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巧燕 张亚雄
摘要:拼音是识字的基础、是阅读、习作的前提、也是学好中文不可缺少的部分。根据苏教版拼音教材编写特点和一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将平时在教学使用的拼音教学方法总结为以下四点:通过抓住情境图和语境歌;联系实际记字母;听故事学拼音;游戏中练拼读。这些方法的使用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也让学生很好地掌握了使用拼音这一学习语文的第一件工具。
关键词:汉语拼音 教材安排 方法
拼音是小学生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是通向科学高峰的阶梯。通过学习拼音,孩子们可以阅读课本中的新词,并流利地阅读它们。随着儿童识字能力的提高,阅读和写作水平也相应提高。因此,拼音是识字的基础,是读写的前提,是学好汉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尊重儿童的认知规律,调整汉语拼音教学的要求,定位汉语拼音在帮助阅读和学习普通话中的作用。它不再提到帮助阅读或直接音节,看似是对教学难度的降低,实际上是为了便于学生更熟练地掌握汉语拼音的使用方法。
根据人教版拼音教材编写特点和新生学习的特点(新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利用外部刺激来集中注意力)。在教学中,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入手,可以采用以下四种方法来教授拼音教学:
一、抓住情境图和语境歌,激发学习兴趣
一年级的孩子,在认知上处于感性和理性的交互阶段,注意力开始集中,并形成兴趣点,但动机还处于不确定。我们会发现多数学生存在注意力不稳定、集中,意志力较薄弱的问题,上课往往凭兴趣去认识事物,那些有兴趣的人会集中精力,而那些不感兴趣的人会心不在焉。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学法”帮助了我。情境教学法是指教师有意识地以一定的情感色彩和形象为主体,介绍或创造生动、具体的情景,以唤起学生一定的态度和经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理解教材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心理功能。情境教学的核心是激发学生的情感。情境教学法要求情境的创造是让学生感到轻松愉快、冷静、清新,促进学生心理活动的深入发展。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也深刻地感受到,活跃的课堂气氛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重要条件,学生的情绪高涨和愉快的鼓励往往是知识内化和深化的时代。
在传统的教学中,无论是教师的分析和解释,还是学生的个别练习,甚至机械背诵,主要的动员是左脑半球的逻辑的、无情感的活动。然而,情境教学通常允许学生先感受,然后用语言来表达自己,或者在感受的同时激发内部语言的积极活动。控制意象的大脑右半球在感觉时兴奋,而控制抽象思维的左半球在表达时兴奋。这样,两个半球交替兴奋、抑制或同时兴奋,一起工作,大大挖掘大脑的潜能,学生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因此,情境教学可以达到比传统教学更好的教学效果。
情境教学在提炼和处理社会和生活之后才影响学生。如榜样角色、生动的语言描写、阶级游戏、角色扮演、诗歌朗诵等。在教学中我就充分利用教材上安排的情境图和语境歌,带着学生走进拼音学习的课堂。
二、化被动为主动,我会自己学字母
在拼音教学中,让孩子记住字母的形是非常重要的。大部分老师就是灌输式的教和背。
在看到皮亚杰的建构主义教学观后,我意识到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角。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不能代替学生。只有当学生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主角时,他们才能积极地参与教学过程。知识是学习者自我建构的结果。教学不是传授和灌输知识的活动,而是激发学生建构知识的过程。
因为事物的意义不是完全独立于我们而存在的,而是源于我们的建构,每个人对事物的某些方面都以自己的方式理解,所以教学应该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这样学生才能看到这些不同观点的基础。因此,合作学习受到建构主义者的广泛关注。这些观点与维果斯基强调社会互动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是一致的。学习者以自己的方式构建自己对事物的理解,使不同的人看到事物的不同方面,没有独特的理解标准,通过学习者的合作,使理解更加丰富和全面。
三、听故事学拼音,化抽象为形象
听故事是一年级孩子最乐于做,最感兴趣的事。在拼音教学中编故事必须去思考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围绕知识点,把知识形象化、趣味化,使其便于记忆,便于学生相互之间进行交流。
这种符合儿童认知规律的教学设计比教师直接灌输的教学设计更为深刻。所以我想到建构主义。当代的建构主义者认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对世界的理解和意义是由每个人决定的。我们根据自己的经验构建现实,或者至少解释它。每个人的经验世界都是用我们自己的头脑创造的。由于我们在经验上的不同经验和信念,我们对外部世界的理解也是不同的。因此,学习不是简单的知识从教师向学生的转移,而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仅仅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这是他人无法替代的。
任何学科的学习和理解都不像白皮书,学习涉及学习者的原有认知结构。学习者总是以自己的经验来理解和构建新的知识和信息,包括正式学习前的非正式学习和科学概念学习前的日常概念。也就是说,学习不是被动接受信息刺激,而是主动建构意义,根据自己的经历背景,主动选择、处理和处理外部信息,从而获得自己的意义。外部信息本身是无意义的,意义是由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与经验的重复双向互动来建构的。因此,学习不像行为主义所描述的“刺激反应”。学习意义的获得意味着每个学习者重新认识和编码新的信息,并在自己原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构建自己的理解。
四、游戏做串联,发现是关键,拼读不再难
游戏的价值在于儿童在其中体验到了世界的各种存在,这种体验带来了一种状态:儿童整个身心的自由与和谐,这是一种完整的状态、自由的状态、一种最富动力性的状态,是人可以达到的最美好的状态。这种状态既是教育开始的最佳起点,又是教育所要达到的目标。
儿童玩耍的原因不仅在于游戏能使他们获得经验,成为学习的主体,而且在于游戏能使儿童成为一个完整、自由的人,脱离经验的意义。只有在这个意义上,所有的知识和经验才有意义,因为它们直接关系到儿童的情绪和精神。因此,皮亚杰的活动理论强调“自发主动”,游戏的创造是为了教育的主动,它是“必然”而不是“机会”。
教育要因循守旧,注重因材施教。在认真研究儿童主要因素和环境因素提供的可能性的基础上,精心设计有利于儿童发展的活动,吸引儿童自觉、自愿、自由地参与活动,使他们能够学会电子商务知识,培养新技能,在充满乐趣、兴趣和常识的活动中形成新的能力。小学语文拼音教学也是如此。教师只能在教学过程中成为孩子学习的促进者。他们应该尊重孩子的学习欲望,不应该强加给学生。教师的角色是间接的,除了给孩子提供主动和自发的学习机会外,教师还可以选择一些材料,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促进孩子的发展。如果知识是由学生自己发起的,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发现”。因此,小学拼音教学不应该让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而应该让学生自己组织事情,让学生自己成为观众。
汉语拼音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阅读、学习普通话和查字典的有效工具。教授音标是非常重要的,这样学生就可以准确地阅读和编写规范。然而,汉语拼音是无意义的语音符号,字母记忆,音节拼写,单调,容易让人厌烦,所以对于上了一个多月学的的孩子来说,掌握汉语拼音是困难的。在教学中,学生可以根据不同的内容灵活安排,让学生热爱学习拼音,让学生说拼音,使拼音真正成为儿童学习汉语的扶手。
参考文献
[1]佐藤学(日), 《学习的快乐——走向对话》,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11月版。
[2]伍新春、管琳,《合作學习与课堂教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年1月版。
[3]何以聪等编, 《小学教学全书》(语文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年12月版。
[4]曹文静, 《心理素质——呵护教育的根基》,远方出版社,2008年1月版。