是有些欠缺,需要学校在对学生培养的过程中注重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在调查中能够发现,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中需要对很多职业精神加强教育工作,包括:担当、奉献、钻研,进入职场后,纪律意识松散、不思进取、执行力比较低、不适应半军事化企业管理等。在对高职院校的学生进行“工匠精神”培养过程中,需要多方努力,才能将教育工作落到实处,帮助学生对“工匠精神”地理解更加深入。在现阶段,企业通常通过纪律考核、劳动质量评价等方式来进行“工匠精神”的培育工作,在平常工作之余企业通常设置一些演讲、学习等活动,但是由于平常的工作量比较大,使得这些活动很难将“工匠精神”普及、宣传,职工们的意识也跟不上来。所以在对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培养过程中,应该多从学校入手,在学生们精力、时间都充足的时候更能对他们灌输“工匠精神”,多形式强化培养,育人成人。
四、高职院校工匠精神的培育途径---以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为例
随着我国轨道交通不断发展,使得这个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同时对从业人员的要求也有了很高提升,因此对株洲市铁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教学工作上有了更高挑战。本文为株洲市铁路高职院校轨道交通专业人才工匠精神的培养提出如下路径:
1.发挥思想文化教育的作用
在对高职院校进行校园文化的建设过程中,需要将核心设置成“工匠精神”,在教学育人的同时能够帮助学生们对企业文化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将“6S”理念引入到学校生活中,将一些铁路人应该有的素养和习惯灌输给学生们,养成一个优秀的习惯。在高职院校对学生进行“工匠精神”的教学过程中,将行业文化融入进来,能够帮助学生们对企业有一个更好的认知,在进入社会之前有一个充足的准备,感受到前辈们如何开拓创新和奋斗,认真感受匠人们的高尚精神品质,激励自己向着业界精英的方向不断努力。在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工匠精神”的传承过程中,通常需要将传统文化融入进来,帮助学生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中能够更加专注和热爱。对“择一事,精一技,终一生”的匠人之心进行传承。
2.打牢专业课基础
在课程体系上要做到“理实一体化”,在教学内容的提取机制上要逐渐向着“对接岗位、动态调整”方向发展,在教学模式上要做到“项目驱动,任务引领”,在对学生的综合素养进行评价的时候要采取绩效评价以及多元评价的方式和方法,在对老师进行评价的过程中采用教学效果评价方式,这种评价机制最大的特点是校内和校外相结合,共同发挥作用。在对学科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要对产业的结构以及技术改革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按照企业实际工作中所设置的要求,高职院校应该作为重心去把握,对学生进行专向培养,同时学生也可以根据自身实际需求对学校所进行的培养任务有所取舍,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向进行选择性学习。在“工匠精神”的熏陶过程中,一定要将教学与实践相结合,不能使学生们只学习知识,应该有充足的实训机会,采用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大力推行“做中教、做中学”教学模式。
3.构建“能力递进+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实现与岗位能力对接
在学生的培养过程中,要注重职业能力形成规律与认知规律的结合工作,将不同岗位进行分类整合,针对不同岗位找出相对应的核心能力,方便教学活动开展,也能够更好的建立“能力递进+素质教育”课程体系。针对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管理工作,帮助学生们培养各个部分的工作能力。在学校和企业合作的过程中促进学习领域课程开发工作,为了给学生们在“工匠精神”层面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高职院校需要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进一步明确。
4.加强校内和校外实训,校企合作
工作者的职业素质的形成,主要是通过职业精神的不断提高以及工作时间的累积融合在一起形成的,学生想要对工匠精神有一个更深刻的理解,需要在学习“工匠精神”的时候将具体内涵同实际工作结合。在对人才进行教育的过程中,校方和企业合作下才能够更好的开展这项工作,工学结合是湖南铁道职院主要的一个人才培养模式,通过“订单式”来进行。按照企业不同需求,在人才培养方式上采取不同方法,除此之外,在湖南示范性轨道交通装备制造职教集团平台的帮助下,能够与企业一同构建一个科研平台以及各种培养人才所需的场所。
在高职院校中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老师起到一个指导辅助作用,练习主体是学生自己,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和教师相互合作,共同完成培养计划。老师利用真实案例帮助学生们通过模拟方式进行实训,对制定的项目完成针对性辅导,使学生们能够在学习职业技能和提高职业素养过程中更加积极主动。在进行校外实训的过程中一共分为三个阶段:(1)认知学习是基础阶段,为期一年;(2)岗位学习是强化阶段,为期一年;(3)最后一年进行顶岗实习。在不同的阶段学校要安排不同的老师对学生进行指导工作,完成不同的学习指导任务,帮助学生在理论和实际中对企业的工作有一个更好认识,避免理论脱离实际的现象出现。为了实现对学生们“工匠精神”的培养,要不断加强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只有这样才能够培养更多适应社会的人才。
五、结语
在各所高职院校中,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属于一门比较新的课程,在专业资源以及经验上有一定的匮乏,因此在学校进行教学科研过程中会面临很多问题,因此针对这一情况,高职院校应该在办学过程中综合自身特点,在满足社会需求的同时加快技术改进工作,将“工匠精神”的思想贯彻到每一个细节中,做好长期完善和改进工作的准备。
参考文献
[1]孙仕明. 基于“工学结合”构建高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分析与实践[J]. 经贸实践,2017(23):357-358.
[2]孔宝根. 高职院校培育“工匠精神”的实践途径[J].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38(03):53-56.
[3]黄君录. 高职院校加强“工匠精神”培育的思考[J]. 教育探索,2016(08):50-54.
[4]陳晓萍,宋小梅. 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体系的建构与保障[J]. 高教论坛,2018(02):7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